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画画是你热爱的,在这个事情上,功利化的想法会弱一些吗?
蓁蓁 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所以去学了。一开始我没有把考试作为目标,就一直画得很快乐。但是再到后面,我想拿它考试的时候,它又成了一个新的焦虑的根源。
所以到后面,我就总结出来了,根本原因不是我喜不喜欢它,而是一个事情进入了竞争体系,为了应试,我觉得我会背叛自己的喜欢。
陈瑜 你是一个竞争感很强的人吗?
蓁蓁 我的好胜心比较重,从小好像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是比较争强好胜,不可以容忍自己做的事情不好或者比别人差。
陈瑜“不能比别人差”,这个想法从哪里来的?
蓁蓁 我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是跟家庭教育观念有关。我爸妈看到了我有学好的潜力,所以他们就希望我不要浪费,希望我能够尽善尽美。
毕竟考试是需要排位的,大家都考100分没有用,你考第一名才有实质作用,所以慢慢地我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陈瑜 高中之前,名次一直非常靠前,也有危机感吗?
蓁蓁 有,因为你要想办法保持住它。那种危机感是很自然的,即使你考得很好,你可能也还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完美的地方,你就会很在意。
陈瑜 在意之后,会怎么做?
蓁蓁 我们家的习惯一般是大考完拿到成绩条之后,就开一个总结会,有点像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那种感觉。
比方说我这次考了全年级第二名,那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可能就是因为我的英语或者数学差了这么一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会专门针对这门科目,制订一个更详细的计划,在下半个学期把这门搞好,让我能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不说真的非得考第一名,但起码这一科要能看到显著的进步。
陈瑜 那补课多吗?
蓁蓁 不多,但我爸爸妈妈让我在家学习,达到补课的效果。每天做完作业大概是9点,然后听英语、复习、预习、做数学和物理,差不多12点睡觉。
我也没有办法不学习,我反而觉得补习的同学会比较轻松,因为起码他们可以在路上或者在补习班间歇,跟小伙伴玩得很开心,但是我就不行。
陈瑜 双休日也是这样过?
蓁蓁 对。
陈瑜 寒暑假也没有时间玩?
蓁蓁 没有。出成绩之前,就是老师改卷子那两天是可以玩的,就像过了个周末。
陈瑜 过年呢?
蓁蓁 一般可以从大年三十玩到初二、初三,反正就三四天。
陈瑜 所以一直是全力以赴的状态。
蓁蓁 对。可以这么说吧,主要还是以“勤能补拙”的方式学习。
陈瑜 小时候渴望玩吗?
蓁蓁 渴望啊,但一般都会被拒绝。我们家的规则比较明确:三天以内的小长假,不可以出去玩;三天以上的长假,可以跟同学去看个电影什么的。
但是去之前,我爸妈可能会说教一番,“你这两天都出去玩了,那你回来就多学一点吧”之类的,所以久而久之,我就会觉得这样子跟他们拉锯其实挺烦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算了吧。
小学的时候,考得好的话,老师会让我免做寒暑假作业。爸爸妈妈一开始会说,老师免你作业,如果你不做的话,就是你不努力的表现。到后面他们会说,如果你真的没有做,而你的竞争对手偷偷做了的话,那你不就吃亏了吗?
所以我后面就会以这样的理由,来不断地给自己洗脑,没有玩也没有关系,反正我把学习学好了。
陈瑜 你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达到他们满意的状态了吗?
蓁蓁 其实也没有。我觉得网上的段子说得挺对的,我爸妈出门之前看见我拿着手机,如果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我还拿着手机,他们可能就默认我在他们出去的这一段时间都在玩手机。
陈瑜 你觉得这个状态是合理的,还是说你也有过反抗?
蓁蓁 我不觉得这个状态很合理,我小的时候是会反抗,觉得这样很累或者我不想学。我爸妈会觉得,如果我不努力学习,以后会后悔现在没有听他们的话。
但是比较大一点后,到了初中,我就有很明确的目标,我要考一个好高中,到了高中,我要考一个好大学。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反正结果是好的,过程不合理一点也没关系,不要追究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我要是在家里面那么搞来搞去,只会让氛围变得很差。
陈瑜 从外在推动,变成了你自己内在也愿意进入轨道了?
蓁蓁 对,就是“卷”起来了。
陈瑜 优等生的日子快乐吗?
蓁蓁 我觉得没有很快乐吧,我开心的时候其实也比较少,大部分时候还是处在比较高压的状态。
我拿到艺考合格证是个工作日,我差不多只开心到那个周末,然后就开始担心了:万一艺考通过了,结果文化课考试出了什么差错怎么办?然后,我们全家就陷入了一种新的恐慌。
陈瑜 你意识到这点后,会做一些改变吗?
蓁蓁 会,那时候我经常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尝试过一些疗法,希望能缓解我的这种强迫性思维。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办法自己做到,这个事情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困扰,一环套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