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需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艺术家最初的印象,就好像原始人似的初步感受知觉事物;第二步是把事物分解成几个构成部分,然后像科学家似的进行认真分析;第三步是艺术家把自己的见解进行超越分析,达到明快的统合整体。绘画心理分析同样遵循了以上三个步骤。
第一步,整体观察。当我们把绘画作品拿在手上时,要从整体来观察,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马上进入“领域”分析,也不能一头栽入“绘画特殊记号”里,我们首先要把握画的基调,并试着脱离自我的框架进入画者的精神状态,并让自己沉浸其中,体会画者的感觉,以及画者在一笔一画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们把这个最初的阶段命名为“直观凝视阶段”。而如何把握绘画所表达的基调和整体性,仅通过分析或是学习相关教科书是不够的,它取决于你能否静下心来与画者的潜意识进行链接,这些能力需要借助经验,需要多看画,慢慢积累。在这个最初阶段中,我们要把握绘画作品的整体,强调不被知识所左右的第一印象,形成关于绘画作品中房子、树、人的画面大小,画面位置,用笔力度,画面颜色,画者的感情,对别人的态度,对周围影响的感受性等印象,并推测画者的情绪状态与成熟程度以及内心是否平衡。
第二步,对特殊要素进行细致分析。在完成了对画面的整体观察之后,要对绘画作品中的特殊要素进行细致分析。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遵循画面结构,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对绘画中每一个特征都加以系统的分析。二是问题导向分析法。根据画者提出的问题,有侧重地针对绘画作品中不太寻常、极具特征的部分与画者所关注的问题及相互关联的部分进行分析。在这里建议初学者采用第一种方式,在绘画分析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采取第二种方式。当然每个绘画分析者都有自己的习惯,但一定要记住,我们需要根据咨询目标,决定绘画分析着重于哪些资料,什么才是最大和最终的目的。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绘画作品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符号信息,其具有的意义都不是绝对和单一的,即使对于同一特征,我们也常有必要依照其与整体的关系予以不同的解释,绘画作品中所有的特征分析都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分析师需要寻找相互验证的共同点、经验感知及整体综合判断。
第三步,就是把整体观察和详细观察综合起来。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结果进行简单的统合,而是把绘画作品局部进行一体化,整体化,是将绘画作品当作一个有鲜活生命的整体来看待。
让我们把以上这些步骤放在心里,通过对模糊的“成分”和详细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解析综合感知这些成分,来洞察画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本书第六章从人物画、树木画、房屋画及附属物的投射进行了普遍性释义的解读,让大家学会分析解读一幅画,看见其中无声的语言,破译画者心中隐藏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