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对未来大学4年有什么期待?
蓁蓁 大学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新的开端,我觉得我应该利用好大学的机会,弥补一下自己之前在学习以外的不足。
但是偶尔我也会觉得,会不会我这个暑假玩得太开心,到了大学发现大家都学了很多东西,我什么都不会,所以我还列了一点书单之类的。
陈瑜 那种自律已经融入你的血液了,或者说那种危机感。
蓁蓁 对,我觉得是危机感。我不是很自律的人,我是那种为了做到一件事情,可以狠下心来逼自己的人。
但如果这两天没有什么事,我真的可以做到躺在床上天天睡到10点,然后拿起手机玩到下午。
陈瑜 过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感受?
蓁蓁 我觉得很放松,真的什么事都没有。但是我觉得如果长期这样的话,我就会又产生新的焦虑,会觉得这样生活是不是太空洞、太空虚了,是不是不太好。
对现在这种放松的状态,其实也不是很满意,我不能从现在开始就一直这样放松下去。
陈瑜 你对自己的状态满意过吗?
蓁蓁 好像没有,总是会有那种“但是”,比如“这次考得还可以啊,但是……”。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反思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陈瑜 反思下来觉得是什么问题?
蓁蓁 我觉得很大的问题,就是我没有办法以平常心面对结果上的失败或者成功。
我一直在担心、害怕失败,但是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按之前老师的说法,“你一直太担心失败,但是你真的从来没有失败过,所以你就没有办法体会真正的失败是什么感觉,所以你就会一直觉得它很可怕”。
陈瑜 现在应对的心态和能力会更强一些吗?
蓁蓁 我觉得暂时还没有吧,这种事情真的没法想,没法想。
陈瑜 没有人一辈子一帆风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总会有意料外的失败要去遭遇。
蓁蓁 对啊,所以我现在也在想这个问题。
尽管大家都花费了这么多心思在高考上,但总会有人失败,总会有人成功。成功的人可能真的在之前付出的努力比失败的人更多,但感觉即使真的失败了,好像也不像他们想象的“天都塌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就在想,那样会不会又是一种新的机会呢?
蓁蓁生活在一个非常极端的环境中,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在这种极端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些共同特征,他们会形成非常强的竞争感——绝不能落后于别人,学校对他们来说就是竞技场。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具有强迫性的人格特点。这种强迫人格特点有时候显示出来的是好处,比如孩子显得非常自律,但是自律过度了,强迫人格的反面就要表现出来了,就会容易形成强迫症。
现在,带有强迫症状的孩子也开始多起来。时间长了,强迫人格形成了以后,他们是不会让自己放松的,一旦放松两天,就会批判自己,神经像失去了弹性一样,只能整天绷紧。
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不能面对失败,如果遭遇了失败,会没办法释怀。我们有时候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旅途中,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像在课堂里读书那样,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走向社会之后,如果收获的不是理想的结果、最佳的结果,他们将如何面对呢?这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都是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的。
所以学校也好,家庭也好,如果教育环境对于孩子过度约束、过度规则化,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尤其像蓁蓁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给她做很细致的时间规划,精确到每小时干什么,并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干成,那她自然就会形成强迫人格。
这就是教育环境塑造的结果,涉及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要张弛有度,什么事情一旦做极端了,就会产生极端的结果。教育不能一味地宣扬竞争,教育更应该告诉被教育者的是合作,合作才是人类生存的本质特征。不管是家庭教育者还是学校教育者,都要有这样的理念,而这点恰恰是我们非常缺乏的。
实际上,蓁蓁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她带来的困扰,她可以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如何摆脱不能面对竞争失败的问题——这是她将来成长中的课题。
还想说一点,我们见到学业成绩一流的学生没有一流的胸怀、一流的眼界,没有展开对世界、对人类文明、对建立更高宇宙观的思考和探索,这是有些可惜的,因为这类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往往都是高于同龄人的。真希望他们的眼界和心胸也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