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家园。正是在这里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儿子诞生了,父母给他取名叫以撒,意思是“笑”。在他的父母都已经绝望的时候生了这个继承人,当然是一件喜事。
事实上,在多年盼子不得的等待中,当看来似乎已经不可能再有后代时,按照那个时代当地的风俗,亚伯拉罕娶了第二个妻子。就是在今天,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信仰穆罕默德宗教的人,还允许有两到三个妻子。
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妻子不是犹太人,而是个埃及女奴,名叫夏甲。撒拉自然一点都不喜欢她。等到夏甲生了儿子以实玛利以后,撒拉就开始嫉恨她并想把她害死。
撒拉向亚伯拉罕进谗言
沃夫 油画 1699年
沃夫让整个房间里充满了帷幄幕帐,用来替代这类题材常用的云朵风景。画中面容姣好的夏甲手捂胸口,十分委屈地承受容貌丑陋的撒拉在亚伯拉罕面前的谗言。虽然已经是17世纪末了,但沃夫对光、布与皱纹的处理仍然让人想起达芬奇的风格。
亚伯拉罕杀子
提香 油画 16世纪
一把恐怖的大刀被敏捷的天使及时抓住,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听天由命是犹太人对耶和华的一贯态度。19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就曾撰书详论亚伯拉罕的无奈。暴风吹起亚伯拉罕的长袍,增加了身处在山顶的真实感。提香将孩子的无辜也表现得很从容,以撒的手老实地抱在胸前,任凭父亲宰割。
所谓人之常情,以实玛利和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自然会在牧场一块儿玩耍,有时也免不了会吵吵嘴,打打架。
这些却让撒拉更加怀恨在心。
撒拉比夏甲老,容貌还不及她一半漂亮。她一心想除掉这个在丈夫那里与她争宠的对手,总想剥夺她的名分。
撒拉硬要亚伯拉罕把夏甲和以实玛利送走,但亚伯拉罕不肯。以实玛利毕竟是亚伯拉罕的亲生骨肉,他爱这个儿子,这么做太不公平。
可是,撒拉是铁了心。到最后,连耶和华都出面了。他告诉亚伯拉罕最好还是服从妻子的意愿,争吵是没什么用的。
在一个很伤感的早晨,为了家庭的和睦,秉性隐忍的亚伯拉罕向他忠实的女奴和儿子告别,让夏甲回娘家去。可是,从非利士去埃及,旅途漫长而且危险。还不到一个星期,夏甲和儿子就差一点渴死。两个人在别是巴的荒野迷了路。要不是耶和华在最后关头出手相救,引导他们找到淡水,他们可能早就渴死了。
夏甲终于走到尼罗河岸。亲戚们都来欢迎她和以实玛利。孩子长大后当了兵。而他父亲亚伯拉罕,从此再也没见过儿子的面。而且没过多久,亚伯拉罕又差点失去第二个儿子。不过事情的经过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