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雅尼娜·尼埃普斯

雅尼娜·尼埃普斯的摄影作品我看过很多。每张照片我都要端详良久。照片看过以后,还是不过瘾,于是又拿起来,再看一遍。

所有的照片我都一看再看。我每每都爱不释手。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刚又重温了一遍。我现在对它们已非常熟悉,也许和它们的作者——雅尼娜·尼埃普斯一样对它们了若指掌。

这些照片都很特别。不管它们的作者自不自觉,这些照片都有丰富的文化蕴涵,“文化”一词如今已有些过时了。雅尼娜·尼埃普斯的照片都朝着一个方向,一直有着一份神秘,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世界上各民族深深的不平等。

雅尼娜·尼埃普斯的这些照片是在法国拍摄的。因为她是法国人。我呢,我看来,它们来自世界各地,它们属于全世界,有着无限的美和真的蕴藏。为什么这些照片都是深奥的,我们不能一下子弄清楚。有的照片我们从来无法穷尽它们的意旨,它们的内涵。相框从来不能框住照片的气韵飞扬。主题也从来不能局限在摄影领域里去思索、衡量。换言之,这里一切都不是刻意的、“安排好”的。

是的,这些照片没有边界,因为它们有政治意味,而它们本身又淳朴天真。所以它们不会过时,它们到处流传。它们总带着一份才气,一份真实,可以说浑然天成,这一天分对自己的力量一无所知。

我不禁要相信,雅尼娜·尼埃普斯在照片中所展现的,是通常摄影作品不入镜头的东西——也许人们不知道如何“捕捉”真实,如何去发现、去拍摄,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是这里涉及的不是美或丑,而是一种“吸引”。雅尼娜·尼埃普斯应该知道她拍摄在这儿、那儿的照片的含义,但这也不能肯定。也许她根本就不给她的作品命名,也许她会用一个非人称的词来命名她的作品,就像1968年为了小心和谨慎起见,她把作品命名为《朱西厄》 。也许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把她引向那个画面。事实就是不自觉间,画面突然展现了,无论何地,过节,收获,孩子的轮舞,他们的快乐,1968年的革命也是一样。

雅尼娜·尼埃普斯从来不给照片加什么效果。我说她甚至是在避免种种效果,为了捕捉最能打动她、她只能用画面表达的东西。雅尼娜·尼埃普斯总是开门见山,最突出的例子是摄于1968年的题为《朱西厄meeting》的照片,它是我所见过的拍1968年的街垒战、街头“集会”拍得最好的照片。这张照片没有相框,没有白边。人们不知道照片是在哪里拍的,也不知道照片上的那些年轻人是谁,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哭泣。人们不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让他们痛哭失声。人们只能知道个大概,细节是不可能知道的了。人们不知道这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人被逮捕了呢,还是谁死了或谁受了伤。人们只知道一件事情,他们哭了。这发生在1968年。是这些小青年在哭泣。他们无法抑制他们的泪水,他们不能,于是他们放声大哭。这里牵涉的不关乎民族、社会、种族。我把他们都看成我的孩子。是的,我现在还这样看。他们都在一堵白墙的前面,绝望,一堵绝望之墙,有人说他们现在还盯着那堵墙。也许他们刚刚发现那使他们落泪的东西,哭泣的理由就像大海那样涌来,就在拍摄的那一天,那一刻,在那里,靠着墙,就在这一天,一位摄影师路过此地,一位女子。我不能肯定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被拍进了照片。他们处在1968年失败的黑色岁月。他们不相信这居然又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我,我在他们眼里读到的是,他们为祖国的不公正哭泣。但他们的绝望是匿名的,它来自世纪的深处,这一天,他们孤独地聚在一起,他们第一次尝到绝望。

我再说一次:世界上只有他们在哭泣。只有他们还年轻气盛,只有他们代表那个年代的真相。

我在《朱西厄》这幅照片中看到了人类的进步:那些哭泣的孩子。

这不是一张关于不幸的照片,照片上有的是希望,它证实了我们所寄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的希望。

我得说在雅尼娜·尼埃普斯所有的照片中都洋溢着幸福。我又拿起那张在维特里拍摄的《母亲怀中的孩子》:她——母亲出神地看着宅前的院子,那是维特里首批低租金住房。而他,她的孩子,他看着母亲的皮肤,眼睫毛、眼睛,没有遮拦的眼睛、没有遮拦的皮肤。区别在于,他在笑,那是一个微笑,温柔,甜美,他微笑着,而她看着院子,没有发觉他在看她,他的母亲,他那样子就像他在看别的什么:心中的最爱。

还有这位河边的女子,她走在一条纤道上,她赶着骡子,她就像是位年轻的皇后。还有索恩河畔夏龙河岸上洗衣的情景,在一个大铜锅里洗,下面烧着木头,孩子们在周围看她干活。也有外面的、政治的生活。生活,个人或集体的,有沙滩上休息的工人,有还在工作的工人,一切都和这帮光屁股的孩子一起笑,无拘无束地笑,要花点时间跳舞、相爱,要看看1955年的家居艺术展,在一大堆东西、物质财富面前,他们的笑就不一样了。是的,欢笑、唱歌、跳舞都要花时间。现在有假期、沙滩、7月14日国庆节。甚至一堆堆麦秸垛都更美了。还有城市、河流和说的话。

应该看一看雅尼娜·尼埃普斯的摄影作品。它们把我们引向“真”。

为雅尼娜·尼埃普斯摄影作品集《法国》

写的序,南方文献出版社,1992年 VdkNBDWC2oK5zfo0OBG19tjSjnv7YJoBH4li0SQfVwSipWGZxnlt1xk+Ro26q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