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编序

叶朗 顾春芳

我们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的这句话对我们当今的人才培养非常有启发。我们谈人才,一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不注重引导青少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恩格斯谈人才,首先是说“思维能力”,接着说“热情和性格”,然后是“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这就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

21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注重精神、性格、胸襟、涵养等方面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人才,应该有着高尚的人格、完满的人性、审美的心胸、良好的修养,是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高层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广阔的眼界和胸襟,致力于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致力于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

美育是灵性的教育,不是技能的教育。康德认为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现实的功利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席勒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思想,他进一步认为只有“审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完全的人”。法兰克福学派把艺术的救赎与反对“异化”、反对“单向度的人”以及人对自我解放的追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海德格尔更是倡导人要回到具体的生活世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回到一种“本真状态”,达到“澄明之境”,从而领悟万物一体的智慧。

一个真正有审美意识的人,一个伟大的诗人,都是最真挚的人,审美意识使他们成为最高尚、最正直、最道德、最自由的人。个人自由的实质,就是如何一步一步超越外在束缚、提升精神境界的问题。如果每个人的精神境界都逐步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的自由度也必将得到提升。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更美好的世界,“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可见,个人境界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关涉整个社会的发展。

美育是给人希望和意义的教育。美育不只是教人知识,更是要教人生活,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在审美中超越有限把握整体的能力,涵养高尚的心灵和行为,培养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这既是审美的培育,也是德性的培育。唯有美的感悟,才能变换人的心地,变换心地才能变换气格,变换气格才能提升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育和人文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华美育精神把塑造“心灵美”放在首位。美育的内涵,应该超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授,它的目标是引发心灵的自由和创造,引发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养成和谐的人格和完满的人性。这就是孔子说的“诗可以兴”。“兴”,按照王夫之的阐释,就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勃发,就是灵魂的觉醒,就是对人的精神从总体上产生一种感发、激励和升华的作用,使人成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人,一个心胸广阔、朝气蓬勃的人,从而上升到豪杰、圣贤的境界。心灵美、精神美,本质上是一种爱,是对生命的爱,对人生的爱,对父母师长的爱,对花鸟草木的爱,对祖国山河、人类文化、宇宙万物的爱。这种爱,造就了精神的崇高。

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审美的和艺术的方式引领青少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为青少年的人生打下一个美好的底子。美育应该立足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丰富土壤。美育应该突出经典教育,在教学中注重介绍文化经典和艺术大师。弗·梅林在《马克思传》中引用拉法格的话说,马克思“始终是古希腊作家的忠实的读者,而他恨不得把当时的那些教唆工人去反对古典文化的卑鄙小人挥鞭赶出学术的殿堂”。 我们要传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传统,使我们的青少年阅读经典、熟悉经典、欣赏经典、热爱经典。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的功能重新定义了21世纪人才的内涵。随着电子工业、信息技术、传媒娱乐、生物工程、文化产业等新经济形态的迅猛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为新的产业输送心智活泼、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才。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领域,均需要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美学修养。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的最高发现往往不是依靠逻辑,而是依靠直觉和想象力。这种直觉和想象力就来源于审美的性灵中合乎自然的心理秩序和合乎造化的宇宙体悟。个人境界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和社会的问题,也关涉整个国民素质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目标是推动美育的改革与提升,以心灵教育、人生教育、人格教育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人生的境界。

这套大学美育课程和配套读物的建设前后历时七年,倾注了许多一流学者的心血,突出了心灵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突出了中华文化教育,突出了艺术经典教育,突出了美育的实践性、创造性、体验性,突出了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标,融汇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倡导开放性、沉浸式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推动东西部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这套丛书的内容采取同步共享优质在线课堂资源的方式,在互联网平台共享美育的实践和成果。希望这套丛书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充盈的精神滋养,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N1jWckoDmVb6zF2mncDk3xcpYidKe7QNVksMMBV1fkbp3Rpi3+TjuPISyrCCW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