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诸侯争郑的原因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郑国兵祸连年、受侵不止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周之际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剧变,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使郑国所在区域的战略价值陡然增升,从而引起了争霸诸侯们的觊觎。

犬戎攻陷镐京、平王被迫东迁后,周朝王畿局限于洛邑附近,方圆不过数百里,“而孱弱不振,日朘月削” ,实力和影响一落千丈。原来封地偏狭、国力弱小的齐、晋、秦、楚等诸侯,由于境内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势力不断扩张,在政治舞台上称霸扬威,号令天下;春秋时期的政局,基本上是由这几个大国更迭主宰的。它们的领土自齐国所在的山东半岛向西延伸,经过晋国的东阳、河内(今河北省中南部)、河东(今山西省南部),到达秦国的关中平原;然后折向东南,经商洛、淅川进入楚国的南阳盆地、江汉平原,至大别山以东、与吴国交界的淮南,在东亚大陆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地带。其中齐晋、秦晋、秦楚之间都有疆界相连,但是受到黄河、秦岭东脉等复杂地形、水文条件的局限,难以展开兵力、运输给养,不利于军队的运动和作战。四大强国彼此又势均力敌,在边境互相攻打会遇到强烈的抵抗与反击,很难吞并对方的领土。像秦曾逾武关灭鄀,越殽函灭滑,渡黄河取王官,最后仍被迫放弃,为楚、晋所有。强国之间的边境战争虽有胜负,但未给接壤地区的疆界和领土带来大的变动。齐、晋、秦、楚的扩张主要依靠“内取诸夏”和“外攘夷狄”,即选择境外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内地中小诸侯作为兼并对象。特别是被四强领土半包围的黄淮平原(今豫东、鲁西南、苏北、皖北),境内地势平缓,河流纵横,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沃,是三代以来农业发达、资源丰富的区域,物产远远胜过夷狄所居的蛮荒之地。在政治上,那里分散着许多的华夏、东夷诸侯,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没有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对列强来说,向这个地区用兵损失较小,却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大国的争霸角逐中,靠近它们的小国如谭、遂、莱、莒、虞、虢、申、息、吕、江等,纷纷被其吞并;而距离稍远或国力略强的中小诸侯,像郑、卫、宋、鲁、曹、邾等,列强暂时无力消灭,但也不断蚕食其领土,千方百计地控制和支配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属国,就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和平时期向它们勒索财物,使“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战争时期责令它们供应军需,出兵助阵,借以增强军力,击败对手。

向中原(豫东、鲁西南、苏北平原)发展势力,降服那里的众多诸侯,是春秋列强争霸的主要战略任务;而位于东亚大陆核心的郑国,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更成为各国瞩目的焦点,深受兵灾,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郑国处于东西、南北陆路干线会合的十字路口,属于交通枢纽 。春秋时期中国东、西两大经济区域——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依靠横贯豫西山区的狭窄通道。自秦国所在的渭水流域东行,沿着黄河南岸,穿越桃林、殽函的险要峡谷,可到达周朝王室所居的伊洛平原;由洛邑东过偃师,出虎牢天险,至郑国境内,便进入平坦辽阔的黄淮海平原。沿着济水、濮水、睢水向东有数条大道直通曹、卫、宋、鲁,远抵齐国和淮北、泗上,东方诸侯和周王室的朝聘往来都要经过郑国。秦国要想向中原进兵,最直接的路线也是这一途径,如能占领郑国,即控制了豫西走廊的东边门户,不仅能够自由出入,还可将王室置于肘腋之下,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秦穆公就是出于此目的,才冒险派兵马远涉千里袭郑。有前人评论此举:“盖乘文公之没蕲,灭郑而有之,其地反出周晋之东。使衰绖之师不出,秦将包陕洛,亘崤函,其为患且十倍于楚。……秦得郑则周室如累卵,三川之亡,且不待赧王之世。”

南方大国荆楚与北方交通的陆路干线也和郑国有密切关系。楚国北进的主要道路是自郢(今湖北省江陵城)出发,逆汉水而行,经襄阳进入南阳盆地;盆地的西北为伏牛山,东南为桐柏山,两条山脉相对的丘陵地段有著名的方城隘口,在今河南省方城、叶县之间。楚国军队、商旅的北行,以经过这条通道最为方便,历史上称其为“夏路”。《史记》卷41《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解释道:“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方城隘口以北是郑国疆界,人众车马直登坦途,沿豫东平原西缘前进,穿越郑国境内,北渡黄河,便进入晋国的南阳(今河南省修武县)、河内(今河北省中南部)。

楚国北进中原的另一条路线,是出方城隘口往东,横穿汝、颍流域,经过陈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区东),向宋都商丘,再到鲁都曲阜,最后抵达泰山以北的齐国。公元前634年,楚军伐宋,又接受鲁国的请求伐齐,占领谷邑(今山东省东阿县),留兵戍守,就是经由此道。如卓尔康所言:“陈、郑、宋皆在河南为要枢,郑处其西,宋处其东,陈其介于郑、宋之间。得郑则可以致西诸侯,得宋则可以致东诸侯。”

郑、宋两国的地理位置均处于交通要冲,不过郑国更具有战略价值。首先因为楚国的争霸对手是黄河以北的晋国,郑国隔在两大强国之间,“其距晋、楚道里俱各半” 。晋军伐楚,或由河东渡过孟津东行,出虎牢后南下;或从南阳由延津渡河,抵郑国北郊后南下,两条道路都要经过郑境。楚国若能控制郑国,可以利用它做缓冲区域,屏障自己的北部边境,阻碍晋军进入中原。其次,郑国南郊诸邑紧迫方城隘口,威胁着楚国北进中原的门户。楚若不能服郑,非但无法饮马黄河,兵临晋境,亦不敢轻易出方城,越陈、蔡而攻宋,向东北方向发展势力。春秋历史上楚国几次攻宋,围城数月,都是在服郑以后,以郑屏晋,确保方城隘口至陈这条交通线的侧翼安全,才敢放心出师,越千里而取宋。否则大军孤悬在外,敌兵若从郑境南下,封闭方城隘口,切断其粮道、归途,形势便岌岌可危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清代学者王葆认为,在中原列国里,“郑之要害,尤在所先,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国” 。赵鹏飞亦曰:“盖郑入楚,则楚兵将横行宋、卫之郊,天下诸侯为之不宁。” 再次,郑国傍靠王畿,其西境要塞虎牢扼守京师洛邑通往东方的孔道,距伊洛平原近在咫尺;列强如果控制了郑国,就能有效地对周王室造成威胁,迫使它承认自己的霸权,并利用其政治影响拉拢中小诸侯,加强己方的势力。齐桓公越过鲁、卫、宋等国,再三出兵与楚争郑,也是由于考虑到这个问题。顾栋高曾对此评论道:“当日北方多故,桓公之为备者多,而未暇以楚为事,以为王畿之郑能不向楚,则事毕矣,故终其身竭力以固之。”

2. 郑在中原诸侯内属于国力较强者,其归属对战略格局举足轻重 。郑国在春秋初期经武公、庄公两代的扩张,其疆域北越黄河,东括汴梁,西据虎牢,南抵汝、颍,纵横二百余里。国内的农业、手工业均有较高水平,贸易也很发达,郑国商贾遍行天下,闻名于世。在中原的众多邦国里,郑国是比较富裕强盛的。五霸未兴之时,郑庄公东征西讨,连连获胜,甚至打败过周桓王率领的联军,被史家称为“小霸”。公元前548年,郑子展、子产曾率兵车600辆伐陈 ,有学者估计其兵力总数不少于兵车千乘、士众4万人,相当于同时期晋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可见郑国有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春秋时郑国常常抵御晋、楚等优势兵力的进攻,有时还取得胜绩 。齐、晋、秦、楚虽然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吞并郑国,但如果能打败它,迫使其听从号令,利用郑国可观的兵力、财力,无疑会在列强对抗的天平上为自己加上一枚沉重的砝码,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反之,要是连郑国都征服不了,又怎么能战胜更强的对手称霸天下呢?

综上所述,郑国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处在东西、南北交通干线会合的十字路口,又迫近王畿,因此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成为列强图霸的必争之地。 olzg4JwKqvfJVpJSXvNZ2jT5gwUrK1IBuZ122Br8BvWlAxf6su4sDuywfCinxR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