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份的视角看待世界会引发社会问题,对警方维护治安过程中持有的偏见虽非其唯一体现,但却是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不幸的是,身份认同的视角不仅影响第三方如何判断警察的行为,也影响了警察如何评判民众的行为。以下仅举一例说明: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2011—2018年近一亿次“警察拦停汽车”的情况,以确定有关种族身份的视觉信息如何影响警察的决策。
白天,警察更容易看到司机的种族身份;日落后,警察很难看清司机属于哪个种族。这很重要,因为许多执法判断是在事情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的。司机是否违规驾驶?某人是否形迹可疑?司机是不是和某通缉犯相貌相似?警察做出此类微不足道的决定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若某人的肤色会影响警察做出是否让此人靠边停车的决定,那么“警察拦停汽车”在白天因种族导致的区别对待应该比晚上更多,因为晚上更难区分司机所属的种族。这其实也是研究人员的发现。与白天相比,黑人司机在天黑后被要求“靠边停车”的比例更小。在“黑暗面纱”的遮盖之下,警察所做的决定较少受种族偏见影响。他们不能再使用种族身份和刻板印象来弄清原本不明确的信息。
研究小组还分析了警察对某人的汽车进行毒品或武器等非法物品搜查的决定。这里也发现了种族偏见的证据。例如:在市级警察局,被警察拦停汽车并被搜查的司机中,黑人司机所占的比例是9%,西班牙裔司机为7%,而白人司机仅占4%。
然而,当警察执行搜查时,实际上警察在白人司机的车上发现违禁品的概率更高。在同一批警察局中,他们搜查的白人司机中有18%藏有非法物品,而仅有11%的西班牙裔司机和14%的黑人司机会出现同类情况。因此,如果警察拦停黑人司机,他们藏有非法物品的可能性要低于白人司机。但由于黑人司机被拦停的次数要多得多,所以他们更容易被捕。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警察的心理偏见影响了他们每天决定该拦停哪位司机以及对谁进行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肤色成为他们利用的视觉信息,并决定了他们如何解释和处理其他信息。
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身份是造成问题的部分原因,但也能提供部分解决方案。例如,最近在芝加哥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增加警察群体的多样性极大地改变了警察群体的执法行为。
黑人和西班牙裔警察比白人警察更少拦截汽车和逮捕司机,也更少使用暴力,在他们与黑人平民之间的互动中尤其如此。当研究人员仔细检查数据时,他们注意到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多样化的警察组合减少了对黑人平民轻微违法行为的关注。在情况不明确的场景中,基于身份的暗示最有可能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和判读。
这些数据非常具体地阐释了代表性很重要的原因。就警方而言,警察群体的种族民族越多元化,就越能代表他们管理的社区,从而有助于减少种族差异导致的激进执法。这些警察能通过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也由此改变了警察群体判读和处理不明确情形的方式。
我们相信,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情形和机构。我们的身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身份揭示了许多事实,但也让许多事情变得模糊。如果我们专注于一件事,就会不可避免地错过另一件事。更糟糕的是,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偏见。虽然我们很容易看出别人的感知经常犯错,但常常看不到自己的身份视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经历的。
研究人员将此称为“偏见盲点”,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组针对661名美国人的研究发现,超过85%的人认为他们持有的偏见少于一般民众。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持有的偏见高于平均水平。从体育赛事到警方执法等一切事情,我们了解到身份塑造了我们对事物的判读,我们应该就此进行深思。在草率地得出结论前,我们不仅应该去反思我们潜在的偏见,还要将“事实上我们通常无法看到这些偏见”这一现象纳入思考中。
在本章中,我们大篇幅聚焦于身份塑造感知的方式,部分原因是:认识到我们自身存在的偏见是找到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研究群体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信念,并且关键的是,探索我们如何建构追求准确性及真相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