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

许多完美主义者都清楚地知道完美主义是具有伤害性的,但是他们不情愿去改变,因为他们相信,完美主义也许不能带来快乐,但是绝对可以带来成功。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曾面临一个假设的选择:做不快乐的苏格拉底,还是做一个快乐的傻瓜。完美主义者认为,穆勒就是在选择“做一个不成功的(也许是快乐的)懒人”,还是“做一个成功的(但是不快乐的)完美的人”。由于不想成为一个懒人,完美主义者选择了另外一个极端——成功而不快乐,他们用自己的哲学来安慰自己:“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然而,最优主义者用来挑战完美主义者的哲理是“能快乐不是更好吗”。

虽然研究指出,非常成功的完美主义者的确存在,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优主义者更有可能成功。有一些理由解释了最优主义者比完美主义者更成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从失败中学习

且不说保持竞争力,即使为了保住一份工作,我们也必须不断学习与成长,而为了学习与成长,我们必须经历失败。历史上那些最成功的人都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这并非巧合。托马斯·爱迪生一生中注册了1093个专利,包括一些和电灯有关或无关的东西,比如留声机、电报机、水泥。他自豪地宣称,他“一路失败到成功”。当爱迪生专注于他的一项发明时,有人提醒他已经失败一万次了,爱迪生回答:“我没失败,我已经发现了一万种不正确的方法。”

贝比·鲁斯被许多人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棒球选手,他一生中打了714次全垒打,这个纪录维持了39年。但他同时是联赛中三振出局次数最多的球员,这是棒球联赛中的另一项失败的纪录。

毫无争议,迈克尔·乔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他经常提醒他的球迷,他也是常人,“在我的篮球生涯中,投篮不中的次数超过了9000次;我输掉的比赛超过300场;有26次,我确信能够拿下比赛,在最后时刻投出关键一球,却没投中,因为我,比赛输了。我的一生中不断地失败,失败,再失败,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有一个男人,他22岁的时候失业。一年后,他想在政坛碰碰运气,去竞选州立法委员,结果被击败。后来他尝试经商,结果失败了。27岁时,他患了焦虑症,精神崩溃了。但是他再次站了起来,并在人生经验更丰富的34岁时竞选众议员,他又失败了。5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再度竞选众议员,结果还是失败了。显然他没有因失败而气馁,甚至把目标定得更高。在46岁这年,他经历了数十年竞选生涯的失败之后,再一次去竞选参议员,结果再一次被击败。然而,就在几年后,这个男人,亚伯拉罕·林肯,成为美国总统。

这是一些杰出人物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故事和成百上千的、已经取得或大或小成就的普通人的故事相似,他们都一路失败,最终走向成功。失败对于成功是必要的,尽管失败对于成功当然是不够的。换句话说,虽然失败不一定能保证最后的成功,但是缺乏失败注定让你远离成功。那些认识到失败与成功密不可分的人,正是那些可以学习、成长,并最终成功的人。只有学习接受失败,才能从失败中学习。

由于最优主义者和“失败”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张,因此他们更愿意尝试和冒险,也更愿意接纳反馈意见。有一个研究,它的研究结果就是在揭我的老底,研究指出,完美主义者比非完美主义者的写作能力更差,因为“他们尽力避免让别人评阅他们所写的东西,因此拒绝接受一切可能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的反馈”。 [14] 真诚的学习愿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是通过他人的反馈还是通过失败本身提供的反馈,无论一个人从事金融、教育、体育、工程,还是其他任何职业。

最佳表现

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与J.D.多德森指出,人们的表现会随着生理唤醒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直到这种唤醒水平达到一定水平(高于这个水平的唤醒水平会导致更差的表现出现) [15] 。换句话说,当唤醒水平过低(无精打采或自满)或过高(焦虑或恐惧)时,表现往往都不佳。那么,人们在什么时候能有最好的表现呢?当人们体会到兴奋感,也就是介于无精打采和焦虑之间的中间点时,就会产生最佳表现(见图1-2)。

图1-2 唤醒水平的最佳表现区

在竞技体育、商业、科学、政治,或者其他任何领域,那些有顶尖成就的人如果通过努力并未达到他们的高期望值,通常会感到非常失望。但是,他们不会因为恐惧可能的失败而感到无力,而当他们真的失败时(就和我们一样,不止一次),他们也不会把失败看成一种灾难。他们一方面为成功而奋斗,另一方面又接受失败是生命中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态度使他们能体验到一种兴奋感,正是这种适度的兴奋感带领他们完成最佳表现。

享受过程

霍华德·加德纳,教育界的思想领袖之一,研究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甘地、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及一些很有成就但不是很出名的人物。 [16] 加德纳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只有花差不多10年时间专注而认真地工作,才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或有所成就,无论是在商业领域、体育领域、医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当然,并不是说10年后这种努力就可以结束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对于维持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是相当困难的。完美主义者痴迷于目标,无法享受过程,这终将耗尽他们的渴望和动力,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去为了成功而努力。无论在最初他们多么充满动力,如果整个过程(也就是“旅程”)是不幸福的,那么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都会令他们无法容忍。到了某个时刻,尽管完美主义者仍有成功的动机,但是他们自己已经开始放弃,只为了逃避更多的折磨和痛苦。无论他们晋升高层管理者的欲望多么强烈,这些完美主义者都有可能发现过程实在太漫长,远远长于他们达成目标后满足的片刻,这令他们无法坚持。于是,他们选择了放弃,开始花尽量少的时间、尽量少的精力去应付他们的日常工作。

最优主义者在持续关注目标的同时,能够享受过程。尽管他们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会挣扎、跌倒、怀疑,无数次经历痛苦,但他们的整个旅程比完美主义者愉悦得多。他们的动力不仅来自目的地的召唤(他们想要达成的目标),还来自旅程本身(他们所享受的一天又一天)。他们享有每天的快乐和持续的自我实现。

只关注目标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伤害完美主义者。许多研究证明,完美主义会产生拖拉和停滞不前的习性。 [17] 完美主义者会暂时(拖拉)或永久(停滞不前)推诿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本身对于他们是痛苦的,还因为不行动豁免了他们失败的可能。完美主义者告诉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不会遭受挫败。在完美主义者荒谬的逻辑里,只有结果是重要的,通过避免工作来避免失败的结果,似乎还真有点儿合情合理。然而,完美主义者忘记了,他们在降低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一并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

有效利用时间

“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方式(觉得如果不能做得完美,就没有做的价值)会带来拖拉的毛病,更有可能导致浪费时间。把一件事做得完美(假设完美是可能的),通常需要非同寻常的努力和非常多的时间,而事情本身不一定有那么高的要求。由于时间是一种珍稀资源,因此,完美主义者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必要的时候,最优主义者会像完美主义者一样,在一项特殊的任务上投入大量时间。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同样重要,他们并不需要给予同样的关注。比如,在宇宙飞船升空之前确认所有密封舱都关上了显然至关重要,半点儿差错都不能有。但是,如果一个地面中心的工程师花上半天的时间去研究办公室用品采购单的颜色,就显然小题大做了。

在我大学的头两年里,我在每个科目的每一次作业上都投入了大量时间,而且我在每一次考试前都会同样努力地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完美主义给我造成了严重的损耗,我开始向连续统一体上最优主义者那端转移。我的方式改变了,我采用了80/20法则,也就是帕累托法则。

80/20法则

这个原理来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他发现了80/20现象。也就是说,一般一个国家20%的人口掌握80%的财产,一个公司20%的客户带来80%的收益,以此类推。而最近,这个原理被理查德·科克和马克·曼西尼应用到了时间管理上,他们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我们可以把精力投入20%的工作中,去获取我们想要的80%的结果。 [18] 比如,我们可能需要花2~3个小时去写出一份“完美”的报告,但是可能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写出一份足以表达我们意愿的报告。

在大学时,当我停止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停止去读教授布置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里的每一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应用帕累托法则了。我会先浏览一遍阅读材料,然后从最“划算”的20%着手。我依然非常想获得好成绩,这个想法一点儿也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我那完美主义者的“A或0”极端思维方式。虽然我的平均成绩在开始时有一些下滑,但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外活动,比如打壁球,发展我做演说家的事业,还有和朋友们相处。停止做完美主义者,不但使我比大学头两年快乐得多,而且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而不仅仅是通过我的平均成绩这个狭窄的视角)看待我当时的人生,我的生活毫无疑问是更成功的。80/20法则直到今天仍然是我的好帮手。

反思 思考你的80/20时间分配。哪些方面你可以做得更少些?哪些方面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完美主义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方式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这一章里所讨论的完美主义者的特征或许和一些人有关,或许和一些人无关。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保持开放,而不是产生防御性,去识别出哪些特质和自己有关。第二步,是更好地理解这些特征以及它们的后果。最后,通过行动和反思,比如你在反思板块里的思考和练习板块中的实践,做出“领悟后”的改变。

在连续统一体上从完美主义者的一端向最优主义者的一端前进,是一个终生的努力计划。生命不止,努力不歇。这是一段需要耐心、时间、努力的旅程,也是一段可以充满欣然的快乐和无穷回报的旅程。

练习

行动起来

心理学家达里尔·贝姆的研究和观察显示,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往往也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 [19] 我们如果看见一个人帮助别人,就会觉得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当我们看见一位妇女为了她的信念挺身而出时,我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有原则、勇敢的人。同样,我们也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给自己做出定义。当我们友好和充满勇气地行事时,我们的态度就向我们行为的方向转移,我们倾向于感觉和认为我们自己是更友好和更勇敢的人。贝姆称之为“自我认知理论”。通过这一机制,长时间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由于完美主义是一种态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行为来改变它。换句话说,通过观察到自己像最优主义者一样行事,承担风险、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跌倒后再站起来,我们会慢慢成为一个最优主义者。

在这个练习中,请回想一个你一直很想做,但因为恐惧失败而不情愿去做的事情。然后,去做做看!试着参演一部戏的一个角色,试着加入一个运动队,邀请某人外出约会,开始写你一直想写的一本书。当你从事这些活动时,或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请像最优主义者一样行事,哪怕最初你只能“假装”是个最优主义者。比如寻找更多机会走出舒适区,去寻求反馈和帮助,承认自己的错误,等等。

充满快乐地做这个练习!不要担心失败或需要从头开始。将你从失败中学习的过程写下来,并思考如何应用在你生命的其他领域。

在日记中记录失败的经历

在有关自我觉察和自我悦纳的研究里,心理学家谢利·卡森和埃伦·兰格指出:“当人们允许自己审视自己的错误,并看到这些错误可以教会他们什么时,他们会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更有觉察力。他们不仅更有能力自我悦纳和接纳所犯的错误,还会心生感恩,感谢他们的错误为未来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20] 以下练习可以让你审视自己的错误。

利用15分钟的时间,写下一个你失败的事件或情形。 [21] 描述一下你所做的,你当时所想的,你当时的感受,以及现在你写下它时的感受。时间是否改变了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次经历让你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你能想出这次失败为你带来的其他好处吗?这会不会让这次经历变得具有价值?

另外,把这个练习重复两三次,每天都做或在几周内完成。你可以每次都写同一次失败经历,也可以记录不同的失败经历。 MMJ9vy4isIt5Q4rjWFOR1KXhq+tp9cEqASxLdicuqx0VBQsdc/0hwgoO1G9EPP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