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惟创新者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企业对自主创新道路的持久不懈探索,这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行业追赶者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基于三十余年执着的扎根研究,吴晓波教授于十年前提出了“超越追赶”的理论,该理论深刻而系统地揭示了中国企业在高效利用已有技术轨迹实现高速追赶,及时抓住技术范式转变的重大“机会窗口”,实现超越追赶并成为全球领先者的革命性创新发展模式及其规律。

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访问,回国后创立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拓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在全国率先提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1989年吴晓波教授在我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是我早期最优秀的弟子。他勤奋好学,深入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创新管理开展了扎根式的持续研究工作。1991年他提出了以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动态组合及组织学习动态模式为基本特征、与国际著名的“U-A”模式不同的“二次创新”动态模型,表现出了优秀的善于洞察本质和提炼规律的学术灵性,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此后三十多年中,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持续资助,通过不断深化依靠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从二次创新到原始创新赢得先发优势、跨技术生命周期的“范式转变”“忘却学习”的机制研究,为形成从“二次创新”到“全面创新”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晓波教授是中国创新管理领域最扎实、最富创造力的领军学者之一,也是国内能够自成理论体系并得到国际学界承认的学者。吴晓波教授带领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建立了985二期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带领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学科在国内和国际上持续领先,也带动了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进一步提升。他所建立的基于发展中国家实际、着眼于赢得“后发优势”的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著名的“U-A”动态创新模式提出者厄特巴克教授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剑桥大学国际权威麦克·格雷戈里(Mike Gregory)教授的好评并被纳入他所领导的制造业创新管理研究;还得到了许多国际著名学者的引用和好评,如,哈佛大学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利兹大学的马里奥·卡弗洛斯(Mario Kafouros)、布莱顿大学的斯蒂芬(Stephen)教授等。

吴晓波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持续十五年组织出版《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还致力于将先进理论和方法落地于广大企业,曾担任海康威视、吉利汽车、杭氧股份等创新型企业的顾问,直接指导帮助它们成长为产业龙头领军企业;他于1999年创立“浙江大学高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并担任“责任教授”至今,将该强化班培养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第一班”,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首届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杰出教学奖”。他践行了浙江大学一贯以来所倡导和坚持的“求是创新”精神,是一位真正投身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流学者。

本书的共同作者方刚教授曾是吴晓波教授的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接受瑞士洛桑大学的联合培养,在瑞士期间,他得到其瑞士导师伊夫·皮尼厄教授(Yves Pigneur,著名的《商业模式新生代》作者之一)的赏识而继续学习,最终获得了瑞士洛桑大学的博士学位。作为一位勤奋努力的中年学者,方刚教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管理学教授和MBA教育中心主任职务。他有十多年的信息技术公司从业经历,为全职攻读博士学位而毅然放弃了企业高管的职位。而正是这样略显曲折的经历,造就了他紧密联系实际的理论研究作风。他们师生的紧密合作,为此书的联系实际增添了风采。

经过对中国领军企业创新管理和追赶历程的长期扎根研究,吴晓波教授原创性地提出了“超越追赶”的管理理论,并以学术专著、科学论文等形式持续发表。本书是吴晓波教授对“超越追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系统性总结和凝练。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创新理论对“追赶”这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总结出“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路径跟随、路径跳跃和路径创造的追赶路径,以及“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的追赶模式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然而,中国企业超越追赶过程中面临的是技术、市场与制度快速更迭与不确定性变化的高变革的、高混沌的“范式转变期”特殊情境。尤其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创新涌现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更为迅速地为解决特定的市场需求而采取前沿的或是跨界的新技术,这种情况显著区别于原先单一产业内领先的“在位企业”主导技术范式下的竞争方式。今天中国的优秀企业家们以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企业在引进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展“二次创新”,把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起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合理配置来自全球的优势资源,善于抓住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最后逐步走向原始创新,构建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而站在世界的前沿。以华为、吉利、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和实现超越追赶的结果,不断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情境造就的“中国模式”不同于西方列强的崛起之路,也不同于日、韩的“东亚模式”,更不同于“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超越追赶的大国之路。

这本书就是致力于系统研究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实践并力图总结其规律,最重要的学术创新在于在洞察技术范式转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础上,构建抓住机会窗口实现“超越追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当前国际上该领域研究中最前沿的理论成果,这本书具有突破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这本书诠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期的非线性规律,为当前更多企业抓住产业变革中的机会窗口、实现穿越周期的超越追赶路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更构建了企业成功穿越技术生命周期的创新管理理论和方法,与西方经典管理理论基于“单个技术生命周期”下致力于建立高度分工协作体系不同,“超越追赶”理论中针对跨越技术生命周期的“非连续性管理”,提出包括超越追赶的动力、路径、策略和所需要的制度环境等要素的方法框架,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

在实践上,这本书为中国企业的追赶与超越,乃至为更多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全球市场、技术和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动力。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西方管理理论体系所无法覆盖的特点。正如亨利·明茨伯格所说:“我们不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不同的理论之间,选择一些最能激活实践的理论。”构建基于中国实践又能更好地激活中国实践的管理理论体系,并能够在国际学术界拥有影响力和获得属于自己的地位,是中国管理学界的使命。

“超越追赶”理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追赶中崛起的创新管理体系。“超越追赶”创新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不仅为实践中的后发企业提供有效的战略指导和管理方法,更推动了把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论提升为世界所理解所采纳的科学管理理论。无论对进一步构建中国管理学术体系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是对于中国学术研究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都是重要的尝试和开拓。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创新管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

希望这本书能对管理思想的创新和企业实践的引领产生较大的影响及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庆瑞
2023年2月,杭州 6E/zcp0YQlTXLaBGY3dGpK6COdCBrIX5RkISnhajUYRTYTJ4y/V+wqgF2BVvhs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