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思想文化史方面

本年这方面研究以文学和史学论文较多,并提出不少新见解。在兰州召开的中国唐代文学讨论会,探索了唐代边塞诗研究、怎样开创唐代文学研究新局面等问题。罗宗强《牛希济的〈文章论〉与唐末五代倡教化的文学主张》(《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认为,牛希济主张纯粹实用,彻底否定文学的艺术特殊性,但他并未付诸实践。唐末五代倡教化、重功利的文学主张无可资肯定的价值。罗元贞《李白〈菩萨蛮〉、〈忆秦娥〉词是伪作》(《晋阳学刊》1984年第5期)从该词来历可疑等六方面论证了它们是中唐以后人伪托。王仲荦《大唐帝国末日的挽歌——韦庄诗篇》(《唐史研究会论文集》)认为,韦庄《浣花集》较全面反映了唐王朝“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过程。周一良《唐代书仪与中日文化关系》(《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指出,奈良时期中国尺牍范本已传入日本。平安后期在书仪影响下出现了日本特有的书札范文。日本尺牍中联系季节的问候套语等都有中国影响。陈光崇《论陆游〈南唐书〉》(《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2期)认为,有人否定《新修南唐书》为陆游所作的理由不能成立。该书作者是陆游而不是胡恢。他的《记晚唐史家姚康和陈岳》(《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认为,姚康和陈岳虽不见史传、鲜为人知,但他们却是晚唐较有成就的史学家。瞿林东《论〈通典〉的方法和旨趣》(《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认为,杜佑研究历史大抵是按历史发展本来面貌写史,《通典》反映的逻辑体系是当时史家对客观历史认识达到的最高成就。其旨趣则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的经世致用。杨廷福《唐律的特色》(《唐史研究会论文集》)指出,唐律特色是:维护唐朝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具有一般预防主义和罪行法定主义倾向,伤害罪的保辜和法官责任制度。此外还有刘俊文《唐律与礼的密切关系例述》(《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严绍璗《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张锡厚《王绩生平辨析及其思想新证》(《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等。 HcqVUUJW785R2WaHH44AHJ73bIwWKVGVVykuY6sIoPboNy1b1bkMonfAhhQkVX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