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法则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做。
做一个好人,绝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不干坏事。
不做一个残忍或是自私的人。
不要撒谎或是偷窃。
总之 , 不要伤害别人 。
人们总以为他们需要做一些事。
一个行动产生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做出另一个行动。
所以人们的行动,却起了反效果,
造成越来越多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所有行动都是可有可无的。
人们错误地接受自己不爱的工作、不爱的人和地方,
为了摆脱犯下的错,只能逃避。
人会做出不好的决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不做出决定。
更明智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做。
人们做出激愤的过度反应,导致关系破裂。
“骂人”“发泄”,这些生气的行动是错误的。
表达愤怒并不会缓解你的情绪。
反而会使你更加生气。
行动往往会产生和本意截然相反的效果。
太过努力追求魅力的人,反而令人生厌。
太过努力追求开明的人,反而自我中心。
太过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反而内心苦闷。
因此,最好的生活态度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行动。
减少思虑 , 精简行动 。
独立思考,保持沉默。
减少行动,减少回应。
沉稳判断,不妄下定论。
无欲无求,无须满足。
改变你“想要做出改变”的需求。
在你情绪最平和的时刻,
你的内心是恬静的。
你不认为自己应该做别的事情。
当你觉得一切都很完美的时候,
你会说:“我什么都不会改变。”
所以,以这种心态度过你的一生。
不要抱有希望。
希望意味着想要事物变得和现状不同。
想要改变自己是一种自我厌恶。
没有比无欲无求更大的快乐了。
欲望是平和的对立面。
人们大部分的言行都不重要。
大多数言语仅仅是 聒噪不休 。
英文中“噪声(noise)”一词来源于“恶心(nausea)”。
什么都别说,除非必须要说。
人们会欣赏你的沉默,并且他们知道,
你开口的时候,内容一定很重要。
浅滩喧闹。
深湖寂静。
沉默 是宝贵的。
沉默 是听取宁静智慧的唯一途径。
Silence is precious.
Silence is the only way to hear quiet wisdom.
大多数烦恼由行动造成。
所以,谨慎行动。
大多数行动是对情绪的反馈。
你以为你想付出行动或者拥有什么东西。
跳过行动这一步。
直奔情绪 。
练习有意识地感受情绪,而不是通过行动制造情绪。
你不需要得到认可来获得自豪感,
认可不会让你自豪。
你不需要一片海滩来获得安宁。
场所不会创造情绪。
而你可以。
你的内心包含着全部的人生经历。
专注于内心世界,而非外界。
当一个问题困扰你,你会觉得自己要针对它做些什么。
作为代替,找出你的烦恼究竟源于什么。
把它换成另一个不会困扰你的想法。
问题就解决了。
大部分问题其实只在特定场景中。
做决定让你觉得自己在前进。
但这就像在跑步机上,只能让你原地踏步。
有人要求你做决定时,拒绝就行了。
不做决定的时间越久,你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
最终,选择显而易见,
而且不需要你冥思苦想就能做出选择。
有人向你提问,并不代表你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情绪化的人得到回应会更有兴致。
如果你不再回应更多,他们就会离开。
这同样也适用于你。
你的情绪叫嚣着需要你的回应。
如果你无视这股冲动,它们一样会消失。
观察自己。
你的内心是最好的实验室 ,
也是最隐秘、最平静的工作场所。
明智的做法是,把所有的媒体和舆论拒之门外。
没有新闻,没有八卦,没有娱乐。
这些大部分都不值得你去了解。
没用的东西也许会牵动你的感官,
但别让它牵动你的内心。
不要接受人们的谎言。
事物不分好坏——和石头一样中立。
在人们发表观点时带上问号,
如果他们说“某件事不好”,就改成“某件事不好?”
让问题随风飘散,没有答案也无所谓。
愚者仓促定论 。
智者仅做观察 。
智慧来源于扫除垃圾、谎言和妨碍思维清晰的绊脚石。
比起知道更多,用知道更少来变得明智。
保持头脑干干净净,这样才能清醒地观察。
做得越少,能看到的就越多。
观察,同时学习。
观察这世界。
在无事发生的地方生活。
搬到一个贴近自然、没有纷争的地方。
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是正常的。
每天步行几个小时,欣赏大自然。
你的生活和内心将是平静安宁的。
和平就是没有骚乱。
你不需要媒体、网络或者电话。
你的生活开销几乎只花在本地鸡蛋和蔬菜上。
什么都不做,是终极的极简主义。
如果你需要用钱,那就做一个投资者。
市场会把钱带给有耐心的人。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采取某个行动,
而且你无法放弃,
那就写下来留到以后做。
你正想着的时候,
每件事似乎都变得更加重要。
过段时间,你就会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仍然觉得这件事有必要,
那就调整一下时间范围。
一年后,这件事还重要吗?
十年后呢?
把时间线尽可能拉远,远到这件事不再重要。
之后,你就能打消这个念头了。
不过,你可能会想,这个世界需要你做一些事。
这种念头让人非常难受。
放弃被需要的想法。
世界不会因为离了谁,就停止运作。
卸下你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将归于死亡。
现在好好想想哪些行动是多余的,
即使不做这些事,生活也将继续。
变得无我。
变得自由。
减少不必要的行动,
就是度过一生的最佳态度。
如何
度过
这一生?
——减少
不必要的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