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寻找金花

《西游记》剧组给了杨俊重生的感觉。她喜欢这个剧组。那时候流行走穴,《西游记》热播后,剧组就到全国各地去演出,杨俊条件好,长相漂亮,嗓音好,会主持,会演会说会唱,剧组离不了她。

那个时候,她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她说,坐在宾馆里数钱的感觉太爽了。这样的爽,让她暂时忘记了黄梅戏,却实现了她小时候立下的志愿:她要改变家里的生活。有了钱,她给家里购买了家用电器,冰箱、电视、洗衣机都买了。她家里的配备在当涂那时都是最好的。

她跟着剧组踏遍大江南北。

这一天,《西游记》剧组来到了黄冈。

这一天一定是冥冥中的定数,是杨俊的命册上早已写好的轨迹。

这一天,是1988年7月的一天。

盛夏。

黄州电影院。

杨俊正在后台候场,有人找过来。

“请问一下,杨俊同志在吗?”

杨俊抬眼,微笑,自豪地脆生生地说:“我就是。”

对方愣了:“你是杨俊?”

杨俊笑,心里也有点纳闷:“我就是杨俊呀!”

“村姑?”

“您看过《西游记》?”

“孟姜女?”

“您还看过电影《孟姜女》?”

“金花!”

杨俊虽然不知道对方来意,但看到对方能说出自己的角色,有点疑惑也有点小喜悦,她耐心地与对方一问一答:“您还查过我的档案?”

“你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杨俊俏皮而又羞怯地跟了一句:“我可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哟。”

对方打量杨俊半天,没有言语。杨俊便问:“请问,您是?”

对方回过神来,笑着说:“我姓章。”

杨俊马上反应过来:“啊,您是章局长吧?”

“我是章华荣。”

这个画面很有喜感,这是杨俊第一次见到章华荣先生,见到这位值得她尊敬一辈子的老局长。这一次相遇,奠定了他们一辈子的师友情。

章华荣先生是在出差回来的路上,见到城里有宣传画,上面写着“《西游记》剧组来黄州演出”,这才知道杨俊来到了黄冈。他回家放下东西,简单地洗漱用饭,就马不停蹄地赶到电影院去找杨俊。

杨俊激动地说:“章局长,我是早也盼,晚也盼,盼能早一天见到您,今天见到了您,真高兴!”

之所以有这样的对话,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有了联系。

那么,章华荣先生是谁?他为什么要寻找杨俊呢?他们又怎么有了联系呢?

1983年7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在黄梅县龙感湖段的百里长堤上视察汛情,陪同视察的有黄冈地区和黄梅、广济两县的领导,关书记听了汇报,望着百里长堤内的龙感湖,严肃地说:“湖北是黄梅戏的娘家,我们一定要把黄梅戏请回来。”

这是第一次提出来。

1985年11月,关书记到黄冈检查指导工作,对地委行署领导说:“黄冈地区要抓好有特色的两件事,一是以李时珍为代表的四大医学家的研究,二是把黄梅戏请回来。”

这是第二次提出来。

1986年春节,关书记在黄梅县视察工作时,再次讲:“黄冈要把黄梅戏请回来,请回来的要求,就是高质量引进人才,发展湖北的黄梅戏,这是你黄冈的特点,搞好了,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他还在其他场合说到,把黄梅戏请回老家,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我省现有的黄梅戏剧团是有基础的,要提个口号和奋斗目标,激励大家共同努力。第二,黄梅戏适应性强,已走向全国,不仅有基础,有观众,而且有前途。第三,黄梅戏发源于湖北,过去因为逃荒流向安徽,现在应该把它请回来,在湖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扬光大。第四,整个湖北要形成一个繁荣文艺、百花齐放的格局,如黄冈的黄梅戏,孝感的楚剧,荆州的天沔花鼓,襄阳的豫剧,鄂西的南剧,咸宁的采茶戏,宜昌的歌舞,武汉的京汉楚剧及歌舞等,这样各展其长,相得益彰。第五,从组织抓法上看,一个地区要有一个特色,我们先抓黄冈的黄梅戏。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必然带来对精神文明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戏剧、文艺,必须满足人民的要求,发展湖北的黄梅戏,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的,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年3月,湖北省委常委办公会上,关书记重申,湖北是黄梅戏的故乡,要采取得力措施,把黄梅戏请回来。这一意见写进了《省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

这年5月,湖北省文化厅向省委呈报了《关于落实省委常委会议发展我省黄梅戏意见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四点建议。省委立即批转了这个报告,决定每年拨专款十万元,作为发展湖北黄梅戏的补助经费,批准成立黄冈地区艺术学校,培养黄梅戏人才。黄冈地委专门研究了这些具体措施。一时间,在湖北,从省里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从城镇到山乡,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话题。

万事俱备,杨俊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黄梅戏在湖北迎来这样的机遇,是社会大环境所致。20世纪80年代,是戏曲自民国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全国都在抓。而湖北也有关广富这样能下一盘棋的领导。回顾过去,哪个省的领导有戏曲的概念,哪个省的地方戏就产生过人才、经历过辉煌。人,是脱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可以造就英雄,也可以让人默默无闻,关键要看在那个节点上,一个人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这是属于杨俊的机遇。

请黄梅戏回娘家,湖北没有黄梅戏吗?很多读者问过。

湖北是有的。最起码,黄梅县还有个黄梅戏剧团。那么,为什么还要“请黄梅戏回娘家”呢?

从章华荣先生的《黄梅戏回娘家》一书得知:1986年3月,“要采取得力措施把黄梅戏请回来”被写进《省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1987年10月,在黄冈地区文化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文化局局长的徐长松表示:

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什么叫作请回娘家?按照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的说法就是,要出一至两台在全国打得响的精品剧目,出两三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演员。为了这个目标,这几年,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抓重点剧目的提高,经过修改提高的两部戏参加省里调演都得到一致好评。二是为了建立培养湖北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基地,我们毅然决然地将原地区汉剧团改建成地区艺术学校,开设了四年制的黄梅戏中专班,并从两万多名考生中,通过层层筛选,录取了二十名黄梅戏学生,从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学校、省艺校和省京剧团请来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二十名学生中将会产生湖北黄梅戏的未来之星。三是形成全省性发展黄梅戏的格局,我省的专业黄梅戏剧团已由3个发展到8个,全省性的黄梅戏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待条件成熟,我们还要举办全省性的黄梅戏艺术节和湖北黄梅戏研讨会。实现把黄梅戏请回娘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这几年我们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出了成果,见了成效,现在是到了要把这些成果亮出去的时候了。

湖北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并不是说湖北没有黄梅戏,而是说就黄梅戏的规模和影响来说,湖北黄梅戏的地位并不高,请回娘家,就是要打造黄梅戏高地,要与黄梅重镇安徽有并驾齐驱或者超越的架势,而不是一提黄梅戏,人们只知道安徽。要把湖北是黄梅戏娘家这个事实喊得响,更要名副其实。

1988年1月,黄冈精心抓出的黄梅戏《於老四和张二女》《银锁怨》两台戏进京,先后在北京军区礼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地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要在全国有两三个叫得响的知名演员。

因为这个目标,湖北开始了寻找金花之旅,杨俊从雾里看花一样的命运中显现出来。

在此之前,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和黄冈地区文化局联合向地委、行署写了《关于将地区歌舞团改成地区黄梅戏剧团的请求报告》,地委、行署很快批转了这个报告。黄冈地区黄梅戏剧团正式成立。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章华荣被指定专门负责黄梅戏回娘家这件事的落实。

黄冈黄梅戏剧团成立伊始,章华荣便吩咐了两件事,一是收集资料,二是物色人才。他派人到安庆、合肥去,搜集黄梅戏的曲谱、剧本、录音带、录像带等资料,同时打听、查访、物色演员。

派出的人给他拿回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那就是1982年的杨俊。后来杨俊得知,去寻访她的人叫陈祖旺,是原黄冈歌舞团乐队队长。陈祖旺通过安徽黄梅戏剧团乐队的夏英陶、解正涛找到了许自友,许自友是严凤英的亲传弟子,陈祖旺从许自友手里拿到了杨俊的照片。有心的观众一定能知道,这位许自友和他的爱人丁紫旺曾一起出现在电影《孟姜女》里,他们扮演的是孟姜女的父母。

章华荣看到杨俊的照片,开始去查找杨俊的信息,他给安徽的朋友写信、打电话,知道了杨俊是五朵金花之一,也知道杨俊拍过电影《孟姜女》,甚至为了拍好《孟姜女》拼了命地去练唱,还知道她拍过电视剧《西游记》,知道她的所有经历。同时也就知道了她在五朵金花里是比较优秀的,因为演不上主角,不甘心,想出来闯闯,到底去哪里发展她自己也不清楚。当时得到这样的信息,章华荣就感觉她肯定不错。汇总得到的信息,章华荣认定杨俊形象好、身材好、唱演俱佳,听说人品也好,这坚定了他把杨俊找来的决心。

章华荣看到杨俊很高兴,对她说:“我不仅高兴,而且惊喜。”

之前章华荣看到的是杨俊白白胖胖时的照片,此刻他眼里的杨俊,上身穿着米黄色的棉布圆领短袖衬衫,下身穿着绿色西装短裤,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的皮凉鞋。两条又黑又亮的半拉辫子盘在后脑上,清秀的脸庞,苗条的身材。真是恨不得搜肠刮肚,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杨俊身上。

●杨俊和慧眼识珠的章华荣

未见真人前,章华荣曾在心里嘀咕过,照片上那么胖,那要一结婚生娃,还不知胖成什么样。看到杨俊此刻的样子,他彻底放心了。这当然是惊喜。

杨俊对这个惊喜却不知所谓,她问:“惊喜,什么惊喜?”

章华荣半开玩笑地说:“我认得照片上的杨俊,是个长得很丰满的姑娘。”

杨俊马上就明白了,说:“不是丰满,是胖,广东电视台拍电视连续剧《飘然太白》,导演要我演杨玉环。别的姑娘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都在拼命地减肥,而我为了角色的需要,却得拼命地吃。您看到的照片,就是那个时候拍的,丑死了。”

“不丑,不丑,环肥燕瘦,各擅其美嘛。”章华荣知道,环肥燕瘦,历史自有渊源。

后来,在山东卫视的《金声玉振》节目中,章华荣谈到当年的心情说:“姣好的脸型,姣好的身材,怎能不惊喜?”

那天的演出,是杨俊报幕。舞台上的杨俊,穿一身无袖的洁白缎面绣花旗袍,脸上化淡妆,头上插着一朵玉兰花,既有东方的含蓄典雅,又有现代的睿智洒脱,更让章华荣倍感欣悦。

事后,王冠亚 先生对章华荣说:“一个剧种,一个剧团,好演员是关键人物,一年能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个好演员。”章华荣认可王冠亚先生说的话,后来事实又证明了这样的道理。章华荣认为他当副局长(后来任湖北省黄梅戏剧团团长)期间,能遇上这样一位充满灵气、又有智慧、浑身都是魅力的好演员,非常值得庆幸。

《西游记》剧组的演出很成功。黄冈的观众记住了这个机灵又漂亮的杨俊。

第二天,章华荣和黄冈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永淮一起去宾馆看望杨俊。两个大男人,两个大干部,非常有“预谋”地带着杨俊去黄冈黄梅戏剧团去“踩点”。他们给杨俊介绍正在施工的宿舍楼,又带她去艺校看那提前培养的二十个孩子(也就是徐长松局长讲话中提到的人才储备)。他们“预谋”用正在进行中的黄梅远景打动杨俊,用章华荣的话说,就是让她看到砌筑的凤凰巢,好引得她这只凤凰来。杨俊分明看到了一点希望,但又看不真切,在没有进行到实际的谈判之时,她不会随便表态,只是带了一双眼睛来看,带了一个脑袋来想。

离开黄冈之前,章华荣找杨俊谈话,他们谈了很久,大部分时候是章华荣在说,杨俊在听。章华荣讲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讲到省文化厅的决心,讲到黄冈地区的措施,讲到湖北黄梅戏的蓝图,讲到欣欣向荣的基础工程建设。章华荣先生那一刻内心一定是澎湃的,他希望自己能一语定鼎,把杨俊就这样留下,那他所有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他也知道杨俊不会一下子表态,但还是真诚地竭尽所能地把期待留给了即将离开黄冈的杨俊。

杨俊走后,章华荣的心是忐忑的。杨俊早年成名,“五朵金花”谁人不识?等闲识得“村姑”面,哭倒长城非闲谈,容颜娇美石榴裙,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多年难遇的戏曲人才,她会从安徽省城放弃优越的条件,来到黄冈这个并不耀眼的地区,落脚到百废待兴的黄梅戏剧团吗?

章华荣又是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杨俊名播天下,有富豪请她出国,她不去;名企请她做部门经理,她不去;电视台请她去做主持人,她不去。这些去处的条件都是优厚的,或有名或有利,她却放弃了,她在等什么?章华荣相信,她是在等让她一生栖身的舞台,等可以让她把所有的能量和才华都璀璨释放出来的灯光。黄冈没有丰厚的名利可以给她,但黄冈有未来,一个可以期许的、也许要经过艰苦奋斗的、却是属于杨俊自己的舞台,她不用再屈从于谁谁谁之下,她不用再感叹自己虽然早已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却得在舞台之外黯然等待。

忐忑又自信,章华荣在等待,等待的时光总是那么漫长,也许算不上煎熬,也还是有点心在半空,坐卧不安。

仅仅半个月后,一封来信送到章华荣手上,是杨俊的信。章华荣急不可待地拆开信件。

杨俊的信没有丝毫粉饰,很直接很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意思: 黄冈之行得到了您的热情接待,使我十分感动!尤使我感动的是湖北省委、省文化厅及贵地区文化局对引进人才的高度重视及发展黄梅戏的远景规划,使被称为黄梅戏新秀的我,愿为发展湖北的黄梅戏贡献绵薄之力

后来,杨俊说,章华荣把那个前途说得无限光明,他们年轻,胆大,无知无畏,也就答应了。

古话早就说好,树挪死人挪活,既然江南为橘江北为枳,自己为何不挪动一下,到另一个地方去,成为另一品种生长?辛苦肯定会有的,生在贫苦家庭的孩子,谁会怕吃苦?苦尽,才能甘来!人生无非是两个字——“折腾”,折腾够了,该来的就会来,不来的也不后悔。

她一直觉得有个远方是为她准备的,父亲交与的“自由的根”还在,那么,剩下的就是选择了。选择也很简单,哪儿叫就去哪,哪儿的灯光能照到自己,就去哪。

走,义无反顾。

但怎么走,还要有个章程。

杨俊的来信还对章华荣提了几点要求,既然要来,要堂堂正正挺胸抬头理直气壮地来,除了远景,还要有几点物质和条款上的保障,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 去黄冈,我准备先行一步,在此之前,希望有几件事得到落实。一是我的职称(二级演员)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二是尽快成立湖北省黄梅戏剧团,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好地与安徽平等竞争

杨俊的情况以及她的要求,章华荣如实向领导汇报。黄冈地委书记杨祖炎认为杨俊要求并不高。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说,黄冈成立的黄梅戏剧团就是省级团,但由黄冈代管,双重领导。地区科干局领导表态,杨俊的职称指标,随时来随时解决。

章华荣把这些情况写成长信,寄回给杨俊,除了领导们的批示,还多加了一条,刚刚兴建的、杨俊看过的宿舍楼即将完工,其中有一套是给杨俊专门准备的。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归属感,有了归宿心就不再漂泊,心不再漂泊,人就不会再走了。章华荣深谙人情世故,他希望这些能真正留住这朵“金花”。

章华荣不希望杨俊是孤单的,也是为了湖北黄梅戏的未来,他还对杨俊苦口婆心、耐心细致、推心置腹:

艺术是没有国界、省界的,作为黄梅戏,更应该破除门户之见,相互切磋,相互补充,扎根更广阔的沃土,才能更加枝繁叶茂。去年春节前夕,我向关书记汇报黄梅戏的发展问题时说,湖北与安徽相比,有两个优势,两个弱势。两个优势:一是剧本创作力量比较强,湖北是个出戏的地方;二是导演力量比较强,有余笑予这样全国著名的大导演。文化部的领导说,湖北已经形成了鄂派戏剧。两个弱势:一是演员,特别是尖子演员比安徽差,没有像杨俊和马兰那样冒尖的演员;二是作曲力量差。关书记很同意我的看法。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些,其目的,就是希望你从安徽那边多物色一些优秀人才进来,比如说和你配戏的搭档,尤其是小生,比如说主胡,比如说琵琶,比如说你的朋友,若能跟你一道来,为你配戏、伴戏,那就太棒了,我们负责安排他们的一切。

信写得多么真挚啊,能感觉到章华荣是位谋略家,是事业型的政治家,他先说艺术是没有界别的,给别人出走一个充分的理由,再说湖北的整体情况他是给关书记汇报了的,像杨俊这样冒尖的演员是受省委省政府重视的,会在剧本和导演两个方面给予保证。又真诚地把缺点坦诚相告,既而又说,你尽可以奔我们的弱项而来,我们不开空头支票,还要给你安排一切。有理有据、有疏有紧、有强有弱。谁看到这样的信不会动心呢?何况是正在寻求未来的杨俊。

当章华荣问到不能调动时怎么办,杨俊向章华荣表示:“只要你们挺得住,实在没有办法,办不了调动的话,我就辞职。”杨俊给了章华荣先生一个非常斩钉截铁的回答。

湖北方面为发展黄梅戏引进人才的做法,虽然事隔三十多年,还是让今人感佩的。现在的各大城市正在多方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筑巢引凤,高薪聘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才流动经过多年的时代变化,这才成为现象,金饭碗、公家人、体制内,都不再是唯一且重要的选择。可湖北在三十多年前就实现了这样的政策,他们的前瞻性让人惊叹,而且这样的政策还是为了戏曲的。这种决策于我们今天的戏曲发展也尤为重要。

看到这样的信,杨俊左思右想,向章华荣推荐了自己的同学张辉。

张辉是梨园世家,他母亲是皖南花鼓戏剧团演员,父亲是花鼓戏剧团舞台技师,他从小浸润在艺术氛围中。和杨俊他们一起考进艺校后,先习小生,倒仓后学武生,后拜师王少舫得到了真传。电影《孟姜女》拍摄时,张辉便和杨俊搭档,饰演孟姜女丈夫范杞良。张辉文武兼备、扮相漂亮,是不可多得的黄梅戏小生演员。

对于张辉的情况,章华荣非常满意。

杨俊离开的时候,合肥下着小雨,杨俊的心情是雾蒙蒙、湿哒哒的。挨到深夜,她终于将豆腐块一般大的辞职信塞到领导办公室门缝里。那个时候,杨俊并不知道这个离开是不是奔向他们想要的光明。章华荣是带着车来的,但他没有想到,杨俊和张辉的行李加起来就那么一点点,他们带去的车只装了一个角。章华荣眼眶红了:一定要加倍对这两个演员好。

1989年1月8日,章华荣带着王冠亚、许自友、黎式恒、张辉等人返回黄冈。1月9日,杨俊结束咸阳的演出直趋黄冈。他们在黄冈会合,聚成强大合力,这几个人将为湖北黄梅戏做出自己的贡献。

1月16日,由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黄冈地区文化局、湖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春节文艺晚会《故园黄梅喜迎春》在黄州赤壁影剧院的候影大厅隆重开机。演出人员除了“挖”过来的杨俊、张辉,还有他们培养的艺校黄梅戏班的优秀学员,王冠亚、许自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晚会。杨俊、张辉出演《夫妻观灯》,他们一出场,观众纷纷夸赞他们“光彩照人”,是一对“金童玉女”。

杨俊的不辞而别,在安徽引起轩然大波。那时候还没有改革文艺院团的说法,她的行为被称为“孔雀东南飞”,甚至她被安徽方面有些人称为“叛徒”“不肖子孙”。对她褒贬不一的说法,当然也只留在安徽,而在湖北的她,已开启了另一个征程。当时,安徽方面便有领导和观众希望她能“凤还巢”(剧名),多年后,依然有很多人希望她“凤还巢”,这样持久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杨俊的价值。

事后,杨俊说,当时的决定还是挺冒险的。对于她为什么离开,安徽方面说法不一。五朵金花挤压在一个地方,彼此限制了发展,杨俊说得很诚恳,宝塔只有一个尖啊,那是没办法的事。那时候,她的心里涌动着渴望,有一股子急迫感在催逼着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有发展空间,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给自己一亩三分地,绝对能撑起一片天。机会来了,一定得把握住,根本没考虑要去的是什么地方,没想过地域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只是当时没有去省会发展,心里还是存了一点小遗憾的。

这一走,就是半辈子。

15年前离开家,那是离开生命的本源。

这次离开安徽,是离开自己生命和文化的双重本源。 SROmCyBHY2t7dPKGK6efts0QwG9UPYwNK3Eab8oS9bcd4UCIRrH2VLKsBYXfUZ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