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为什么重视百年言论史?

在我看来,言论是一个民族生命的根系所在,是世界的公法,是文明进步的主要尺度之一。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文明社会有一些基本的尺度,其中,有没有言论的空间,有没有言论的自由就是主要的标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遭受着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威胁,在大西洋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世界性的会晤。这次会晤产生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而且我们知道,罗斯福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说法,那就是“四大自由”。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接受记者的书面采访时,就曾说过,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就是要实现罗斯福所讲的四大自由,这“四大自由”就是:信仰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四大自由”中缺了一个,这个社会恐怕就算不上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中国自有宪法以来(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宪法上溯到1912年的《临时约法》的话),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从90多年前我们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开始,每一部宪法中一定都会把言论自由写进去。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一定都不会在嘴巴上否认“言论自由”这四个字。我们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其中第35条就庄严地写入了“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世界范围内来看,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里第19条就确立了人类享有不分空间、不分时间,寻求自由表达的权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通过的,现在中国政府已经签署的《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庄重地承诺了:所有人享有不可剥夺的表达的权利。

所以,无论从我们的历史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个尺度——言论的尺度都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表达我们的心声,说出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受?言论的尺度是首要的。我之所以花费时间、心思去寻找百年历史上那么多先辈们走过的带着鲜血、带着汗水的足迹,就是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换一句话说,没有表达的自由,没有在公共载体上说出我们意愿的自由,那么一个民族的生机就会被斫丧,一个民族的活力就会荡然无存。什么时候我们没有表达的自由,什么时候我们的权利就是不完整的,我们的社会就是有缺陷的。所以我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展开我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历程。 vFufmQgPYqZLdeE40RFV+t0ZxR6G2bJizE8/A1JEjmQ5xcZr54qwI9A9NNJo7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