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又忏心一首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1] ?经济文章磨白昼 [2] ,幽光狂慧复中宵 [3]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4] 。心药心灵总心病 [5] ,寓言决欲就灯烧 [6]

这首诗作于《观心》之后,已由为多识多感而烦恼转为与之决绝。作者有感于现实,心潮汹涌,思绪万千,忧国情深,反招至迫害。出于无奈,誓欲根除这一“心病”,连反映心迹、惹是生非的诗文也一起烧掉。似乎这是退缩,实则对黑暗现实、腐朽势力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忏心即悔心之过,也是出于愤激的反语。


[1] “佛言”二句:是说自己的思想感情始终无法平静,连能销毁万物的劫火也无能为力。劫火,佛教传说中的一种能使世上一切归于毁灭的灾火。何物,指人的思想感情。千年,泛指历时很久,终古不变。

[2] “经济”句:是说饱含激情、思绪起伏,写政论文章花费掉白天的时间。经济,经世济民。

[3] “幽光”句:是说晚间仍然思绪不断,感情激荡。幽光,玄妙的意识,这里亦包括幽深的感情在内,正与下文“箫”相应。狂慧,佛家语,指无定散乱的智慧。《观音经玄义》:“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燃灯,摇飏摇飏,照物不了(明)。”这里指纵横的思想,亦包括豪情壮志在内,正与下句“剑”相应。

[4] “来何”二句:写感情的起伏变化。挥剑,表示报国的豪情壮志或狂侠之气。付箫,借吹箫寄托失意或忧国的哀怨之情。按龚自珍诗词中屡将“剑”“箫”对举,如嘉庆十七年(1812)所作《湘月》词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道光三年(1823)所作《漫感》诗云:“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同年又有《丑奴儿令》词云:“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道光六年(1826)所作《秋心三首》其一云:“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道光十年(1830)所作《纪梦七首》其五:“按剑因谁怒,寻箫思不堪。”道光十九年(1839)所作《己亥杂诗》其九十六首云:“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道光二十一年(1841)所作《鹧鸪天·题于湘山〈旧雨轩图〉》云:“长铗怨,破箫词,两般合就鬓边丝。”等等。分析其义,以作者《湘月》词自注所引洪子骏赠词《金缕曲》的话“侠骨幽情箫与剑”概括得最为准确,剑代表侠骨,箫代表幽情。但对思想家龚自珍来说,剑又不限于表示一般的慷慨任侠,而是还包括着他济世的豪情壮志;箫也不限于表示一般的多愁善感,而是还包括着他忧国忧民的深情和政治上失意的愤怨。

[5] “心药”句:是说要用佛教教义和纯真心灵来控制心病,亦即禁绝思想感情欲望。心药,佛家语,指其教义。佛家认为他们的教义能使众生除却欲念,治疗其心病,故称。《秘藏宝钥》:“九种心药,拂外尘而遮迷。”心灵,佛教所称人的纯真意识和精神。《楞严经》一:“汝之心灵,一切明了。”总,约束、统制。心病,佛家认为世俗的意念感情欲望皆是心病。这里指自己经世匡时的理想,忧国忧民的思虑,以及不满黑暗现实的感慨等等。

[6] 寓言:有所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文字。《庄子·寓言》:“寓言十九”,是说寄寓之言占十分之九。这里指自己含有寓意、揭露抨击现实黑暗的诗文。以上两句可与《戒诗五章》其二“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者存,何用更留迹”互参。 BPE+WtLeiMu87sLGeDfc8ShJqHg2aEAIH2BhcQk6GHK3dSyEGS0RLLvz6pEuhW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