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蔡邕:我生之后汉祚衰

在《三国演义》中蔡邕只是露了一下面,哭了一下死去的董卓就被王允杀了。此人既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也不是千钧一发时冲锋陷阵的猛将,似乎很难将蔡邕归于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名人中。但历史上的蔡邕确是一个“旷世逸才”,“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是文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曾著诗、赋、碑文、诔、铭等共104篇,以《述行赋》最为知名,又曾著《汉史》未完成。这样的才子岂能逸出我们的视野?更何况这样的一个才子竟然惨死于当政者之手,他的心血之作《续汉书》也因此失传,岂不令人感叹命运的安排是那样的无情。

蔡邕的人品很好,是个有名的大孝子,曾衣不解带侍奉病母三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任用。东汉末年蔡邕遵照朝廷的要求正定六经文字,刻碑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相当于当时的国家教材,经书的正误都以此为准,使得每日来观看和摹写石经的人充斥了街市。蔡邕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飞白体为后来的武则天所仿效。他还是音乐家,能识琴、造琴,著名的“焦尾琴”就是蔡邕制作的。更让人敬仰的是蔡邕的人品,他因为直言上书,针砭时事,劝诫皇帝,得罪不少人,被陷害入狱。侥幸免了死罪,却被发配到朔方,安置在五原安阳。在得到朝廷赦免,获准回到中原之时,蔡邕的个性再次让他遭受挫折:五原太守为蔡邕饯行,在酒宴上,邀请蔡邕跳舞,当时名士之间以舞相交那是风雅的事,但是蔡邕高洁自持,硬是没给人面子。事情的结局是蔡邕狼狈地出逃,在吴地躲了起来。直到董卓辟举时,蔡邕已经在吴地隐居12年了。

董卓专权之后,也想做点好事,起用名士,以装饰自己的统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起用名士蔡邕。那董卓是个活土匪,蔡邕当然不肯到任,怕弄坏了名声。但董卓扬言,你不到就杀光你全家,此时的蔡邕没办法只能到任,这些都是事实,也是蔡邕后来遭人诟病的一点。蔡邕是贪生怕死之徒?肯定不是,他怕死当年就不会上那些书,就不会说那些直话,如果他怕死,他就不敢对皇帝说出“我死了至少有个忠臣的名号,而皇帝你就听不到真话了”。无论如何,董卓重用了蔡邕,而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连着三天天天升官!初平元年,他已经做到左中郎将,故世人称蔡邕为“蔡中郎”,而蔡邕的确没有做出让人诟病的事情,对董卓也多有劝诫,虽然为董卓做官,但没帮着干坏事。可董卓垮了台,蔡邕也就跟着倒霉。

《三国演义》说,董卓伏诛,尸首被弃于市,当然是大快人心,王允等摆酒席庆祝,忽然有人来报,说有人为此痛哭。王允大怒,当下抓来一看竟是蔡邕!蔡邕说自己想到了董卓的知遇之恩,一时感怀而哭,自知犯了死罪,希望能够以肉刑代替死罪,效仿太史公续成汉史。王允没有同意,把蔡邕给杀了。关于这件事,《三国演义》的记述是有问题的。董卓伏诛后,蔡邕被王允杀了,这是千真万确,只是为何王允杀了蔡邕,却另有隐情。《后汉书》记载中压根没有提到一个哭字,“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也没有说蔡邕是为了董卓的知遇之恩而叹息的。蔡邕因一声叹息而被杀,实在是很莫名,他为什么要叹息呢?真的是为董卓的知遇之恩吗?《后汉书》中记载蔡邕因为董卓不肯听从他的劝诫而心中愤恨,对自己的从弟说“董卓这个人性格刚烈,不太听劝,始终是难以匡扶的,我想往东逃到兖州去”。可见蔡邕一直有离开董卓的想法。

其实并不奇怪,蔡邕这声有动于色的叹息缘自于他是一位艺术家。但凡艺术家都会有着丰富的情感,决不会是冷漠的人。蔡邕精于学术,但绝不是处于象牙塔中,而是时刻关心时事。蔡邕是文学家,但绝不是仅仅精于辞赋,而是看到了现实中的困苦。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蔡邕一直在对汉朝的历史进行细致的观察。当他人因董卓之死而为国家“得救”大肆欢庆之时,也许只有蔡邕以艺术家的细腻情感,历史学家深邃的洞察力,看到了汉室的尊严是怎样被一点点地践踏掉,看到的是汉王朝沉疴难返,来日不多。当感觉时局已非王允等人所能扭转,充满政治关怀的蔡邕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

蔡邕六十一岁时被杀于狱中,“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元杂剧《琵琶记》里面流传着蔡邕的另一个故事,但那不是正面的讲他。其故事母本源于宋杂剧,作者已不可考。故事的主人公叫蔡伯喈,伯喈就是蔡邕的字,剧中特别注明了他是陈留人(蔡邕为陈留圉人)。故事的情节和我们熟知的《秦香莲》差不多,所以有些人认为《琵琶记》即是《秦香莲》的前身。蔡伯喈对自己的错误死不悔改,最后竟要用马踹死自己的原配妻子,结果遭雷轰而死。古代杂剧演出的效果和现在的电视剧放映效果类似,攻击力度比现在的娱乐新闻要厉害得多,一般的观众也难以考证这些故事的真假,于是蔡邕的名声在宋朝就在民间被彻底搞臭了,陆游一首诗中说“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皆说蔡中郎”。但是,至今还是想不明白,那杂剧作者怎样编出这个攻击蔡邕生活作风问题的戏来。

蔡邕才华横溢,可惜生在了这么个时代,他不适合汉末这个泣血的修罗场,更不适合于宫廷政治的角斗,也许他原本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留下更精湛的作品,但他的耿直不阿给他带来了厄运。在黑暗的世道里,命运不仅常常是不公正的,而且往往是残忍的。至此,不能不让人想到她的女儿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我生之时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的句子来。蔡邕死后,王允果然不能长久,被董卓旧部所残杀,汉家的天下在军阀的呼叫声中名存实亡了。 3FEpQtUBd4c0u7oBuyBn0+Kq00cHH4zOHghytBOj8fE2pgWKfws6ZhuRqddTn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