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身体内的圆运动

人的生命,以气为“根”,气聚则生,气衰则病,气断了,人也就死亡了。

翻开中医书,我们会碰到很多“气”,诸如正气、元气、肾气、胃气、肝气、胆气、肺气和脾脏之气等,这些气支撑起我们的生命,但是,它们究竟是如何在身体内运转的呢?

我们都见过电风扇,风扇之所以能有风,是因为扇叶在不停旋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气在人体内旋转,做着有规律的圆周运动,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我们不妨用一张图来表示:

身体内的圆圈运动

在人体内,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所产生的气也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恰好形成一个圆圈。

中医讲究五行,认为心属火,位于身体的上部,肾属水,在最下面。心火下降,能温暖肾水,让肾水不至于太寒。肾水受热后,开始上承,一路到达心脏,让心火不至于过热。这一升一降,水火既济,循环往复,宛如身体内的发动机,产生出温和的生命动力。

伴随着肾水上承,脾脏之气,也会上升,将胃吸收的精微物质运送到上面,并与肺吸收的氧气结合,输布全身。

在五行中,脾属土,肝属木。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这就像种树,当肾水浇灌,脾土温暖,肝气就会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向上升发,呈现出勃勃生机。很多人之所以缺乏生气,长期病恹恹的,十有八九是因为身体内水寒土湿,导致木陷水中,得不到生长,健康被压抑。

通过上页这张图,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脾气和肝气的上升,胃气和胆气则会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由此,我们可以将身体内的气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体中的气有升有降,循环往复,但严格遵守自己的“交通规则”:肝脾之气走左边,胆胃之气走右边,而且都是单行线,不能逆行,唯有如此才能一路畅通。

二、如果感觉身体左边不舒服,有可能是肝气和脾脏之气不升导致的;右边不舒服,可能是胃气和胆气不降引起的。

三、身体内部气的循环,最终会形成一个圆圈,就像一个逆时针旋转的风扇。

四、如果这个圆圈能井然有序地运转,就会像风扇吹散有害烟尘一样,为身体构建一道坚固的屏障,抵御住外邪的入侵,中医管这叫正气,西医则叫免疫力。人的正气充足,就好比穿了金钟罩、铁布衫,可以百病不侵。相反,如果体内的圆圈运转杂乱无章,或者干脆停转了,势必会正气减弱,免疫力降低,疾病自然乘虚而入。为什么有些女性脸色憔悴,三天两头生病,一会儿月经不调,一会儿偏头痛,而另一些人则气色红润,很少被病痛困扰,差别就在于正气——也就是身体内部的圆圈运动。

五、既然气的运行是一个圆圈,环环相扣,那么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拖累整个圆圈运动。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医小治大,比如通过疏肝理气,用力猛推一把,让郁结的肝气上升,让整个圆圈重新转动起来,治愈很多疾病。

现在人们很重视养生,那么就更应该了解身体的圆圈理论,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之相关。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第3页图显示,肺气本来应该是下降的,但如果肺气上逆会怎么样?那就会导致哮喘,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哮喘病发作,未能及时医治而去世的。

心火应该随着肺气的下降而下降,如果心火不降,憋在上面,人就会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眼睛发火。同时,因为心火不降,肾水缺乏温暖,人的下半身也会格外寒冷,这叫上热下寒。

人吃东西时,食物是从嘴里进入,然后来到胃里,整个过程都是由上而下的,所以胃气必须向下运行,如果胃气偏要往上走,人就会反胃、恶心、胃胀、胃痛。现在很多胃病的症状都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也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肝气应该是随着脾脏之气上升的,如果肝气不升,郁结在那里,或者在身体中乱窜,就会消耗人体内宝贵的津液,当津液消耗殆尽,人会筋脉挛缩。同时,肝气横逆克脾土,会导致脾胃系统的疾病;另外,肝气郁陷,还会出现“风动”的现象,导致各种抖动类的疾病。

肾水和脾脏之气本来应该是上升的,肾水要是无法上升,就会心肾不交,出现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而脾脏之气不升,消化系统运化无力,则会出现食欲不振、小腹坠胀、神疲乏力,以及气短等症状。

……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就是指气机紊乱,即身体内的这个圆圈运动被什么东西卡住,憋在那里,要么转得不那么顺畅,要么干脆不旋转,可以说,很多疾病的源头都在于圆圈运动的失常。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药物、针灸和按摩穴位等方法,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轻轻一推,让圆圈恢复旋转,让气的运行重新顺畅起来。清朝乾隆皇帝有位御医,叫黄元御,他治病就特别强调这个身体的特点,他的传人叫麻瑞亭,当年在西安出诊,就用黄元御的一个下气汤,加加减减,调整人体的一个枢机,这个枢机一动,身体的气机就开始做圆运动,一气周流,气血通畅,疾病自然消失了。 moXG2kIcfSXAoPGQDiTUdMymiInUVMW728PaXjlPhr89FEg8maEaZo0feqhnws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