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推荐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内容过于浩繁,夏商以来至明清垂垂四千余年,所涉及的军事重镇不可胜数,以个人渺渺之身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另外,现代学者亦对于历代兵家要地多有论述,如何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在动手写作之前曾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切入角度做了一番详细的思索,特向读者说明。

首先,当今学人集中研讨古代军事枢纽地点的代表性著作颇多,计有张晓生著《兵家必争之地》 、曹云忠等编著《中华名关》 、陆宝千著《中国史地综论》 ,以及胡阿祥主编《兵家必争之地》 等。尤其以胡氏之书较为详备,它在体例上仿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采取“平铺直叙”的表述方式,分别介绍各省的地理形势,包括战略地位、山川险要和境内的军事重镇,可以使读者全面地了解我国历史上各个区域兵家要地的分布情况及所经历的战事。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此类书籍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皆为通论性著作,内容多为对前人成果的综合与复述,问题的个别论证缺乏深度。其二,它们是以各个要地的相邻“空间”为出发点和基本线索陈述、研讨的,对于“时间”,即各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对枢纽地区的战略价值造成了何种影响则重视得不够。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演变过程里,随着生产、科学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还有经济、政治重心地区的转移,各个枢纽地区的作用、影响也会发生起伏。不同的朝代往往具备各自独有的兵家要地,所谓“天下之枢”并非永久不变的。所以笔者认为,若要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可以考虑从“时间”概念出发来探索军事枢纽的分布和变化,即以我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王朝兵家要地发生转移的情况,再剖析其社会背景和转移的原因。这就是本书的写作宗旨。因此,在课题研究和表述的逻辑顺序上与以前的相关著作有所区别。

其次,在地理空间上,我大致以历史上华夏族、汉族的居住区域边界为界线,将夏朝至清代数千年的战事分为边境战争和内地战争。前者在秦汉以后表现为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在边境线附近爆发的战争,后者是在东部季风区内部、距离边境较远的腹地——如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汉水流域等地发生的战争。笔者认为,内地战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边境战争,所以内地的枢纽地区在战争史上发挥的作用总的来说也比边关要塞更为重要。其详说及论据请读者阅览本书的“导言”部分。基于上述判断和个人的有限能力,我把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中原内地的枢纽地区上,而不得不舍弃边境战争中的许多重镇(如朔方、雁门关、山海关等)。在这里还要再次感谢导师宁可先生。他指出,可以把内地数量繁众的枢纽地区按照战略价值的高低分成若干等级,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先集中研究那些级别最高,即对当时战争影响最为重要的地点,其他的暂且搁置。这就是我在本书中只对每个朝代选择一两处枢纽地区加以探析的缘故。

再次,关于这一课题研究对象在“时间”方面的上限和下限问题,由于已经确定的思路是探讨中国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期间军事枢纽的转移,故笔者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华夏、东夷民族集团的角逐与融合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流,甘、韦、阑、管所在的今河南郑州地段,位于两大历史民族区的接壤处和交通冲要,曾经频频引起军队统帅的关注。而其终止的时间则定在南宋末年,由于政治向心性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国家的巩固,元朝建立之后,中国大陆未再出现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样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另外,元末以来火药、火器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应用,采取火药爆破和火炮轰城的攻垒战术相当有效,使城堡的防御作用大大降低。因此,蒙古和南宋的襄樊之战以后,内地战争中也再没有发生较弱的一方可以凭借几座城垒和险要地势来长期抗拒强敌,并且最终获得成功,从而使己方的统治得以延续的战例。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阅史念海所著《论我国历史上东西对立的局面与南北对立的局面》一文 ,他即主张中国大陆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局面是在南宋末年最终结束的。

由于我在单位从事的科研任务以秦汉史为主,教学工作亦相当繁重,始终很难对军事史研究倾注全力,所以自1989年发表《秦汉时代的敖仓》一文到今天初步结题,竟然耗时整整二十年。在此期间,我探讨了三代的甘、管,春秋之郑,战国之韩魏、函谷关和豫西通道,秦汉的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东晋南朝的寿春,两魏周齐的河东,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隋末唐初的洛阳,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重地在战争中的作用,其中不成熟的意见恭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遗憾的是,限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能力,还有许多价值颇高的内地军事枢纽,如上党、晋阳、徐州、邺城、开封等未能付诸研究,只有期盼后人来从事这项工作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一命题所包含的素材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希望我这部浅陋的著作能够成为引玉之砖,使更多的学人对此产生兴趣并进入相关领域展开探讨,借以促进古代军事史研究的繁荣。

另外,本书的图页绘制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马保春先生的协助,部分图页参考了《中国古代战争战例选编》第一册至三册 中的附图,以及史念海《河山集》三集中的《济水鸿沟略图》 ,在此谨致谢意。

宋杰
2008年8月31日于颐源居 emv2rX2jWwu9zCnAXrMO4d7k5hGIQP4F2zKtY3LV9VFCkgZR/G48vz6JL9U3G6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