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业传统成为中、欧统治形态差异的原因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印欧民族往南冲、往西冲,为什么没有往东冲呢?地形的限制可能是一个大的因素,因为内亚地区往东走基本上不是崇山峻岭就是沙漠地带,不宜居住。据历史记载,汉人和匈奴对峙的时候,曾活跃在今天甘肃一带的大月氏 [30] ,可能就是印欧族群建立的国家。匈奴和汉帝国对抗的时期,大月氏往西迁移到今天的阿富汗一带。这个故事说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不向东发展,不一定是不愿意,而是地形的约束使他们宁可向南、向西发展,最终造成全欧洲的印欧化。

当然,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印欧扩张,地中海东区为最重要的范围,欧洲大陆上蒙受的影响还并不显著。欧洲大陆广泛的印欧化已如前述,应该是在公元前后三四百年,大规模蛮族入侵的时代才完成。无论如何,欧洲长期继承了战斗部落的文化特质——这也是他们的文化基因,使得他们不断扩张,永远“进取”,相比中国呈现的安定和内敛,的确有显著的不同。

希腊的许多城邦和希腊北部的一些其他王国,长期各自独立,集合为多元的群体,却没有构成一个大帝国,马其顿王国 [31] 兴起,才将整个希腊世界统一为亚历山大 [32] 的帝国。数百年之久,这些邦国紧密联盟,一致对外。除了希腊半岛上的许多城邦外,连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的印欧民族城邦,也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族。传说中,许多城邦联军曾经共同攻打特洛伊,这就是《木马屠城记》(《伊利亚特》)的故事。他们也曾集合希腊城邦的力量,共同抵抗两河流域东边出现的波斯大帝国,从而使地中海东岸没有被波斯帝国 [33] 吞并。希腊城邦不断殖民,在地中海东岸,包括意大利半岛和非洲的北岸,都有其殖民群建立的城邦。这些殖民地和母国亲密得像一家人,但并不受母国的直接统治。这种殖民的统治形态与东方王国扩张之后归入宗主国统治的形态很不一样。

欧洲人根据特洛伊故事绘制的镶板画

特洛伊王子诱拐了斯巴达王后海伦,从而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最后,希腊军队利用木马计,攻克了特洛伊城。

追究根源,我想,这种殖民的城邦学习了两河流域古代城邦的传统——以商业为主,是商业的据点,不是领土的扩张。两河流域古代的城邦,从两河的下游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个商业和宗教中心,增加了商业活动的内聚性和团结力。城邦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活动集合体,他们集合全城邦的力量,取得远方物资,然后转运贩卖,获得利润。希腊城邦和他们在东地中海的殖民地,大多是商业活动的重要据点,让非洲、西地中海的物资经过这些商业据点的转运、贩卖,谋取利润。今天考古所得,东地中海古代沉船都载运了商品。前面所说的海上族群,在快速行驶的长船上,两排水手奋力划船,这些快船既可以运送货物,也可以作为攻击、劫掠的战具。

远程的商业活动、殖民组织以及繁密的交通网,这些特质在欧洲的发展史上成为一个长期继承的传统。在近代的世界,大英帝国的扩张又一次呈现同样的例证。因此,如前面所说,从开始用马拉的战车到部落移民,终于扩散到整个欧洲,这个古代重要的民族扩张事件,形成了欧洲文化传统中几个很重要的文化特色。

对比中国古代的面貌和欧洲印欧化过程中发展的面貌,我们看到,其间各自保存的传统,终于在后来两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分道扬镳,各自发展相应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1] 尼安德特人 (Homo neanderthalensis) 化石智人之一,因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的洞穴中而得名。

[2] 北京人 即北京猿人,中国猿人的一种,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以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1929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

[3] 许昌人 “许昌人”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在许昌市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

[4] 丹尼索瓦人 (Denisova hominin) 可能生活于更新世晚期的亚洲大陆,与尼安德特人有亲缘关系,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丹尼索瓦洞(Denisova Cave)的古遗址中发现丹尼索瓦古人类化石。

[5] 仰韶文化 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的新石器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一般认为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

[6] 龙山文化 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并且有较发达的畜牧业。沿海地区的龙山文化中常有薄而有光泽的黑陶,因此曾被称为“黑陶文化”。

[7] 红山文化 1935年首次发现于辽宁赤峰(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红山,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一带。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年代约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当。

[8] 大汶口文化 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遗址位于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从地层关系到陶器特征,都证明大汶口文化是这一地区龙山文化的前身。

[9] 良渚文化 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最具代表性的遗物是造型规整、表面光亮的漆黑色陶器,有相当发达的农业。

[10]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其主要经济形式为农业。年代相当古老,约为公元前4800年。

[11] 玉琮王 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为礼器或财富象征,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王”。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2] 石家河文化 1955年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前2000年,其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

[13] 庙底沟二期文化 发现于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所发现的陶器中以带绳纹、篮纹和方格纹的灰陶为主,仅有个别的彩陶。位于庙底沟遗址下层(二期),上层(一期)为仰韶文化遗存,故被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14] 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

[15] 两河流域 即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源出希腊语,意为“河间地区”,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平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曾建有巴比伦、亚述等古国。

[16] 巴斯克语 (Euskara) 一种孤立语言,使用于巴斯克地区(西班牙东北部的巴斯克和纳瓦拉两个自治州以及法国西南部)。

[17] 雅利安人 (Aryans) 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

[18] 小冰期 全新世最暖期之后气候相对较冷的时段,延续时间数百年。其间平均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时低1—2℃,比第四纪更新世冰期高2—6℃,范围也较小,故名。

[19] 赫梯 (Hittites) 小亚细亚中部古国。约公元前17世纪建国,约公元前1595年侵入两河流域,吞灭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8世纪,赫梯并入亚述版图。

[20] 米底 (Media) 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东至阿拉霍西亚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居的民族。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王国。

[21] 亚述帝国 (Assyria) 古代西亚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世纪初,亚述建国,公元前8世纪后半叶成为庞大的军事帝国,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转衰。

[22] 喜克索斯人 (Hyksos) 约公元前1720年由亚洲经西奈半岛侵入埃及的游牧部族,喜克索斯人第一次把马和战车带入埃及,约公元前1570年被埃及人逐出。

[23] 迈锡尼文明 (Mycenae) 迈锡尼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南希腊)东北部的古城。19世纪70年代起,迈锡尼城被发掘,发现巨石建筑及大批金银器物。迈锡尼及其附近的遗迹和遗物,统称“迈锡尼文明”。

[24] 米诺斯文明 (Minos) 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是希腊克里特岛青铜时代中、晚期文化。

[25] 佩拉斯吉人 (Pelasgians) 希腊地区的古老原住民族。

[26] 蛮族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其邻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以及其他亚非民族的蔑称。

[27] 朱开沟文化 因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而得名。朱开沟遗存以鬲、甗、三足瓮等陶器为主体构成比较稳定而独具特色的器物群,同类遗存不但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还见于晋中和陕北地区。

[28] 有易氏 夏和商代初年小国,相传族居于今河北易水流域。《古本竹书纪年》谓商王上甲微灭有易氏,其事远在商汤灭夏以前。

[29] 大邑商 出现于殷墟卜辞,指商朝王都。后世用来称呼商朝,与出自《尚书》的“小邦周”对应。

[30] 大月氏 月氏是起源于乌拉尔山,居住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的印欧人种游牧部族。汉文帝初年,月氏的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西方一带),称大月氏。

[31] 马其顿王国 巴尔干半岛中部古国,与南邻希腊久有来往,并采用希腊文字。经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版图。

[32] 亚历山大 (Alexandros,前356—前323年) 马其顿国王(前336—前323年)。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他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死后帝国迅即瓦解,随之形成一批“希腊化”国家。

[33] 波斯帝国 波斯人为印欧人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代末叶从中亚细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帝国文化多受两河流域影响,使用楔形文字,在建筑、雕刻艺术方面有成就,尊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 dlmbTzmVwSyX6bORrL0dAHDKkeyCCirp0HshUHNUiZNES4kLiZAoVNamY65e8E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