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景区产品开发定位工作,首先要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一个牵头负责人并组建一支队伍。然后要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形成一个初步的思路。景区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十二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景区产品进行调研并形成自己的初步思路。然后聘请专业团队做产品策划,策划期间不断进行多轮想法思路的碰撞沟通,策划团队应结合景区控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和功能节点分布进行策划,最终形成策划成果。在策划的基础上再做概念规划和详细规划。在做策划和规划时,景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向策划团队提出景区的思路和建议。
一是景区产品一般分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开发产品时应该使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精准结合。景区在做长期产品策划规划时主要应着眼于景区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做短期产品策划规划时主要应朝景区短期内聚人气和引客流的方向发力,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分步适时投放市场,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是在景区产品开发中,不论是长期产品还是短期产品都要精准寻找到景区的主导产品和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
主导产品是景区的生命线,必须品质优、有核心吸引力和阻隔性,对于拥有较高品质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景区来说,只要寻找出资源特色,打造出好的主导产品应该不难。例如西湖景区打造出了自然美景新旧“西湖十景”,文化景观断桥、雷峰塔等主导景观。但是我国不少景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一般,需要采取“无中生有”的策划方法,让无奇的资源变成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可根据景区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名人故事等元素进行策划创意,采用市场对标的方式找对消费人群,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特色产品类型,特色产品对应相应的市场客群。例如无锡市灵山景区就是一个自然和文化资源一般的景区,策划团队用“无中生有”的方法,让原来的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一个拥有大美境界的旅游目的地。无锡灵山深挖佛文化,以佛文化为魂,以品质为根,以体验为王,以市场为基,在核心团队凭借创意、创新、创造能力进行的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打造下,做出了品质、品味、品牌一流的精品。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等景点组成,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同时还配套打造出了禅意文化超强IP度假旅游目的地拈花湾小镇,十分受市场欢迎。
不同层次的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需求。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开发的产品要分别适应四季和昼夜的不同。例如:武隆景区冬季有盐井峡温泉、仙女山滑雪场,夏季有武隆仙女峡漂流,春秋季有高山草原,四季景点形态全面且丰富多彩;游客白天可以游览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等喀斯特自然景观,晚上可以体验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观看《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
景区产品开发要提炼文化精髓,以文化为魂,着重塑造文化产品的大众化、显性化、体验化特色。特色文化产品往往能点石成金,比如武夷山茶产品开发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大红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形成较大的品牌经济效应,带动100多万商务客人前来武夷山,形成茶艺活动、节庆活动、实景演出、茶园参观、茶文化主题博物馆等一系列大众化、显性化、体验化的产品业态。
乡村旅游正在强力回归,旅游从看风景、识风趣,向体味乡愁、回归生活、懂风情转变。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适逢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介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和休闲农业精品点;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还专门提到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产品由看田和吃饭的“农家乐”,到玩乡村、住乡村民宿的乡村休闲度假,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年轻群体到乡村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旅居”阶段,使乡村更有活力。比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游客到此除了欣赏田园风光,还可以采购农副产品。婺源篁岭晒秋文化IP融合了村味、村品、村艺、村宿,晒秋创意点燃篁岭乡村,游客既可以感受到篁岭的田园风光,又可以体味未曾远去的“乡愁”。乡村已成为城里人心中诗意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