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完美主义者与最优主义者

让我们来看看完美主义者(拒绝失败的人)和最优主义者(接受失败的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首先我们要理解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完美主义者与最优主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截然不同的。没有一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者或百分之百的最优主义者。相反,我们要把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理解为连续统一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倾向于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一端或另一端。

另外,我们可能在生命中的一些领域是完美主义者,而在另一些领域是最优主义者。比如,我们很容易原谅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上的失误,但如果在情感上,可能一点点不如意就会让我们深受打击;我们或许可以学着接受自己的房子不够整洁,可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求他们表现得完美、无瑕疵。通常,一个完美主义者越关心某样东西,就越可能以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模式行事。例如,当壁球是我生命的中心时,我每次比赛都会感受到极度恐惧;当我把注意力从体育转到功课上时,我同时也会把那种能够使我瘫痪的恐惧感带过去。相比之下,在玩我喜欢的陆战棋的时候,我就不会感到那种令我无能为力的焦虑或者其他完美主义症状,因为这对我来说纯属娱乐(除了和我的好朋友阿米尔玩儿的时候,他是我在陆战棋上的劲敌)。

完美之旅的期望

完美主义者与最优主义者在他们的目标设定或期望上,并没有必然的不同。两者可以有着同样大的野心,同样强烈的达成目标的期望。他们的不同,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失败在通往巅峰的路途中根本不应该存在;达到目标的理想途径应该是最短的、最直接的,是一条笔直的线;任何阻碍他们到达终极目标的事物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障碍、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但对于最优主义者来说,失败在前进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达到目标,恰恰需要经历失败。他们不会把过程看成一条直线,而是会看成不规则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线——通往目标的大方向不变,而沿途要走许多弯路。(见图1-1)

图1-1 两种期望

完美主义者会认为他们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条笔直的线,是不会经历失败的。但这与现实并不相符。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当然,我们大部分人,无论是完美主义者还是最优主义者,都不喜欢),我们都经常跌倒,犯错误,走进死胡同,无数次回头,重新再来。完美主义者所期望的那种完美无瑕的成功之路,对于他自己和他的人生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时,其实已经脱离现实。最优主义者则是基于现实的:他们接受人生道路并不总是笔直平坦,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和岔路。他们的依据是事实和理智,是现实的。

对于失败的恐惧

——完美主义的核心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者受这种恐惧驱使,他们首先要关心的是怎样避免跌倒、走错路、犯错误、做错事。 [1] 他们徒劳地想迫使现实(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符合他们对于人生直线式的期望(不允许失败),就像试图将一块正方形的木头放进一个圆形的洞里。当发现这种努力徒劳无功之后,他们就会因害怕而避开挑战,远离一切有失败风险的事情。一旦真的失败,也就是当他们迟早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以及人性真实的一面时,他们就彻底崩溃了。而这种打击,只会加强他们对于未来失败的恐惧感。

最优主义者也不喜欢失败(没有人喜欢失败),但是他们理解,世上没有其他途径去学习并最终成功。用心理学家谢利·卡森和埃伦·兰格的话来说,这些最优主义者意识到“逆境并不总是坏事,因为这有可能让人有更多选择,获得更多教训,人们在顺境中往往意识不到” [2] 。对于最优主义者来说,失败是一个获得反馈的机会。由于他们对失败不是那么恐惧,因此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当他们在某件事情上失败时,他们会给自己时间去“消化”遇到的问题,并且发掘原因。之后他们会继续尝试,并且会更努力地尝试。最优主义者关注点滴的成长和进步,在挫折中反思并逆流而上,他们会通过一条更加迂回的路线到达目的地,而不像完美主义者那样自始至终执着于那条笔直的道路。由于最优主义者不会像完美主义者那样动不动就放弃,或者被失败的恐惧吓倒,因此他们反而更有机会真正达成目标。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人生最棒的可能(其实也是他们唯一愿意接受的人生)是完全没有失败。相反,最优主义者知道,生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失败不可避免,总是会有很多限制,只有接受它并且从中学习,才是人生唯一的、最好的选择。

关注终点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达成目标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而到达目标的过程(旅途)对他们毫无意义。他们把旅途简单看作一系列不得不清除的障碍,必须想尽办法清除干净以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完美主义者其实就等于忙碌奔波型的人,他们的人生处于残酷的竞争中。完美主义者无法享受当下的快乐,完全被“达成目标”这一无法摆脱的思维吞没。下一次晋升、下一个奖励、下一个里程碑……他们深信,只有在那时他们才会快乐。完美主义者意识到,要把阻碍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把过程看作一个为了到达终点而不得不履行的讨厌的步骤,于是他们尽力缩短过程,减少过程中的痛苦。

在电影《人生遥控器》里,男主人公迈克尔·纽曼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他的人生快进的遥控器,便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作的晋升上,他认为这将使他获得最终的幸福。于是他用遥控器把晋升路上的所有杂事一律快进了过去。他将许多工作中的努力和困难都快进了,但同时也快进了生命中那些日常的快乐,包括和妻子做爱,因为他觉得性生活对于完成他的最终目标而言太浪费时间。在他看来,只要是和晋升没有关系的东西都是多余的。

在迈克尔周围的人看来,迈克尔是十分清醒的。但对迈克尔本人来说,使用这个遥控器的结果是他被自己麻醉了,不是那种手术中为了避免疼痛的几个小时的麻醉,而是一生都处于麻醉状态,这样他就可以避免经历任何过程,在他看来,过程只是他获得幸福的障碍,所以被快进了。其实,迈克尔就像昏睡了一辈子。当然,这毕竟是一部好莱坞电影,迈克尔最终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得到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而这一次,他没犯同样的错误:他选择去体会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快进。最终,他成了一个更幸福、更成功的人。在现实世界里,完美主义者因为只关注终极目标,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一切,并且没有第二次机会。

对于最优主义者来说,他们对于目标的期望可以和完美主义者一样强烈,但他们同样珍惜通往终点的那段旅程。他们知道,道路是曲折不平的,有快乐和满足,但有时候并非如此。和完美主义者不同,他们不会极其看重结果,并因此无视生命中其他一切事物。他们清楚地知道,生命其实就是由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点一滴组成的,面对展开的生命长卷,他们想在全程中完全保持清醒。

“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

完美主义者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事情只分为对或错,好或坏,最坏或最好,失败或成功。当然,无论是从道德观念来看还是在体育项目里,能分辨出对或错、失败或成功都是有价值的,但完美主义者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于,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衡量事物的标准。在他们的眼中,没有过渡环节,没有偏差,没有复杂的特殊情况。正如心理学家阿舍·帕赫特所说:“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只存在连续统一体上的极端状况,他们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 [3] 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拥有“全有或全无”极端思维的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当我练壁球时,我的决心是完全像冠军一样训练,我所看见的唯一一条其他出路,就是干脆不练。我唯一看重的就是冠军奖杯,我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比赛的乐趣。每当比赛时我都会感受到过度的压力,特别是到了决赛的时候,因为我的一切,我全部的自我价值,都系在赢得每一分,以及每一局、每一场比赛上:我要么是冠军,要么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对于被这种极端思维控制的人来说,在通往终点的笔直的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偏差,无论多么微小,多么短暂,都是一种不幸的失败。

我并不是说最优主义者完全不在乎输赢、成败、对错,因为这也是连续统一体上正好相反的“极端”的可能情况。 [4] 但是最优主义者认识到,虽然这些标准是存在的(你在比赛中赢了或输了,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成功了或失败了),但是在两个极端中间,还存在着许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必需的,并且它们本身价值非凡。一个最优主义者,绝对可以看见我在盲目模仿加希尔·汗时所看不见的:在“像世界冠军一样训练”和“干脆不练”中间,我还有许多其他选择,而当中的很多选择是既健康又适合我的。一个最优主义者在不算完美的表现里,也可以找到价值和满足,也就是“幸福”。这是我作为完美主义者无法得到的。

防御性

和失败一样,批评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暴露缺点的威胁。由于完美主义者具有“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因此他们会把每一次批评看成世界末日,看成对他们自我价值的危险攻击。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在被批评时变得极有敌对性,并因此看不到批评里的任何价值,以及从中学习的可能性。

哲学家米赫内亚·莫尔多维亚努认为,“当我们说,我们想知道真相时,我们其实是想说,我们是对的”,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真实写照。和许多人一样,完美主义者也会说他们想从别人身上学习。但是他们不愿意付出任何学习的代价,比如承认自己的不足、缺点或错误,因为他们最关心的便是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在完美主义者的内心深处(或者,不一定那么深),他们非常清楚,他们的对抗性、防御性行为只会伤害他们自己以及减少他们成功的机会,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全部理解方式,又使得他们很难做出改变。有两种心理机制引发了这种防御性,这两种心理机制是自我肯定与自我确认。 [5] 自我肯定是指希望自己和他人积极看待自己;自我确认则是指希望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即认识一个真实的你(或你认为的真实的你)。然而,这两种机制往往是有冲突的。比如,一个低自尊的人可能会希望他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好(自我肯定),但同时又希望别人像他自己一样能看到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说,知道他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自我确认)。虽然这个人希望自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但他的低自尊又让他感觉自己是无价值的。最终,为了感觉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便是真实的自己,他还是想被别人认为是无价值的。自我肯定与自我确认都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而当这两种力量发生冲突时,到底哪一种会占上风,则取决于个体和具体情况。

对于完美主义而言,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认趋于一致,便产生了极为强大的防御性。完美主义者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好(自我肯定),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将自己完美化来避免批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认知(也是唯一他们能接受的认知)就是完美,而他们也会尽可能地说服别人相信,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是对的(自我确认)。他们会不顾一切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认知,也不允许任何批评让他们看起来不够完美。

相比之下,最优主义者乐于接受建议,他们能够认识到反馈的价值,无论这些反馈来自失败还是成功,来自他人的赞扬还是批评。虽然被指出缺点时,人们往往会不高兴(大部分人不喜欢被批评,就像大部分人不喜欢失败一样),但他们依然会开放地、诚实地思考这些批评是否有道理,并自问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并自我提高。由于他们认可反馈的价值,因此他们会主动寻找反馈,并且对那些愿意指出他们缺点和优点的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挖掘缺点

亨利·戴维·梭罗说:“那些缺点挖掘者,即使在天堂里也一样可以找到缺陷。” [6] 完美主义者对于失败的恐慌,使他们总是关注一个杯子里空着的一半。无论他们多么成功,他们的缺点与不完美都会让他们觉得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完美主义者纠缠在挖掘缺点和“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里,甚至会把半空的杯子看成全空的:挖掘缺点使他们看到空着的一半,而“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又把这种态度推向极端,似乎杯子是完全空的,他们看不到有水的一半。他们有一种幻觉,觉得笔直的路线是可能的,过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使他们对完美路径上的任何偏差和不完美都保持警惕。完美主义者不断搜寻缺陷,并真的发现它们,当然——就算是天堂也难逃一劫。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对于不同的头脑,同一个世界可能是地狱,也可能是天堂。” [7] 我们对世界的主观解释,决定了世界在我们眼中的样子;我们所关注的内容不同,所以我们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比如,比较糟糕的体育成绩或学业成绩被完美主义者视为灾难,还可能导致他们逃避日后的挑战;而最优主义者不同,尽管他们也会因失败而沮丧,但他们更多地把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失败可以促使他们更努力地投入,而不是令他们彻底崩溃。最优主义者通常是价值发现者,他们会在黑暗中寻找一线光明,会把酸涩的柠檬做成微甜的柠檬水,会看到生命里光明的一面,并且不会挑剔作家们使用的那些陈词滥调。由于最优主义者拥有把挫折变为机会的才能,因此他们在一生中时常保持乐观的态度。

然而,虽然最优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倾向于关注潜在的益处,但他们仍然知道,并不是每一个负面事件都能带来积极的好处,毕竟这是一个充满错误的世界。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事件的消极反应和情绪,恰恰是最合理的。一个完全看不到消极面的人,只是在盲目乐观,他们和那些只看到消极面的人一样,是不现实的。

苛刻

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他人,完美主义者都非常苛刻。当他们自己犯错或失败时,他们很难原谅自己。这种苛刻的态度来自他们的一个信念:一生中都顺利、不摔跤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也是值得期待的)。所有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犯错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于是,他们认为对自己苛刻便是对自己负责任。完美主义者在负责任的观念上,也有着不健康的极端态度。

最优主义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从失败中学习,但他们同时乐意接受错误和失败,犯错误和体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最优主义者对失败的理解要深刻得多,他们也更愿意原谅自己的过失。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苛刻,以及最优主义者愿意原谅自己的态度,会延伸到他们对待他人的方式里。我们对待他人的行为往往体现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友善和富有同情心的行为,通常会转化为对他人友善和富有同情心的行为;反之亦然,对自己苛刻的人一般也会苛刻地对待他人。

刻板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能通往他们心中所向往的地方的只有一条路,并且是笔直的。他们为自己设定的道路(对待他人也是一样)是僵化的、不能变通的。就连他们表达自己意图的语言,如应该、不得不、必须、必将,都是绝对化的、充满大道理的。

在完美主义者的决策过程中,个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把个人感受看成有害而无益的,因为感觉的可变性太大,经常不稳定、反复无常,无法符合他们“必须”“不得不”等教条思维。意外是危险的:未来本应该是可以被预知的;改变是敌人:顺其自然和即兴发挥过于冒险;玩乐心态是不允许存在的,特别是在他们重视的领域,除非各方面已经被提前清晰而严格地界定。

完美主义者的刻板思想主要(至少一部分)源自他们强大的控制欲望。完美主义者总是试图控制自己生命中的各个方面,因为他们害怕一旦交出一点点控制权,自己的世界就会开始失控并开始瓦解。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其他方面,他们都喜欢自己亲自完成所有事。他们通常不愿意相信别人,除非他们能确认别人可以完全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这种对失去控制权的恐惧与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是密切相关的。

刻板思维还在其他方面显现出来。假设,有一个人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每周工作至少70个小时。他在公司做得并不开心,而他心里很清楚,曾经最让他满足的工作,是他大学的一个暑假在餐厅里的一份工作。但是他拒绝改变行动计划(他还很有可能拒绝承认自己其实是痛苦的),继续向成为合伙人的梦想前进。无论代价是什么,他都拒绝放弃他的目标,拒绝在成为合伙人这件事上遭遇“失败”。

最优主义者也会替自己设定有野心的目标,但和完美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会将自己束缚在这些目标上。比如,他可以决定继续投入时间和努力去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但可以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适当宽松一些;甚至拿出一点儿时间来认真想一想,是不是开一家餐厅才是他的正确选择。

换句话说,最优主义者不会去依靠一张死板的地图来规划自己的方向,他们更喜欢使用一个会动的指南针。指南针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去面对曲折的旅程,去走蜿蜒的小路。他们有非常清晰的方向感,同时也充满活力,具备适应性,愿意接受不同的选择,能够带着好奇心去应对未知的曲折和往复。因为他们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他们会更灵活,不会没有主心骨,愿意接受各种可能性,但并非漫无目标。

表1-1 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的不同表现

反思 你有完美主义者的特征吗?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jWiRjPDg4xGMWg0J6v2YMHZz2XE4fEGN953LPbWZGtCRA+t2kKmsmnYs1eVZo+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