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7 条

◎第 85 条《大学·经一章》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指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基础知识和礼仪;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儒家修己教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道: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思想体系等。

②〔明明德〕彰显并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前一个“明”为动词,即“使彰明”,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朱熹认为:亲读xīn,通“新”,使更新,使弃旧图新;亲民,即“新民”,是说推己及人,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则认为:“亲”仍读qīn,意为亲近、亲爱;“亲民”取“政在亲民”之意。

④〔止于至善〕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至:最,极。

【提要】

这句话言简意赅(ɡāi 该),道出“大学”的总纲:彰显并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革除恶欲,弃旧图新,达到最完美的道德境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则强调《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其特点在于从人的精神弘扬和品德修养出发,讲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构筑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基础。

◎第 86 条《大学·经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①〔齐其家〕整治好自己的家族,使之和美兴旺。齐:整治,管理。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正其心〕使自己的思想、意念端正。

④〔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诚实,不自欺欺人。

⑤〔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⑥〔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格:探究,推究。

【提要】

这一段分别从逆向和正向论述的八个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清楚,被宋儒朱熹称作《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专注于心性修养和道德养成;“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治政之事,意在阐明高尚的道德是清明政治的基础。

◎第 87 条《大学·传第三章》

为人君止 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 交止于信。

【注释】

①〔止〕居停。这里有做到、达到的意思。

②〔国人〕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农民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今泛指国内之人、全国的人。

【提要】

这一句是说,君仁臣敬,父慈子孝,民间交往讲究诚信。总之,在社会上和家庭里,不同身份的人都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社会形成公序良俗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 88 条《大学·传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 也!

【注释】

①〔恶(wù 务)恶(è 扼)臭(xiù 秀)〕厌恶腐臭的气味。前一个“恶”:动词,厌恶,讨厌。后一个“恶”:形容词,污秽。臭:气味。

②〔好(hào 耗)好(hǎo 郝)色〕喜爱美丽的女色。前一个“好”:动词,喜爱。后一个“好”:形容词,美,善。

③〔谦(qiè窃)〕通“慊(qiè窃)”,指满足,满意。

④〔慎其独〕在他一个人独处(chǔ楚)时也谨慎不苟。

【提要】

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和喜爱美丽的女色一样,发自内心,心安理得。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即使独处(chǔ楚)一地,无人看到、无人监督时,也会谨慎不苟、严格律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

◎第 89 条《大学·传第十章》

民之所好 ,好之;民之所恶 ,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 矣。

道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注释】

①〔好(hào 耗)〕与下面“好之”的“好”均为动词,喜好、喜爱之意。

②〔恶(wù 务)〕与下面“恶之”的“恶”均为动词,讨厌、厌恶之意。

③〔辟(pì 譬)则为(wéi 唯)天下僇(lù 路)矣〕如果政治措施有所偏颇,就会被天下民众推翻。辟:通“僻”,偏颇。为:被。僇,通“戮”,杀戮。

④〔道得众则得国〕政治措施能获得民众支持,就能巩固统治,保有国家政权。道:这里指当政者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提要】

当政者必须以民众的好恶(hào wù 耗务)为自己的好恶,必须谨慎地采取能得到民众拥护的政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乃至丧身亡国。

◎第 90 条《大学·传第十章》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

【注释】

①〔其事不终〕指事业半途而废。

【提要】

“仁”和“义”是儒家治国的根本原则。没有处(chǔ楚)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属下不喜欢道义的。这说明,当政者做出榜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 91 条《大学·传第十章》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提要】

国家不能以财富而要以道义为最高的利益追求。在纷纷扰扰的国际争端中,我们以这把尺子稍加衡量,正义和非正义即昭然若揭。先贤的这一治国理念,在言简意赅(ɡāi 该)的论述中,穿越时代和疆域,给后人的启示是隽(juàn 绢)永的。 mpDfrdBkRN758mEai9fW9fK2rNV2Dyya/CNQNCaJ78gU01uMOjvvgwsIutlUb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