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春秋后期争郑战事的沉寂

公元前546年,列国代表在宋举行“弭兵之会”,承认晋、楚两国平分霸权,郑国和其他中小诸侯一样,“晋楚之从交相见” ,轮流向两国朝聘纳贡。以后百余年间,中原的局势缓和,郑国也摆脱了屡受列强征伐的困境。其中主要原因是各大国内部矛盾激化,无力再为争郑投入重兵。晋、齐等国的旧贵族日趋没落,人民不堪忍受其腐朽统治,激烈反抗;以六卿、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乘机展开了夺权斗争,社会动荡加剧。楚国政治也非常腐败,奸佞掌权,谗害忠良,盘剥百姓,“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殣相望” 。随着楚国势力的衰落,其南方霸主的地位逐渐被吴国取代。公元前506年,吴军在柏举之役后五战五胜,直取郢都,楚昭王奔随以避。两年后,“吴复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 。面对吴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楚国仅得自保,没有余力北伐中原,恢复旧日的霸业。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的记载,白公胜曾请求楚令尹子西出兵伐郑,子西认为楚国丧乱之后力量尚未恢复,不宜劳师动众,只得遗憾地拒绝了这个建议,说:“楚未节也,不然,吾不忘也。”

春秋末期称雄东南的吴、越两国,主要是向其北方扩张,与齐、鲁等国发生冲突,争夺对苏北、皖北和鲁南地区的控制,它们的势力范围和政治影响也未能波及郑国。综上所述,春秋末叶的百余年里,郑国不再是诸侯争夺的热点区域,往日列强大军云集、对峙厮杀的景象一去不返。直到战国以降,韩、魏南渡黄河,侵入中原,才敲响了郑国灭亡的丧钟。 MM/SUhMkDph25KNcMDKMOltcR5oV5r9GR6BVNLrNJ1klIrg6dvo9hf/s93EzRF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