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节
声音与图像——人们习惯死记硬背却对过目不忘视而不见?

· 我们生来就被赋予了强大的图像记忆能力

在对文字的学习过程中,记忆的方式主要是两种:声音记忆与图像记忆。

什么是声音记忆呢?就是读很多遍,但是脑海中没有图像,只有声音。例如《千字文》里的这句:“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许多小朋友都能背,但很可能他们脑海里没有金、玉,也没有剑、珠的印象。这种记忆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

图像记忆要求脑海中要有丰富生动的图像。例如我们看到《终南别业》里的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以慢慢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中,想象自己跟随流水一路前行,到达流水的尽头之后,坐下来静静地欣赏天边的云起云涌。在丰富的图像之中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意境,获得情感的共鸣。

声音记忆与图像记忆,哪个效果更好呢?

声音记忆的黄金期,是人们从出生一直到1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10岁之后,大部分人的声音记忆能力开始下降,记忆效率越来越差,很多内容即使读了许多遍,也记不下来。当然,具体到每个人会有一些差异,声音记忆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不一定相同,下降的速度也不一样。

图1-2表明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规律,从出生到3~7岁阶段,是对声音最敏感的阶段,可以很轻松地把无意义的声音记住,这是学语言最好的阶段。过了3~7岁阶段之后,声音记忆的能力就会开始下降。8~10岁阶段,声音记忆能力还算可以,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比较吃力了。所以,10岁之后如果还是主要依靠声音记忆进行死记硬背,记忆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图1-2 语言学习能力与年龄对照图

图像记忆的规律跟声音记忆有所不同。图像记忆的能力也是在儿童时期最强,婴儿来到世间,睁眼看世界,生来就被赋予了强大的图像记忆能力。而人类对世界的学习和认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终生,因此图像记忆能力会一直持续。所以我们直到成年之后甚至是老年时期,图像记忆的能力也仍然非常强大。比如看完一部电影,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记得里面的故事乃至细节。这就说明图像记忆的能力更长久,且不容易下降。

· 文字的学习,除了有声音,还需要有图像

对文字的学习,离不开声音和图像。

例如我们学习《论语》里的这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肯定会忍不住读一遍(默读),这时,脑海里回响的是声音。你希望把这句话记住,那就需要默读好几遍,直到能顺利背出来为止。这个时候,你运用的就是声音记忆(也叫“死记硬背”)。

而图像记忆,就是围绕这句话去想象画面是怎样的。樊迟想不出相应的图像,就去请教子夏,子夏给出的图像描述是这样的:“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当我们有了生动的图像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就好理解了,记忆起来也就更容易了。这就是图像记忆。

根据前面我们总结的“大脑学习链”,看到文字之后,每个人都忍不住会去读,这已经形成了牢固的条件反射,文字跟声音几乎是捆绑在一起了。所以,声音记忆这个环节,是很难去除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除。关键是,有了声音之后,接下来要进一步去想相关的图像,才能完成真正有效的学习。否则,即使是死记硬背背下来了,也只能应付考试,很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 声音与图像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正如声音是为了有效传达和交流图像信息,文字的作用,也是为了对图像进行有效的传递。

例如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杜甫看到了邻居黄四娘家繁花似锦的场景,据此而形成的诗意的文字。

图1-3 《江畔独步寻花》涂鸦记忆示意

我们读诗、欣赏诗歌,就是透过精炼而优美的诗意文字,重建诗人当时眼所见、耳所闻的全息图像,这其中同样的喜悦心情将被唤起,实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如果我们只是死记硬背,读了好多遍,最后即使背下来了,但是脑海中却没有细细去构想相关的图像、画面,效率低下不说,还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很多人之所以经常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能背出来,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只有把文字背后的图像想清楚、想明白,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有这样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读很多遍,文字的含义也不一定会自己跳出来,需要自己去想图像才行。但是,读得多了,接触得多了,很有可能会比较容易想出图像。因此,多读也是有作用的。但是,能否理解含义,关键还是在于图像。

对文字的学习中,声音与图像亦敌亦友,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能有效处理好声音与图像之间关系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 摆脱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束缚,图像决定了遗忘的速度

如下图所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体现的是我们的遗忘规律,记住的知识很快就会逐渐忘记,需要及时复习。很多人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进行复习,或者打算根据这个遗忘曲线来复习但却没有执行的毅力。

图1-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其实,图1-4遗忘曲线,是针对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规律,而我们通常所学的知识,都是有意义的。艾宾浩斯还用散文和诗作为实验材料,得出了遗忘速度不一样的曲线:

图1-5 散文和诗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为什么无意义音节的遗忘速度最快,散文遗忘得就慢一些,而诗的遗忘速度就更慢呢?

原因其实是在图像上!

无意义的音节,完全没有图像,纯粹是声音记忆,当然忘得快。而散文就有一些图像了,所以忘得会慢一些。诗的图像比散文更丰富,遗忘速度自然会更慢。

所以, 记忆效果其实主要取决于 图像!

散文和诗,如果我们懂得运用图像记忆的方法,脑海中的图像更丰富、更生动,就像看电视电影那样,那么,遗忘的速度完全可以比上面的曲线更慢。对于无意义的音节, 如果我们能运用图像记忆的技巧,给它们赋予一些图像感,也完全可以改变遗忘的 速度。

因此,懂得运用图像记忆方法,遗忘的速度就能摆脱“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束缚,记忆效果完全可以自己掌控,想象的图像越生动有趣,记忆效果就会越好!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忘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吧!把重点放在图像上,运用自己神奇的大脑,去创造生动活泼的图像。我的记忆,我做主!

· 高效率图像记忆:打破“7”的诅咒

8379250492610309814326704539270472195387

像上面这一组无规律数字,就相当于是无意义的音节,在不懂记忆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多次重复读或者默读把它背下来,这就是纯粹的声音记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虽然是文字,但是很容易能透过文字看到一组静谧祥和、令人神往的画面。这就是图像记忆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记忆无意义信息的时候,短期记忆的容量通常在7个左右,超过7个就很难一次记住,需要重复多遍。 例如一串手机号码,11位数字,去掉前面的138/139之后,只剩下8个数字,但是很多人需要读几遍才能勉强记下来。而记住之后,很快又会忘记。

相比而言,我们看小说、看电视,可以连续看很久,不需要每7个字或者每7秒钟就回看两三遍。看完之后,很长时间都不容易忘记。

因此,从短期记忆容量上来看,图像记忆至少可以达到声音记忆的100倍以上。而从遗忘的速度来看,图像记忆比声音记忆又慢了很多。可以说,图像记忆比起声音记忆,不仅记得多、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所以,当我们进行文字学习的时候,遇到那些需要记忆的资料的时候,尽可能地多用图像记忆,尽可能让我们大脑中的图像更生动、更有趣,这样就能大大提升记忆效率。

从低效率的声音记忆,转变为高效率的图像记忆,这就是提升记忆力的真正秘诀! 4kPTQyBNlnKHkxhVfba0imVFdifziu0wRJQJXXIDg72kxiTDVk6ccPNo5iJsne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