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田丰、沮授:所托非人的结果

对主公的选择,关系到一个谋士整个职业生涯的成败。正因为如此,这种选择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说袁绍怎么看都是汉末一流的绩优股:四世三公的出身,盘根错节的势力,诛杀阉党的功劳,都会使他成为不同凡响的人物。可是历史就是喜欢和人开玩笑,这位英雄表象与庸夫本质浑然一体的人物让诸多风流之士尝到所托非人的苦涩,比如田丰,比如沮授。

袁绍帐下的谋士很多,田丰和沮授是最出类拔萃的两位,好比是袁绍的左膀右臂。他们以较老的资格,在袁绍的发展过程中,殚精竭虑,出了不少精妙的点子,是袁绍稳定冀州、控制河北的有功之臣。

《三国演义》中对田丰和沮授的描写是比较正面的,而恰恰是这种正面的描写突出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乱世之中的文人是可怜的,正常的进身之途被阻遏,想要发挥才干只能投笔从戎,或是依附某个他们认为有发展前途的主公。田丰和沮授就是这样做的。要命的是,他们认为自己是选对了主人。正是怀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把自己完全地融入了袁绍的事业中,与主公休戚与共。这样捆绑的结果是他们敢于说话,且说真话,不管主公恼也不恼。他们也确实具有非同寻常的智慧,多次的先见之明使他们越发直率而不顾主公的情绪。

田丰和沮授与袁绍的矛盾首发于是否迎接汉献帝这个问题上。当董卓部将李傕追逼汉献帝于陕州曹阳涧时,沮授就力劝袁绍迎汉献帝都邺,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政治上的优势。可是袁绍听信了郭图的劝告,认为天子在身边“动辄要表奏,从之则失权,违之则拒命,种种不方便”。虽然沮授苦劝,也无济于事。等到曹操迎帝都许,取得诸多战略优势之后,袁绍才后悔不迭。

田丰和沮授与袁绍矛盾的再爆发是要不要过早的与曹操决战。袁绍平定河北四州之后,曹操也基本控制了河南的局面,双方的决战势不可免。公元199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良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从兵马、补给等方面来看,袁绍要大大地强于曹操,使得很多将士都认为进攻许都、灭亡曹操易如反掌。针对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田丰和沮授正告袁绍:目前自上而下的“左派幼稚病”正在毁坏主公的事业!田丰指出:多年的河北战事令百姓疲弊、经济萎靡,实在不宜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务之急是应该向天子报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果曹操从中作梗,我们可以上表责怪他阻断我们效命于朝廷,然后进驻黎阳,渐营河南,多造战船,修整军械,分派精锐的骑兵,抄掠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宁。如此这样以逸待劳,不出三年,便可以克敌制胜。沮授更认为曹操已经迎天子于许都,取得社会舆论的优势,而且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锐,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好对付。然而袁绍此时已是志得意满,哪里听得进这样的意见,便以赞同己意的审配、逢纪统军事,气势汹汹地向河南扑来。

田丰和沮授与袁绍矛盾的最后爆发是袁、曹两军对阵的过程中。此时刘备在徐州兵叛,曹操抽身东击,曹方的军事重镇官渡兵力空虚。田丰立即看出这是可以袭击曹操的大好时机。但他兴高采烈地去见袁绍商议军情时,却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唉声叹气,待袁绍说出幼子生病而无心于战事之时,田丰以杖棰地:“机会一去不回,岂能以小儿生病而失之,大势去矣!”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田丰此时怒其不争的心情。等到曹操打败刘备,重新布防以待袁绍,袁绍却召集谋士商议出兵,田丰觉得机会已失,曹操又极善于用兵,劝袁绍不要着急出战,而要以逸待劳。袁绍不听。田丰一再劝谏,袁绍不耐烦之下便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囚禁了起来。

袁绍进军黎阳,派大将颜良攻打白马。沮授进谏:“颜良有勇无谋,不能独担大任。”袁绍不听,颜良兵败被杀。袁绍派文丑渡黄河攻打曹操,沮授再谏,袁绍又不听,文丑丢命。颜良、文丑是河北名将,他们被斩,袁军大为震动。

袁绍进兵官渡。沮授认为曹军缺乏粮草,必然会求速战,建议袁绍以持久战应之,曹军便可不攻自破。袁绍不但不听,还一怒之下将沮授囚于军中,并且自信满满地说:“等我得胜了,把沮授和田丰一起治罪!”殊不知,袁绍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不久许攸叛逃,引曹操奇袭乌巢,烧光了袁绍的粮草。大将淳于琼被杀,张郃倒戈。消息传来,袁绍的军队军心大乱,溃不成军。

官渡对决,袁绍的庸主本质暴露无遗。袁绍一再拒纳良言,一意孤行,以致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亡的八百将士抚膝泣言:“假如田丰在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会倒霉到如此地步呢!”但是袁绍并没有悔过自己的刚愎自用,也没有意识到田丰的真正价值。袁绍想到的只是自己没有面目再见田丰,又听信逢纪说田丰在狱中嘲笑自己,便派人去杀田丰。田丰也深谙袁绍“外宽内忌”的性格,狱吏们向田丰告喜,说袁绍此次失利,以后必会重用。而田丰听闻官渡战败的消息,坦然笑曰:“假如他打胜仗,我还能活命,现在他打败了,我肯定活不成。”

给庸主当忠臣,徒然奋斗一场,这是田丰和沮授的悲哀。“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这是田丰临死之前的感慨,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当选择,可是沮授没有这个觉悟。由于囚在军中,官渡兵败之时,沮授想逃也逃不了,被曹兵擒获。曹操很重视沮授的才华,劝沮授归降而遭拒。尽管如此,曹操仍然厚待沮授,可是沮授“后谋还袁氏”,企图逃跑,曹操只得将其杀害。《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厚葬沮授在黄河渡口,亲题碑文:“忠烈沮君之墓”。

田丰和沮授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但因为没有跟对主公,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就少得可怜了。罗贯中感叹两人命运的不济是由于“不识其主”,而从田丰和沮授的后来表现看,他们对袁绍是有较深的认识的。那么他们为何一直跟随袁绍呢?

《三国志》说,田丰“天姿瑰杰”,少有谋略,博闻多识,是地方上响当当的人物。且为人很正直,原本是做了官的,但是因为看不惯宦官腐败,就弃官归家了。这是现在唯一的关于田丰早年事迹的记载,我们从中已经可以看出田丰性格上的明显特点:刚正。正如荀彧所说:“田丰刚而犯上。”这也成为田丰最终悲剧结局的导火索。关于沮授早年的记载更少,只知他是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

田丰和沮授都是冀州人士,他们一生的舞台就是冀州,他们不同于别的谋士选择过不同的主人,而是和冀州一起随波逐流。有人认为这两位的见识实在有限,因为荀彧、郭嘉都看出了袁绍不可匡扶,而转投曹操。然而田丰、沮授一生都没有离开冀州,也许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和血缘宗亲的羁绊,他们没有精心地选择自己可以托付的明主,最后只能随着袁绍一起灰飞烟灭了。 nuWJuX4OfAeSUEaQhmR/LI60d3+XFp9ig9Ocl4NSX/rvqMjKvVLPLTS3MBYUsN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