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昔底德与当代世界

如果要选出一位20世纪以来最热门的古代史家,恐怕非修昔底德莫属。我们对修昔底德的生平所知不多,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期的雅典人曾经出任过雅典的将军,在军事行动中没有取得彪炳史册的战功,所撰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著作。如果近几年关注国内外新闻,应该不会对一个术语感到陌生——“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由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引起政界、学界的激烈讨论。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而守成的大国会主动进行遏制乃至不惜发动战争。据说是修昔底德首次提出了这一看法,2400多年前,修昔底德就是如此判定雅典人与拉凯戴孟人之间大战的原因的。熟悉国际关系理论的话,会知道艾利森的这个观点并不新鲜,但这个观点与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联结在一起后,简洁明了的术语似乎就顿时“高洋上”了起来,也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其实这不是修昔底德第一次成为热门人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冷战时期,美国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就借用修昔底德来理解当时的国际局势。 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在一次演讲中明确提出,要认真思考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雅典最后的失败,以更好应对当时的国际事务。这个思路是将基于海权的民主雅典类比美国,而将基于陆权的、带有寡头统治色彩的斯巴达类比苏联。将视线再往前推,“一战”时的人们也有各种鲜活的想象,将雅典、斯巴达、波斯与现代世界中的大国进行比附。

且不论当代人对修昔底德的比附是否成立,古代经典著作总免不了被后世不断使用甚至滥用,这似乎也是古代史家逃脱不了的命运。修昔底德若在天有灵,看到20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喜爱”,不知会作何感想。我斗胆揣摩,估计他老人家的心情会比较复杂。因为他一方面明确表示“我的著作不是想赢得听众一时的奖赏,而是要成为永恒的财富” ,但另一方面,这“永恒的财富”的内核是要看到人类的状况本身,而非简单地进行历史比附。修昔底德的判断是“人总是人”,或者说人的境况就是如此这般,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要面对和处理一些类似的人类事务。

那么修昔底德通过记述伯罗奔尼撒战争,所揭示出来的人的境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不能用三两句话简单作答,因为读者只要读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会发现,修昔底德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层次无比丰富的舞台。在战争这场大戏中,各类城邦与各色人等轮番登场,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做出自己的抉择,接受战争这一暴戾的老师的考验,人性和不同政体也展示出不同的品质。修昔底德的著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丰富和深刻。虽然难以概括,但总还是能谈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里拣选三个话题先做简单的分享。 a0e2bbJ6RoePUOQ3e3yC0TIQEC/nFP/GS0zjRQOJ5rv2kVx5V6GNYaXFOZQQ5XS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