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身份与食物

1992年上映的电影《我的堂兄文尼》中,乔·佩西饰演的纽约市律师文尼为他衔冤负屈、因谋杀罪受审的堂弟辩护。这位自以为是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从纽约前往亚拉巴马州,试图体验美国南部的乡村文化。在电影关键的一幕中,佩西来到当地一家小餐馆,他在那里了解到食用粗玉米粉是美国南方人身份重要的一部分。将粗玉米粉煮到恰到好处需要20分钟,而美国南方人的骄傲让他们不屑于吃速溶粗玉米粉。

没过多久,佩西扮演的角色文尼在法庭上询问检方的一名证人——一位名叫蒂普顿的美国南方人。蒂普顿说,在他刚准备做早餐时看到文尼的堂弟走进了一家商店。5分钟后,蒂普顿准备要吃早餐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

“蒂普顿,你早餐吃的是什么?”文尼问道。“鸡蛋和粗玉米粉。”蒂普顿答道。凭着新了解的南方烹饪知识,文尼知道传统的粗玉米粉不可能那么快煮熟,所以他问蒂普顿早餐是否吃了速溶粗玉米粉。这是对蒂普顿这位南方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极大的侮辱和冒犯!此刻,证人要么承认他的证词有误,要么承认自己背叛了南方传统,吃了较差的速溶粗玉米粉。

一个无辜之人的生命悬而未决。

法庭里挤满了街坊邻里。在法官和邻居面前,这位证人决定必须捍卫自己的南方人身份,即便这表明他提供的时间线不能被采信。蒂普顿挑衅般地声明:“‘没有自尊的’南方人才食用速溶粗玉米粉。我为自己只吃传统的粗玉米粉感到自豪。”

有人会为了捍卫自己喜欢吃的粗玉米粉而承认提供了虚假证词吗?也许不会。但这绝不是与粗玉米粉有关,而是关乎身份。由于文化传统往往与饮食紧密相关,因此对许多人而言,他们的身份与食物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

人们环游世界,品尝各国美食。但即便只在一国游览,人们也能体验到各种各样的风味、口感、食材以及烹饪传统。在美国,不同地区的烹饪偏好存在巨大差异。纽约人认为他们的比萨是全国最棒的,费城人喜欢尽情享受他们著名的奶酪牛排,加州人总被习惯性地认为会津津有味地吃牛油果吐司,而美国南方则因粗玉米粉、黑眼豌豆和美味烧烤而闻名。

我们从《我的堂兄文尼》中汲取灵感,决定研究南方身份与人们的饮食体验之间的联系。人们对粗玉米粉的偏好与南方身份之间的关系有多深?我们想知道,提醒人们他们的南方身份是否会引起他们对其传统食物的垂涎。

在莱尔·哈克尔领导的一系列实验中,我们招募了超过250名南方人受试者,旨在探究他们的身份和食物偏好之间的关系。 我们注意到的第一点是,我们采集的南方人样本中,他们对南方的认同程度差异性很大。尽管许多人告诉我们认同南方是他们身份的核心部分,但同样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和南方地区的联系很弱甚至没有。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讨论的,这种差异在群体中很常见。例如,一些学生非常认可自己的大学。他们会穿学校代表色的衣服,会参加大学运动会,还会极为自豪地谈论自己的学校。但其他的学生对自己学校则怀着一种矛盾情绪,甚至会主动断绝与学校的联系。

我们要求这些南方人告知他们与南方之间的联系,并要求他们对一些食物(包括炸鲇鱼和黑眼豌豆这些具有南方特色的食物)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他们认为该食物与南方身份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他们对每种食物的喜爱程度。我们想看看他们的身份认同程度,和他们与南方地区以外的食物相比更喜欢南方食物的程度,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正如我们预测的那样,人们对南方的认同程度显然与对他们对南方美食的偏好相关。仅仅出身于南方这一点并无法决定人们的食物偏好,对南方的认同感才是关键所在。这些自豪的南方人理所当然地对比萨、金枪鱼三明治以及其他地方的食物不太感兴趣。对于食物偏好而言,身份很重要,因此,食物不仅仅代表着卡路里,还更多地代表着一种情感共鸣。

但纵观我们的实验,正如我们发现的那样,身份并非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这是南方人惯有的文化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这一面“自我”时刻都处于活跃或发挥作用的状态。就像银行家在其银行家身份被激活时,他们会表现得更不诚实,我们猜想若南方人的身份得以激活且他们实际在乎这一身份时,他们对食物的口味会更偏向南方。

在第二项研究中,我们招募了一组新人。我们对其中一半受试者通过以下方式激活其南方人身份:他们需要描述两件南方人常做的事、两件他们擅长的事,并且分别列举南方人正面和负面的特征各两个。另一半受试者则需要描述他们作为个体会做的事情,以及他们认为自己身上具有的正面和负面特征。这些问题旨在激活两组受试者的南方人身份或个人身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否会改变他们的食物偏好。

相较于那些个人身份处于激活状态的人,南方人身份处于激活状态的人会更喜欢粗玉米粉、羽衣甘蓝及其他南方佳肴。若鼓励人们视自己为个体并专注于自己的个性特征,他们就不会因其南方身份而对南方美食表现出明显偏好。

我们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进行的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我们与卡尔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沃尔合作。他在加拿大的拜沃德市场——加拿大最古老的公共市场之一——设立摊位,让路人比较新鲜蜂蜜和枫糖浆之间甘甜滋味的区别。

虽然这两种糖都十分甜蜜黏稠,但只有枫糖浆才是加拿大身份的象征。毫无疑问,正如枫叶处于加拿大国旗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枫糖浆对加拿大人而言也非常重要,加拿大甚至因此将枫糖浆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以防突发性短缺(并非玩笑之言)。一如曲棍球和海狸,枫糖浆也被视为国家宝藏。

我们对加拿大受试者进行味道测试时,他们的反应与他们的南方邻居——美国人的反应大致相同:他们更喜欢与文化遗产相关的食物(在本测试中是枫糖浆),但得出此种实验结果有一个前提:我们要先激活他们的加拿大人身份。思忖自己的加拿大人身份会让他们更垂涎美味的枫糖浆而非蜂蜜。

我们的研究表明,激活身份可以影响人们喜爱的食物的种类。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美食餐厅会努力营造正宗的体验氛围:希腊餐厅可能会用帕特农神庙的画像装饰墙壁,而韩国烧烤餐厅会播放韩国流行歌曲,如此种种都能加深食客对与这些文化相关的菜肴的垂涎之心。

这不仅仅限于成年人(或韩国流行歌曲的狂热粉丝)。孩子们也有他们的社会身份,并且类似的身份提示也会指引他们如何饮食。针对幼儿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年仅1岁的孩子就已会使用社会身份的提示决定吃什么。当婴儿在两种食物之间选择时,他们会选择说母语的人认可的食物,而对说外语的人认可的食物并不是很有兴趣。

自幼时起,人类对自己身份的提示就非常敏感了,而语言似乎是两者共享纽带的最强大标志之一。这是惊人的发现,因为人们很难将1岁的孩子当成美食家,关于吃什么,他们需要向成年人寻求指导。然而,似乎在他们有能力理解其他许多事情之前,就已经凭直觉明白了食物和身份之间的联系。

这项研究揭示了身份如何塑造我们的食物偏好,甚至塑造我们的饮食习惯。但对于不同身份如何塑造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这一问题,该研究只触及了表面。我们相信,这些偏好远非单纯的渴望,而实际上会更直接地塑造人们的基本认知,甚至影响人们的嗅觉。 hhwQ6i8N249dY0ues8baGDn0pHJINZ15hfozPBhq4BHOnYgOnzIRThWYeKM/IKp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