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何种幸福,怎样完美?
——《窄门》的难题与启示

罗岗

1908年10月15日,纪德完成了《窄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最后决定把《窄门》交给《新法兰西杂志》发表。我坚持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这样比较好,特别是因为我这种态度要坚持下来本身就不容易。……我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1909年《新法兰西杂志》的头几期开始连载《窄门》时,纪德还是对这篇小说作了一次重大修改,他的朋友、也是《新法兰西杂志》创刊人之一的让·施伦贝尔杰碰巧保存了该杂志的一份长条校样,证明《窄门》在最后即将发表时,被纪德抽去了整整一页。由于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后来几乎所有《窄门》的版本都缺失了这一页,直到1959年2月,《新法兰西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之际,《费加罗文学报》才首次发表了这段从来没有出版过的文字。

“我的小说已近尾声。因为我自己的生活故事还需要我来说吗?”删去的这页如此开头。原本这部分安排在第八章的开头,这是小说以主人公“杰罗姆”的口吻讲述自己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在这页中“我”终于忍不住开始抱怨“阿丽莎”,“我忽然忘了自己的目的,愈是竭力而为,愈难想象哪一个美德行为使我接近不了阿丽莎”,甚至认为自己的“堕落”也要让她来负责,“为了避开她,最终也背弃了自己的美德。我于是放任自流,纸醉金迷,直至幻想失去一切意志力。”《纪德传》的作者皮埃尔·勒巴普曾认为纪德几乎在交稿前还想改写小说的大结局:他准备狠狠地批判阿丽莎极端的道德观念,因为她逼得杰罗姆“为了避开她”,以至于沉湎肉欲之中。尽管勒巴普没有具体指出纪德打算如何修改《窄门》的结局,但这一页文字的存在恰好印证了他的说法,而纪德最终抽去这一页,更是如勒巴普所说,纪德终于“战胜了一时的冲动,没有破坏原作的整体结构”。

从“原作的整体结构”来看,纪德并不想让读者产生太多对“阿丽莎”的抱怨,因为她似乎是不近情理地拒绝了“杰罗姆”的爱情。但在实际的阅读中,读者的抱怨之情极有才能被占小说主体部分的“杰罗姆”的“第一人称叙述”催生出来,并随着他日益绝望的情绪愈加强化。为了消除这种可能的抱怨,纪德特意在“杰罗姆”的“第一人称叙述”结束之后,插入“阿丽莎的日记”。“日记”的形式比“第一人称叙述”更能凸显阿丽莎内心的悸动、矛盾和彷徨:“杰罗姆站着,靠着我的椅子,俯身向着我,从我的肩膀上看书。我不能看见他,但是感觉到他的呼吸,还有像他身子的热气和颤动。我假装继续看书,但是我看不懂了;我连句子也分不清了,心中升起一种奇异的骚乱,不得不趁我还能做到的时候匆忙站起身。我走进房间呆了片刻,幸而他一点也没有觉察……”由此不难看出,阿丽莎的爱意和杰罗姆一样炽热,“可怜的杰罗姆,他要是知道有时他只需要做个手势,有时我等待的就是这个手势……”然而,“爱情”的手势始终没有在两人之间出现,难道只能归咎于阿丽莎表面的冷漠吗?透过她的日记,不仅杰罗姆了解了阿丽莎隐秘的情感和尚未表达的内心,就是一般读者也或多或少能够理解她面对“爱情”的困惑:“当我还是女孩子时,我已经是为了他才期望自己美丽。现在我觉得我不为了他是绝不会‘臻于完美’的。而这种完美也只有不与他一起才能达到。”

很显然,阿丽莎的难题在于,如果说“我不为了他是绝不会‘臻于完美’的”是出于“爱情”的话,那么“这种完美也只有不与他一起才能达到”就远远超出了“爱情”,可惜的是,这种(不与他在一起的)“完美”的实现却是以丧失(为了他的)“爱情”为代价的。和她不同的是,杰罗姆好似没有受到这个难题的困惑,“不论工作、劳动、行善,我暗中把一切都献给她”,尽管他也明白“爱情”之上还有别的东西,譬如“上帝”和“天堂”,那是“完美”的代名词,杰罗姆却在还是一个孩子时,就向阿丽莎表白过:“不要对我太苛求了。我要是在天堂里找不到你,我也就不在乎这个天堂了。”的确,他可以不在乎“天堂”,但他不能不在乎“阿丽莎”,而“阿丽莎”却一直向往着“天堂”,杰罗姆就是这样悖谬地卷入到阿丽莎的难题中,难怪他在那页被纪德抽走的段落中要哀叹:“我忽然忘了自己的目的,愈是竭力而为,愈难想象哪一个美德行为使我接近不了阿丽莎——我还是觉得我只是朝着她的方向在努力。唉!我不是把她看成是我的美德的体现吗?为了避开她,最终也背弃了我自己的美德。”

虽然在抽象的意义上可以讲,每一个人都是单独走向上帝的,但并非所有信仰上帝者都不能拥有爱情,更何况杰罗姆和阿丽莎在通往上帝的途中,还有一段路需要并肩而行,“主啊!认杰罗姆和我相互一起,彼此相依向着您前进,像两个朝圣者终生走在路上,一个有时对另一个说:‘兄弟,你若累了,往我身上靠吧。’另一个回答:‘我只要感到你在身边就够了……’”否则阿丽莎不会说“我不为了他是绝不会‘臻于完美’的”。因此,将两人的悲剧归咎于阿丽莎的宗教迷狂,未免失之于简单。纪德也不愿意读者产生如此联想,他最后抽去容易引起误解的一页就是明证。尽管《窄门》带有纪德的“自叙传”色彩,“杰罗姆”身上也不难发现作者的影子,不过,就像皮埃尔·勒巴普所指出的,“杰罗姆”只是纪德的某一个侧面,通过这部小说,他所改写的是自己的一个侧面,就是那个苛求自己和曾受过严格的道德教育和熏陶的他自己。具体而言,即使纪德曾经经历过“杰罗姆”阶段,可他通过《窄门》的写作,尤其是对“杰罗姆”和“阿丽莎”爱情的描写,最终也超越了这一阶段。

那么,“杰罗姆”经历的、纪德期望克服的这一阶段,究竟是一段怎样的人生呢?概括地讲,是一段感情炽热却失之抽象的阶段,是内心丰富却行动乏力的阶段。正如阿丽莎在日记中记载的:“我在每部书上躲避他,也在每部书上遇见他。即使在我独自发现的篇章中,我也听到他的声音向我朗读,我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才感到兴趣,我的思想也依照他的方式思想,以致我自己也难以区别,就像我以前我爱把它们混淆不清。”她与杰罗姆的爱情是透过“书本”和“阅读”建立起来的,从最初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福音书”开始,杰罗姆和阿丽莎“把其中大段文章背得滚瓜烂熟。阿丽莎借口为了辅导弟弟,跟着我一起学起了拉丁文;但是我猜想更主要的是为了继续跟我阅读。当然,凡是我知道她不会跟着我学的一门课,我是不会怎么感兴趣的……”然后用意大利语朗读但丁的《神曲》,还有就是各式各样的“哲学”与“诗歌”:“我看了不少书,我像把我的崇拜放到阅读中了……读完了马尔布朗什,立刻又拿起了莱布尼茨的《致克拉克的信》。然后为了让脑子休息,读了雪莱《沉西家族》——不感兴趣;也读了《含羞草》……我可能会叫你光火;我认为雪莱的全部作品,拜伦的全部作品,都比不上我们去年一起阅读的济慈的四首颂歌,同样我觉得雨果的全部作品也不如波德莱尔的几首十四行诗。‘大诗人’这样的称呼没什么意思,重要的是做‘纯然的’诗人……我的弟弟啊,感谢你帮助我认识、理解和热爱这一切。”阿丽莎给杰罗姆的信不只是透露了共同的“纯文学”趣味:由于拘泥于狭小的生活世界和个人情感,他们无法理解“疾风暴雨”般的诗人如雪莱、拜伦和雨果,只能沉溺在抽象的抒情和晦涩的象征中;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相似的生活境遇:“书本”构造了他们的“现实”,“阅读”则成为了他们的“行动”。远离现实的生活,即使再炽热的爱情,也难免堕入虚妄的境地,更何况杰罗姆和阿丽莎在现实中体验爱情之前,往往先通过书本来理解幸福,这种“纸面上的爱情”别说经历生活风雨,就是遭遇杯水风波,恐怕也难以持久吧。

纪德的前辈作家福楼拜在他的名著《包法利夫人》中,曾经通过描写艾玛经由阅读当时流行的“罗曼史”而产生“爱情”的幻想,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偷情”的悲剧,极其深刻地揭示出“布尔乔亚”的精神危机。在某种意义上,《窄门》延续了《包法利夫人》的题旨,尽管杰罗姆和阿丽莎阅读的书本要比艾玛高雅、小众得多,但仅仅从书本上获得的观念,如果没有“实体化”的现实对应物,则必然流于空洞和虚无,而且经不起来自生活的任何挑战。

当阿丽莎自以为高尚地要将单恋杰罗姆的妹妹朱丽叶让给杰罗姆时,朱丽叶却毫不领情,反而决定嫁给向她求婚的葡萄酒商人泰西埃尔——“堂吉诃德式的老好人,没有文化,很难看,很俗气,样子有点可笑”——带有“知识贵族”的傲慢、崇尚“不及物”高雅文化的杰罗姆和阿丽莎当然瞧不起这个“庸俗”的“生意人”,也不相信朱丽叶和他生活在一起能够得到幸福。然而泰西埃尔虽然已近中年,却比所有这些年轻人更具“活力”,《窄门》的主体部分自然属于杰罗姆的内心独白,可所有“行动”的部分都属于这个他们看不上眼的“生意人”,阿丽莎弟弟罗贝尔的工作要他来安排,甚至阿丽莎失踪之后,众人束手无策,最终还是依靠泰西埃尔才找到她的行踪……朱丽叶和他生活在一起,也许不够“高雅”,但从庸俗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能获得另一种“幸福”呢?阿丽莎自己也不那么确定,看到朱丽叶很快就适应了葡萄农庄的生活,并且快乐地成为几个孩子的母亲,她不由自主地掂量起“幸福”的意义:“我为什么要向自己说谎呢?我只是从推理上来说才为朱丽叶的幸福感到高兴。这样的幸福,我曾经那么期望,甚至愿意牺牲我的幸福来换取,可是看到它毫不困难地得到了,跟她与我共同想象时是多么不同,我就难受了。这有多么复杂啊!是的……我还看出心中滋长一种可怕的私心使我受到创伤:她在我的牺牲以外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说她不需要我的牺牲也是会幸福的。”

倘若朱丽叶不需要阿丽莎的“牺牲”也能获得“幸福”,那么只能说阿丽莎的“牺牲”不仅仅是为了朱丽叶,她在自我牺牲中也许获得了某种“幸福”,直至达到“完美”,而这种“幸福”和“完美”显然是无法通过“书本”获得的。因此,当她决定去追求这种“幸福”和“完美”时,对杰罗姆式“阅读”的弃绝就成为了必然。那是杰罗姆最后一次见到阿丽莎,她缝缝补补,“在她身边、椅子上或桌子上总有一只大篮子,她不断地取出穿破的长短裤袜……这项工作好像使她心无二用,以致她嘴里也没有一句话,眼睛黯然无光”,面对这样的阿丽莎,杰罗姆最想唤起的就是她阅读的兴趣,说要念书给阿丽莎听,但被阿丽莎婉拒,这其实等于从根本上拒绝了杰罗姆的爱意,因为他们的“爱情”本身就是被“阅读”和“书本”所筑就的,现在根基已经松动,杰罗姆很快发现“书本”也被替换,那些高雅的文学和哲学经典被庸俗的宗教小册子所取代:“这时目光落在旁边她存放爱读的书的书架。这个小书库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半放我给她的书,一半放我们一起阅读的书。我刚刚发现这些书都移走了,换上的全是庸俗无聊,我原以为她不屑一顾的宗教小册子。”然而,这些小册子的功能和那些经典并不一样,如果说“经典”仅仅是供阿丽莎“阅读”的,只能将她引向一个“不及物”的、狭小的内心世界,那么“小册子”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庸俗”的,但却以“及物”的方式,把阿丽莎带到了一个倾听别人,关心穷人的信仰世界,所以她把这些“小册子”的作者视为朋友:“这都是一些朴实的人,他们跟我随意聊天,尽量说明白自己的意思,我也很乐于跟他们交往。我在打开书以前就知道,他们不会花言巧语设圈套,我阅读时也不会顶礼膜拜。”可在杰罗姆眼中,这些人无疑于骗子,他们“花言巧语设圈套”,蛊惑得阿丽莎如同陌生人,连两人曾经共同喜爱的“怀疑主义者”帕斯卡,在她看来也变成了“冉森主义者”。这样的阿丽莎,杰罗姆怎能接受?他们之间的悲剧,又怎么可能避免?

难道这都是杰罗姆的错吗?纪德既然不愿意批判阿丽莎,他又怎么会谴责杰罗姆呢?《窄门》与其说描写他们之间现实的爱情,不如说将“爱情”转化为一种关于“幸福”的“隐喻”。杰罗姆坚持在观念、精神和内心的层面上追求爱情,始终将“书本”和“阅读”视为不可动摇的原则,这种“知识贵族”的姿态固然保证了“布尔乔亚”的高蹈深远,却因为缺乏现实对应物而失之抽象空洞。朱丽叶和阿丽莎在某一个阶段都可以算得上是杰罗姆的同路人,但朱丽叶面对庸俗却饱含活力的“生意人”求婚时,她去寻找另一种“幸福”了,阿丽莎则在信仰的召唤下,以隐忍而富有献身精神的姿态去追求“完美”……那么留给杰罗姆的问题,也可以看作纪德的追问,就是高蹈深远的“布尔乔亚精神”能否应对庸俗却饱含活力的“世俗”的挑战,如何回答低俗却影响广大的“信仰”的质询,从而创造出一个可以提供“幸福”和“完美”的伦理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窄门》涉及的“幸福”与“完美”已经与“爱情”无关,而是直接与现代人的“承认”和“认同”密切相连。按照黑格尔的理论,人和动物一样,有保存自己肉体的自然需求与欲望,可是,人在根本上又与动物不同,就像孟子所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关键就在于“几希”上,因为人需要他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获得他人的“承认”,尤其是希望被承认是“一个人”,一个有某些价值或尊严的存在。譬如动物为了种的繁衍,自然要雌雄交配,但男女除了交配,也即拥有对方的身体之外,还渴求彼此的爱情,这就是追求“承认”的欲望。“承认”的价值关系到人乐于冒生命危险纯粹为名声斗争,同时也关系到对“幸福”的理解和对“完美”的追求。因此,“世俗”的欲望可以上升为“精神”的要求,而“精神”的要求也能够转化为“信仰”的渴望,在这种“承认”的价值规划下,杰罗姆、朱丽叶和阿丽莎各自对“幸福”和“完美”的渴求也许并不矛盾。

借用柏拉图《理想国》的说法,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欲望、理性和“激情”(thymos)。人的行为大多可以解释为最初两部分——欲望和理性——的组合。欲望让人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事物,理性则告诉人获得这些事物最好的方式。可是,人都希望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无论这些价值是人民、共同体或自己给予的,总之是要把一些价值投注在自己身上,而后让人们承认这些价值的取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尊”。而对“自尊”的要求则来自灵魂的“激情”部分。这就像人天生具有正义感一样,人相信自己也有一定的价值。正如福山所指出的,如果一个人被人认为没有什么价值,就有“生气”的感觉;反之,自己不能依靠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就会觉得“羞耻”;以符合自己价值的方式看待自己,就觉得“骄傲”……要求承认的欲望和伴随而来的生气、羞耻和骄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不仅在情感世界中举足轻重,而且在政治世界也意义重大。假如从这个脉络来重新理解《窄门》的题旨,“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引到死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路加福音》),这段题辞就不只关涉“幸福”和“完美”,而指向了另一个宽广多变的世界。

据说,在写完《窄门》的第二天,纪德永久地剃光了自己的胡子,“留胡子显得太老了!”他的面貌为之一新——“我对自己的上唇缺乏表情感到震惊(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话的人,忽然成为一个演说家那样感到吃惊)”——就像是这本书既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预示了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纪德似乎通过写作《窄门》,穿过了人生的一道“窄门”!

2011年5月初稿于上海
2011年7月改定于都江堰 kiDxWG2yxNOjhEyHKcL5zmMq78OabheOPBNdSo7VUPFs/e34U8GhnenOWBnqnB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