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1章
改革开放

11.1 改革开放前

从1953年到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拥有大量器械的工业国家。这是中国第一次经济大发展,之后随着苏联停止援助,和发生的十年文革运动,中国经济长期低位徘徊。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拨乱反正的新时期。从这时候起,国家领导人对当时中国经济濒临崩溃有着共识。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到对改革开放大业的动因:“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陷入如此严重的困境?这跟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有很大关系。具体说来是以下五大弊端把中国推向了灾难。

一、把政治动员做为经济发展动力,以阶级斗争为社会发展纲领。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领,使得社会的发展中心偏离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动员来发展经济,在短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却无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无法给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政企合一式的国家政治经济结构。政企合一的国家政治经济结构并不是开始自文革,而是成形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文革时期达到顶点。这个制度最大的弊端是企业管理层变为具有政权性质的革命委员,成了一级行政单位。在这种政企合一的结构中,每个居民都被网格化在一个工作单位中而无法自由流动,社会难以实现人才流动,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取消了民营企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民营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全社会只剩单一的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普通大众缺少个人创新创业致富的空间,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四、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自1958年1月公安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开始,中国政府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政府管制和严格限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城乡二元化是当时生产资料不足,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但这种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流动,反过来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发展。

五、以国家计划为资源配置方向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在1952年仿效苏联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之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成立省市级“计划委员会”,全国的生产单位,包括城镇的大小企业、农村的公社、生产队按照国家指令进行生产。以上五个弊端使得改革前的中国社会失去了应有的竞争性和流动性,如果不进行大幅的改革,经济走向崩溃将难以避免。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已经到了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前进的地步,不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可能被葬送。正是在这种危难之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开始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改革开放。

11.2 改革开放要义

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真正开始的时间是1978年以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正式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由弱转强。还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飞跃。经济保持了每年平均9.8%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创造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开始,实行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制上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放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到九十年代形成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改革的本质是促进公平正义和流动性。中国政府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执政的绩效获得人民的支持。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时开启改革开放大业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四十年后,现在的中国已是今非昔比。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679亿元,2017年达到80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3.5倍,每年平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9%左右的增速。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2017年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成功?

有人说,中国改革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无非是实行了市场经济。但是,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非常之多,很多先于中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国家在经济上仍然陷于困境。

也有人说,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政府强势。但是过去的苏联政府比改革前的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更为强势,经济不但没搞好,反而解体。

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强势推进相结合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未必,东欧某些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曾经试验过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最终还是陷入经济困境。中国改革开放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改革开放使中国活跃起来”,这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所谓活跃起来,是指积极性和社会的流动性(包括纵向的流动性和横向的流动性)得到释放,直白点说,就是社会的解放,人的解放。一个社会是否拥有活力,是否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市场机制或政府行为,而是要看社会流动性的强弱。市场和政府有可能促进市场流动和政治流动,也有可能形成市场垄断或政治垄断,从而阻碍社会的积极性和流动性。市场和政府只有在有利于增强社会的流动性时才是积极和健康的,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改革本质是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解放,四十年间,中国至少做对了以下几件事使得社会活跃起来,流动起来:

1)恢复高考。给年轻人,特别是乡村的年轻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2)解放思想。通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确立以经济建设为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

4)血缘关系和家庭出身不再成为人才流动的障碍。

5)实行政企分开。企业和政府各回原位,企业成为纯粹的经济单位,不再行使政府的权力,政府不再承担企业的经济责任。

6)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劳动者的积极性获得了空前的爆发。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中国有两亿多农民、工人流动。

7)确立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合法性。市场化浪潮席卷了全国,市场慢慢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8)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万众创业成为可能,巨量人口爆发出积极的创业热情。到2018年8月,全国有私营企业3000.2万户、个体工商户6962.5万户,分别增长331倍和497倍。个体、私营企业占到了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4.9%。

四十年前开始的中国改革打破了劳动力依附于“单位”的僵化体制,促使社会成员大规模地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正是这个意义,我们说改革是人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社会因此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发展起来。 cJ+A6KBKDzs4wXgDpNyP57mdxX/hpmwNNdnYwhWil2kznBdlEUTnyRdXmlVzab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