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更适应新时代高速发展的年轻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且详细地阐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中特别指出了教育是我国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

对教育者来说,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则是一生需要思考的命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走向了大众化教育时代,高中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1.4%,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更是已经达到了50%之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历并不等同于学力,仅仅凭借考试的成绩和学历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一个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今年初,我读了一本由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布莱恩·卡普兰所著的英文版新书。这本书的书名有点耸人听闻——《反对教育的理由: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书中的观点也有一些夸大其词、吸引眼球的论述,甚至有不少偏执之处。虽然作者是对于美国教育的批评,但对我们的教育来讲是有启发的。卡普兰认为,当下美国教育投入资本过高,而收益——可以创造出社会价值的人才数量却不理想。卡普兰怀揣对教育制度的疑问,以六年的调查研究、大量的实例,以及统计学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当代美国教育制度中诸如教育过度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教育溢价、学历通胀,以及质疑了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花费在当下的教育中是否合理等社会问题。

书中提到一份关于《中学生参与度调查》的报告称,66%的高中生认为每天上课都很无聊,17%的学生认为每节课都很无聊,只有2%的学生认为上课并不会感到无聊。究其原因,82%的学生认为教材无趣,41%的学生认为教材上的知识与自己无关。一份关于大学生时间分配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花费13个小时学习,12个小时进行社交,11个小时用于娱乐以及6个小时看电视,另外其他时间用于锻炼等其他项目。而如果对我国当代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拿到了好的文凭后就对知识不再感兴趣了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卡普兰认为,教育其实有两个价值:一是教育的工具价值,即“功能性教育”。这种教育只需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便可以实现,而且随着教育资源的泛在化,这种教育也不一定完全在学校完成。二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除了获取高等学历外,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意义。卡普兰提出想要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需要三个要素:1.富含价值的内容。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2.娴熟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有新鲜感。3.主动学习的学生。只有学生对获取知识产生渴望,产生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卡普兰认为当代学生们不仅需要学历,更需要学力,这点我非常认同。同样,我们的教育者也不能只停留在教授知识这个层面上,而是要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活力。

感谢中译出版社及时把这本书引进出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多听听不同的声音还是有好处的,我国的教育一直不断在改革推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2021年7月24日,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定很具体,自落实以来,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我们的考试评价制定与文凭学历制定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要完全落实双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百前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他要求实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慢慢去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慢慢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慢慢去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学自己渴望学的东西。而这些,今天也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我认为,仅靠“双减”落地还是不够的,还有很多问题要思考。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应对高速的社会变化,培养出更符合当下社会多元化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性人才是当下社会所必须的改革道路。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前进,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联合地方机构,大力组织“中央教育扶贫国家工程”,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和企业岗位,通过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来吸引学生,鼓励多种教育主体提供培训服务并提倡放宽产业发达地区、用工紧缺地区、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等招生限制,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未来的学习,职业道路。书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也可以对我们有所借鉴。

总之,我们的教育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如何建设一个适合这个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如何培养出适应多元化社会、多变化世界的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教育,对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历文凭、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学习动力等关键性问题,是很有裨益的。

朱永新
2022.12

为何人人都有大脑?大脑的作用之大,无须在此赘述,但它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器官。就算是最胆小的陆地爬行动物,抑或是在海底淤泥中蠕行的生物,都长有大脑。人类社会中,我们设有大学这一机构(也称高等学府),人们上大学,希望在此成长为非凡的思考者,而毕业之际,他们学会了如何用大脑进行深层次思考——和你我一样,他们都只有一个大脑,同时,他们还收获了一样并非人人都拥有的东西——大学文凭。

——《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 nEevwXg69mF/w3wYKJuVrPpPQ31SJ0laVHxFGblAwKtgVOqOypk3bH8xfUlRBm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