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欧洲古代文化不同的发展轨迹

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遵循了另一途径。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其实是西亚地区两河流域 [15] 和北非埃及地区文化的移植。在两河流域,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就已经发展出麦类的种植;紧接着,尼罗河地区也发展出以尼罗河灌溉为主的农耕经济。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古代文明驯化了今天人类食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动物中的牛、羊、骡以及植物中的麦类、豆类、橄榄,都在西亚和北非为人类所用。今天的欧洲,要到公元前六千年左右,才有一批批来自西亚的移民进入此地。他们和当地原来的住民聚落接触,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聚落形态。

欧洲的村落长期地保持了渔猎和采集文化的特色,在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前期,中石器文化的特色延续甚久,那些细小的、尖锐的石件镶嵌在木棒和兽骨上,以作为猎具和武器。细小的钓钩、渔坠,都长期保留在欧洲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中。

在中国,新石器文化没有维持多久,石制的农具就占了器物的主流。耕种用具,像今天的耜、铲、锄、镰,在中国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随处可见;在欧洲,却是要等到西亚文化的因素经由移民带入欧洲之后,才显著增加。

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巴尔干半岛地区出现了这一西亚文化的因素,一步一步向西发展,经过两千年之后,到公元前三四千年,才到达大西洋边上。而且,这些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欧洲村落,都呈现一个特色:位于道路边的村落农业发达,但位于道路两侧山边上的村落,渔猎和采集的色彩还是非常浓厚。语言学家认为,欧洲交通路线两侧的偏远地区,今天还存在着一些古代语言的遗迹,譬如,巴斯克语 [16] 这一古老的语言,不仅存在于南欧,也存在于法国。

也就是说,欧洲的发展似乎是两种文化的叠合——在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一层西亚、北非农业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的传入可能是移民带入的观念扩散的结果。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形态,呈现出与中国迥然不同的面貌:农业文化是外来的,取代了渔猎、采集文化,而在边缘地区,还有原有文化残留的痕迹。欧洲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形态,不是内聚型的融合,而是外来者的取代和演变。在人类饮食文化的演进史上,没有一种动物或植物食料是在今天的欧洲驯化的。欧洲对农业的发展本身并没有原创性的贡献,而是经由外来文化扩展和移民造成的影响,才进入农业生产社会。

让我们回想你我儿时读过的故事《小红帽》:小红帽要穿越森林,才能到达林中的祖母家,她一路采集林中可以找到的莓类水果带给祖母,却碰到了等候在此的大饿狼。这个故事反映出,欧洲长久保留着采集文化的生活方式,甚至到了中古时期,欧洲的村落还保持着林地、牧地和农地三种生态。时至今日,欧美饮食仍以食肉为主,采集的蔬菜和水果为辅——沙拉是采集来的,烤肉是猎来的或牧养的食物。旧日中国的一般百姓,平时不轻易吃肉,基本以素食为主,只有在重大礼仪的场合或是富贵人家才有荤腥食物。中国农村没有林地和牧地,只有农田、果园和菜圃。

从这些对比中可见,中国和欧洲在古老的文化发展阶段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两者的汇合,要等到近代才显然可见。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之间经过间接的交流,不断地接收着彼此的信息,但是,两者依然有着巨大的差别,两个地区的文化,自古以来“走”着完全不同的方向。 wIxPjHXOMliz+9yB24GfpLi/Qw76EcqDpOCVbgg2eA5ml7jGb3Tl0OAvhPN5d0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