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学会掌握和按下优势开关

一次经典的父母内疚时刻

在我们的儿子尼克8岁生日时,我们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他非常喜欢这辆车,每天放学以后都会骑。马特在前门的一侧腾了一块地方放自行车,尽管我们反复提醒他要把自行车放在该放的地方,但尼克似乎总是记不住,总把自行车放在门口。

尼克过完生日几周后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尼克的自行车又像往常一样在门口放着。这小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记性?我一边这样想,一边进了屋。进屋后,我一脸不悦地要求尼克把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第二天,当我的车驶进门前的车道时,发现自行车又一次停在了门口。不是吧,又这样?这看起来就像《土拨鼠之日》中的场景。尼克从他的房间走出来,笑容灿烂地跟我打招呼,但他还没开口,我就厉声说道:“你得学会把你的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去,我不想一遍遍提醒你!”

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于是我就经历了那种经典的父母内疚的时刻。我刚进屋,还没与孩子打招呼,就忙着指出他有什么事情没做好。我们整整一天没见,回家本该是欢欢喜喜的,我的做法最终却让双方都不愉快。尼克因为没有把自行车放好而觉得沮丧,我则为自己责备他而难受。解决双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我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啊?没错,我很失败。

为什么我们擅长注意孩子做错了什么

在一次与家长谈话的问答环节中,一位母亲问道:“你们说的是关注孩子的优势,那有没有一种教养方法是从注意到孩子的缺点出发的?因为我真的是特别擅长发现孩子的缺点!”我听完以后哈哈大笑。

在第一章中,我提到了,关注负面乃是人之常情,遗憾的是,成为父母的喜悦和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奇迹般地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确实擅长注意到孩子做错了什么,并进入相应的负面机制。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大脑里有4种容易诱发这种状态的机制,我们现在来看看这4种机制,运用我在本章中介绍的专用工具,你就会逐步让自己切换到优势教养这种更积极、更高效的机制上。

4种消极机制

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4种消极机制。

选择性关注

假设你被要求看一个短视频,在短视频中六个人分为两组传球,其中三个人穿着白色短袖衫,另外三个人穿着黑色短袖衫,你的任务是记住穿白色短袖衫的那一组传了多少个球。

在游戏进行到30秒的时候,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现在了画面里,面对镜头,拍打自己的胸脯,然后走出了画面。

这个毛茸茸的家伙在画面中停留了整整9秒钟,这当然是非常抢眼的,你甚至会忘了数传了几个球,对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有50%观看短视频、记传球次数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大猩猩。

这种现象被称为“非注意盲视”,它的出现是因为人们主动(即有选择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视了其余所有的事情。当我一到家就因为自行车的停放而呵斥尼克时,我就表现出了选择性注意:对尼克做的所有事情视而不见,只看见了那辆自行车。

选择性注意是我们的大脑过滤输入信息、避免信息过载的一种方法。任何时候,我们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都比我们能处理的信息多得多,通过选择性关注某一方面,大脑得以理解世界,但代价是忽略了其他方面。

我们来做个实验:30秒之内,拿着这本书(或者平板电脑),但不要读里面的内容,而只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拿着这本书(或这个设备)是什么感觉上,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手上。你拿的东西有多重?是重还是轻?你觉得它的表面是冷的还是热的?是柔软、易变形的,还是尖锐、不易变形的?

好了,时间到,现在请让注意力回到我的文字上,你可能觉得有点儿分心,因为你的大脑还在处理我刚刚让你注意的所有信息:重量、温度、质感等。在某种程度上,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意识到了这些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不刻意去想这些你也可以拿着书不让它掉下来,并且总是每隔几分钟就下意识地调整手的姿势以免手太累了。你对书的物理属性的认识很快就隐入潜意识中,因为你在全神贯注地看我写下的内容。(顺便说一句,多谢你的配合!)

选择性注意是进化的产物,大脑的这一特征确保了我们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能够正常工作,但现在我们应该认清它的缺点。我们的过滤系统高效却并不完美,所以我们经常会错过重要的信息,而这些重要信息可能有助于我们评估周围发生的事情。

有效利用选择性注意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意识到其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选择我们的关注点,比如关注孩子的优点,而不是他们的缺点。

选择性注意并不总是消极的,但的确有很强的干扰性。当我备孕时,我觉得好像跟我在同一所大学上班的女性都怀孕了,其实不然,这个地方的繁殖力并未异常增长,基因实验室的人也没有在我们的饮用水里不慎撒入什么东西,这只是因为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群中那些怀孕的女性身上,因为我满脑子都想着怀孕。我们的大学里当然没有出现婴儿潮,只是我自发地觉得婴儿的数量增多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这种选择性注意进行引导。

负面偏见

大脑的构造本身就让我们容易忽视孩子的优势,简单说来就是,我们身体的机制会让我们更快更经常地看到坏的方面,而不是好的方面。这种负面偏见太过自动化,它往往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在起作用了。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参与者戴上了可以记录他们大脑皮层活动脑电图的头套。他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图片,一些是积极的,一些是消极的,还有一些是中性的,这些图片快速地在电脑屏幕上一闪而过。当消极的图片出现时,参与者的脑电活动十分明显,这一反应甚至在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看见了这张图片时就已经发生了。我们的大脑对视觉刺激的处理如此迅速,没有进行任何复杂的思考。换言之,我们的负面偏见在自己尚未察觉时就已经发生了。

负面偏见到处都是,甚至是性格最阳光的人都有科学家所称的“积极-消极不对称”,会更加注意负面的信息而非正面的信息。

因为这种偏见发生在信息处理的基础层面,所以它体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我们如何在关系中建立起信任,以及我们如何学习。当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你会自发地关注他让你不甚满意的地方,这种不对称会持续很久:这个人要做更多好事才可以抹去初次的坏印象,而抹去一个好印象只需几件坏事就够了。恶名易留,美名易失。

你可能觉得我们吹毛求疵的特点简直是根深蒂固。没错,确实如此。但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负面偏见的背后有着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它让我们免于受伤害。想象一下我们那些没有负面偏见的先辈,哦,算了吧,你想象不出来,因为他们的基因没有能够进入基因库中。他们被那些他们未能及时察觉到的捕食者追得精疲力竭,被扑杀、被顶伤、被毒物蜇到、被咬到,或者干脆被赶尽杀绝,所以他们的生命非常短暂。他们的基因随着他们的消亡而消失,所以我们的负面偏见愈发根深蒂固了。

尽管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长着獠牙的野兽了,但负面偏见与选择性注意一样,也有好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内置的安全摄像系统,一旦发现潜在的威胁,它就会聚焦这个区域,像警报器一样发出警报。我们都有过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安的经历,这是负面偏见在提醒我们注意环境中的威胁。

而负面偏见的消极影响在于,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它让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消极行为,看不到他们的积极行为,它让我们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只看到了很有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假设一个十年级的孩子回家时,他手里的成绩单写着:A+,A,A,A,D。换言之,他80%的科目成绩都很好,20%不太好。你会关注哪一个科目?你觉得哪一个分数会是当晚餐桌上的讨论话题?理论上来说,D应该占据20%的谈话时间,实际情况却不然。

你可能会想:嗯,我们当然应该注意D,因为这是需要提升的方面,也是可能影响到孩子上大学的一门课程。你想得没错,但问题是,当我们给予了D不成比例的注意力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此关注这一低分科目会让孩子进步吗?倘若我们既与孩子讨论了D,也对他取得的成功给予了4倍的关注会怎么样?假使我们教会他把学好某些科目的能力应用到别的科目上,让他不至于学得这么吃力,结果会怎样呢?

从优势出发的方法正是如此。关注孩子的强项让我们有机会分析他在这些高分学科上的投入,研究哪些学习模式可以用到他得了D的这门课上去,而不是急着批评孩子。

现在我们假设一个男孩回到家里,他的成绩是:D,D,D,C,C。他在学习方面没有什么天分,甚至对上学都不是很感兴趣。他不打算走上漫漫求学路,他感兴趣的是健身,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私人健身教练。我们假设,为了让他有机会进入一所有助于他走上梦想的职业道路的学校,他需要使自己的平均分达到C——他确实需要把自己的平均分拔高一些。但是,他不像是我们第一个例子里的孩子,他没有一门课学得好,也就没有自身学习上比较成功的地方可以借鉴。

但他还是有优势的,他是个不错的运动员,还是一支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在他的队友和他指导的球员们眼中,他是个很好的团队领导者,很投入,很守纪律。安排比赛战术并组织练习需要组织能力和毅力,他花了很长时间组织球员参加培训,自己也坚持每天进行个人健身。帮助他了解自己是凭借哪些优势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的,可以让他认识到如何把这些优势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他可能得不了A,但只要他努力、有计划、肯坚持(看得出来,这些他都可以做到),他一定可以把那些D变成C。

这并不是说只要乐观就能成功。我们的负面偏见确实扭曲了现实,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现实:每个人都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优势往往被匆匆略过,以至于我们没能好好利用它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投射

现在说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我们更容易看见别人身上的缺点而非优点,但我们很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

毫无疑问,积极的自我认知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而消极的自我认知则让我们感觉很不好。所以我们就发展出了一种方法来过滤我们自身消极的一面,放大积极的一面。当积极的自我认知遭到怀疑时,我们会立即修复积极的自我认知,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防御机制”。投射,或者说推卸责任,就是一种防御机制。

在投射机制下,我们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弱点转移到别人身上,就像是老电影放映机把图像投射到屏幕上一样,心理学层面的投射是指,我们把自己的负面形象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这样我们就自欺欺人地认为看到了别人身上的消极品质,从而使积极的自我认知得到修复。

投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而且多数人的确没有意识到),就极易落入投射的圈套。当看到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表现出一种我们厌恶的品质时,我们就会突然发火。我们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在帮助孩子,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不愿要这样一面镜子,投射出(我们担心会是丑陋的)自我。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特别糊涂、健忘,而且毫无条理可言。我把地板当成衣柜——我的“地柜”,而且总是把家庭作业、衣服和钥匙弄丢。我的课本曾经在我最好的朋友家的储物柜里躺了整整一个学期(她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朋友),因为我自己的储物柜的钥匙丢得太频繁了,学校不愿意再给我换钥匙。我到底是怎么熬过了这种毫无条理的生活,我永远也想不透。

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告别邋遢的生活。马特和我刚结婚不久,我们就遭遇了入室盗窃。当警察来到我们的卧室时,他喊道:“你们被洗劫了。”让我尴尬不已的是,马特不得不笑着承认:“不,一般情况下,我妻子确实不怎么收拾。”

所以我承认,当孩子有邋遢的、缺乏条理的表现时,比如尼克把自行车丢在前门,我的投射机制就被触发了。我对孩子缺乏条理的表现的反应比别的父母更大,可能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缺点。

投射也可能会导致我们企图把自己的优点(或期望的优点)强加到孩子身上。我们都见过那种“场外指导型父母”,他们恨不得代替孩子到运动场上拼搏,以及“舞台型父母”,他们总在无情地逼迫孩子提高表现力。

优势教养让我们能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而不是我们迫使他们成为的样子。因为它提供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衡量指标来定义优势,一旦你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才干或性格特征,你就可以不受投射的影响。我会在第三章中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做。

二元对立思维

“多年来,作为一名成年人,我觉得自己经常丢三落四。”一个我在读大学时认识的朋友最近这样跟我倾诉。这让我很吃惊,也觉得好笑,因为我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努力、有条不紊的人。她的课本中的下划线就有3种颜色,她大学学的是美术,在暑假打工期间,她精心为当地画廊中的艺术品编制目录。开始毕业后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后,她搬到了伦敦,跟随一个散漫的老板,在一家知名博物馆里亲眼见证那些复杂的艺术品如何被一点点修复。因为她在自己的家里一直被当作“健忘者”,所以她虽然知道自己具有创造力,但看不到自己其实很自律、有条理、结构化思维能力惊人。但“有条理、有逻辑”这些光环一直被她当律师的姐姐占着,多年来,她一直未能正视自己,直到后来她开始接受这个观点:一个人可以既有创造力,又有逻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逐渐发现,自己的自律和项目管理能力一次又一次给她带来事业上的成功,她逐渐意识到,朋友听到她坦白自己有所谓的健忘症时,会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当她看清了自己所有的优势以后,她勇敢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为世界各地的客户购买定制艺术品。我的这位“又有创造力又健忘的”朋友成了一名很有条理、很成功的女商人,我为她骄傲。

这是二元对立思维(认为非此即彼)的经典例子。二元对立思维指的是,我们形容孩子时会这么说:“他很淘气”,“她很严肃”,或者“他是班里最笨的那个”。当我们这样对孩子进行归类时,用的就是二元对立思维。

但二元对立思维并没有完全反映现实,人并不是只有一面。二元对立思维有一点特别影响优势教养:它让你认为优势和劣势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这对我们如何养育孩子有极大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教养所做的突出贡献就是,让我们理解了优势和劣势并非两个对立的极端。举个例子:和善和冷漠。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从早忙到晚,感到身心俱疲。这种时候我们往往不想那么和善了,而换作别的时候,我们肯定是和善的。在疲惫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只会跟柜员点头致意,不再说“谢谢”,但没有人会说我们无情,只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或压力让我们在和善和冷漠的中间地带选择了一处不同于以往的位置。如果和善是你特有的优势,你可能会发现,即便在你精神涣散,不那么兴致高涨时,你还是要比其他人更和善。这么看的话,和善和冷漠并不是两个极端,不和善并不代表冷漠,两者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对父母来说,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之一就是,它让我们觉得孩子要么有优势,要么没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优势很明显,有的则不然,所以即使你没有看到太明显的表征,优势也有可能存在,只是尚待发现和培养。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讨论成长型优势。

优势的表现方式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孩子的画作也许还不到能在博物馆展出的水平,但他可能把自己的创造力都倾注在了时尚品位或者如何装饰卧室上。一些父母误以为如果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那就说明他水平不够,达不到学校要求的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水平。但我敢说,总有一个主题是孩子非常了解的,可能是网络游戏、音乐、电影、车、工具、时尚,或者社交媒体。一个对网络游戏着迷的孩子可能会对这个游戏是怎么构思、编码和推广的发生兴趣;一个总是在打电话或者使用社交媒体的孩子可能很会交朋友,可能会成为了解如何建立网络社区以汇聚志同道合之人或者组织全球性活动的大人物。短期来看,孩子可能是家里一个比较有技巧的和事佬,或者是当你组织家庭社交活动时可以与之商量的伙伴。一个热衷于追求时尚的孩子可能会是一个品牌创造者、一个引领新潮流的人、一个变革推动者,他能对新事物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开放心态,即便在父母看来他只是赶时髦而已。

如果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或成为他的事业,那又怎样呢?我们成人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业余爱好或娱乐的事,可以是修车、做手工、猜字游戏或者卡拉OK。你可能觉得这种知识没什么价值,但它们的确表明了孩子有掌握知识的能力。

总之,那些带负面偏见、有投射倾向的二元对立教养法未能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

我们可以反省自己的消极机制

现在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所面临的场景:我刚刚因为尼克的自行车跟他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看到他迎接我回家的笑容逐渐消失,我感到无比自责。

当我们觉得疲惫或者手忙脚乱时,很难让自己切换到优势教养的模式,在这种时候,我们的消极机制趁机登场了:是的,必须要做家务,自行车要放好,要完成家庭作业,准备好明天上学用的东西。

但优势教养可以帮助孩子把优势用到他并不真的喜欢或容易忘记做的事情上,这样你不必责骂孩子,他就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好。你也许还是需要提醒他们,但优势教养可以让你忍住不发脾气,你在提醒他的时候秉持的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并没有表达对孩子性格的负面看法(这小子什么时候才能长记性?为什么他就是不听?为什么他就是记不住?)。下面就是发生在我家里的事。

经过一番反思,我明白自己大脑中的消极机制让我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题,所以第二天,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鉴于尼克以往的表现,我知道自己还可以跟他再聊聊自行车的事情。我相信,这会是我从优势而非劣势出发,重新开始教育他的大好机会。

第二天,果不其然,当我把车开进家门口的车道时,自行车又在前门停着。我稍稍平复了一下郁闷的心情,然后提醒自己关注积极而非消极的事情,主动发掘他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了哪些优势。

首先,我一进门就亲切地跟尼克打招呼,然后我环顾四周,注意到他刚把自己的午餐盒打开,放在了水槽边,他还把球鞋整齐地放到了鞋柜里——他的球鞋的摆放在几个月前和自行车停放一样,也是个让我头疼不已的“问题”。

他是个好孩子,我想,我也应该做一个好母亲,我们可以共同进步。我抱了抱他,表扬了他能把午餐盒清空、把球鞋收好,我评价说他现在做事已经很有条理了,然后我平静地要求他把自行车放到该放的地方,明天也一定要记得这么做。

而再接下来的一天,他确实照做了。

打开优势开关:让你的负面思维短路

在上面所说的这个例子中,我用的就是自己最近钻研出的一个方法,我称之为“优势开关”,这个小工具十分有效,是优势教养的根本所在。我只要轻轻按下大脑中这个开关,就能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尼克的缺点转移到他的优点上。

我越来越擅长看到别人——我的朋友、同事、丈夫、孩子——身上的优势。我甚至经常想,或许只要激励他人去做某事,就能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

在激励他人发挥优势方面,我曾面临这样的难题:当他们表现出优势,我个人比较平静或心情较好时,我往往做得比较好,但一旦他们没有表现出优势,我比较忙或感觉压力很大时,我就很难坚持从优势出发。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个方法来帮助自己,即使在优势本身不甚明显或在我还未准备好发现优势时,仍能坚持从优势出发。当我与孩子面对某种情况时,我需要一个方法可以立即让我大脑中的负面思维短路。虽然深呼吸几次可以让我暂时平静,让我不对孩子发脾气,但仅仅依靠这种方法,我看不到任何优势,我需要一种心理谋略来让自己重新“选择性注意到”优势。

我从研究中了解到,看不到孩子的优势不代表他们没有。我必须想办法发现优势。我开始努力注意我本能的消极机制何时登场,然后选择暂停,理清自己的想法和反应。我会先深呼吸几次,然后让自己这样想:优势是有的,但现在它们藏起来了,我要打开转换开关找到优势。优势开关就这样诞生了。

优势开关的作用就像一个断路器,我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开关,拨动它,关掉负面思维的灯,打开正面思维的灯。优势开关的作用在于提醒我要成为一个从优势出发的母亲,我需要先看看孩子做对了什么,然后再看他们做错了什么,我需要先关注他们的优点,其次才是他们的缺点。

当我先看到缺点时(我们刚开始接触优势教养时确实会有这种情况),我可以运用优势开关从消极模式切换到积极模式。

你可以把这个开关当成给自己的“当头棒喝”——它让你立刻醒悟,在一段时间内密切关注优势,它让你重新从消极转向积极,让你在紧张的状态下,仍旧能看见孩子的优势。

意之所在,能量随来

这个小开关可以产生全新的结果,它让我们对自己的注意力有了更大的主动权。我们注意到的事情组成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意之所在,能量随来。我们越是关注一件事情,它对我们就越重要,有时,这是以忽略别的事为代价的。我太在意尼克没有把自行车放好这件事,竟忽视了尼克是个好孩子的事实。

当我进门时,我打开优势开关,这一举动让一切与前一天大不相同。我将注意力放到了积极的一面,所以我立即就看到了尼克所做的各种好事:我看到了他期待我回家,这意味着他爱我;看到了他把自己的午餐盒和鞋子收拾好了,这意味着他的生活已经很有条理。我意识到他前一天很可能也是这么做的,但我之前忽视了这些,因为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唯一一件他没做好的事情上。

如果我继续关注尼克在停放自行车这件事上的不足,继续对他的优势视而不见,我可能最终能赢得“自行车战”的胜利,但结果就是我们身心俱疲、两败俱伤,我将没有机会利用这一情况培养尼克的优势,让他明白他该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记住下次把自行车放好。

按下优势开关也让我看清了,投射在我跟尼克生气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的一些负面反应源于我不想因此联想到自己也一样毫无条理可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应该容忍尼克乱放自行车。

自行车问题并没有因为那一次交流就彻底解决,但在接下来的几周,我坚持使用优势开关,直到尼克和我发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一个让我们双方都不觉得受伤的办法。我可以提醒他自行车的事情,但不至于到发生争吵的地步,因为我同时也指出了他做得好的地方。此外,我同时也在培养他有条理地做事的能力,我越是表扬他归置物品很成功,他越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条理的人,因此就更有可能记得把自行车放好。

另一位母亲也运用优势开关改变了长期困扰她和孩子的负面偏见,下面是她的自述:

过去几年对我女儿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在她年纪还小时,我们关系很好,但现在她进入青春期了,我们经常吵架。她有点儿超重,我告诉她不用担心这个,但我看得出来,她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她把脾气都发在我身上。两个月前她开始去健身房,上周她从健身房回来时心情很不好,她拿出了一罐可乐,我想告诉她别喝了——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地锻炼完,又马上喝可乐,有什么意义呢?但我想起上次我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次歇斯底里的争吵,她让我不要插手她的生活,甚至又喝了一罐,就是为了恶心我。

所以我深呼吸了一下,眼前浮现出打开优势开关的画面。这确实起了作用,我意识到我的负面偏见意味着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她喝可乐上面,却忽视了她本周去了3次健身房这一事实。喝可乐固然不对,但她坚持锻炼——这才是应该关注的、更重要的事。

只要你愿意看到孩子的优势,你就能看得到。让优势开关来助你一臂之力,它已帮过很多父母。很快,你就会在孩子身上看到多到惊人的优秀品质。

给新手的建议

前面提到的4种消极机制是不会奇迹般凭空消失的,但你会发现你的大脑能容下的不止消极机制,你可以凌驾于它们之上。优势开关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转换,只需一点练习,你就可以掌握,一次比一次更迅速地拨动开关。生活是如此的变幻莫测,你会有大把的练习机会。

生活中当然还是会有偶尔不能被放在正确位置的自行车,但现在你不必再对此大呼小叫,坚持优势教养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它让父母也觉得振奋、觉得有价值。优势开关可以帮助你关注自己和孩子的优势,下面是我个人对应该如何使用它给出的一些建议。

·从相对轻松的情况开始。 在那种不会惹恼你的情况下,在你不觉得有压力、疲惫或饥饿的情况下使用优势开关。

·处理那些可能升级为重大争议的小事时,逐步使用优势开关。 你知道这里说的是什么事,困扰父母和孩子的常常是这些小事:吃饭慢、不愿意写作业、不停地请求玩电子游戏、沉迷于发信息、乱发脾气!

·当你觉得自己的负面思维要一发不可收拾时,及时止住。 在这几秒内:

注意自己的感受。生气?愤怒?气馁?失望?承认这些感受,因为这些都是合乎情理的,但不要一味地沉浸其中。

选择一种优势。有没有一种优势,是你可以提醒孩子,借助它来摆脱眼前的困境的?问问你自己:孩子有什么优势可以让他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这将怎样改变你自己针对此事的作为?你自己有什么优势可以让你摆脱眼前的困境?

想象自己看到了优势开关,告诉你自己:“按下开关。”这一“可视化”的暗示可以帮你转移注意力。

说出孩子的优势。当你看到孩子具有某种优势时,说出来。比如,如果孩子在与他人分享,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说:“谢谢你愿意跟姐妹们一起分享,你真好(公平)。”在特定情况下,你可以引导他发挥他具有的某种优势,如果孩子在打架,不要说“别打了”,而是可以说:“你们考虑一下合作怎么样?”如果孩子丧失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动力,你可以提醒他:“现在是时候发挥你坚持不懈的作风了。”

我希望你仔细、深入地思考,你关注的是孩子的哪些方面,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要记得优势开关,记得按下开关。

练习:注意你的消极机制

回想一下最近你因为孩子做了或没做某事生气的经历。这是哪一种消极机制在作祟?当时你在想什么?你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是怎样的?你的反应有没有受到投射的影响?然后问问你自己:在当时,你忽略了哪些优势?如果让你运用优势开关重新来过的话,你的所作所为会有何不同?

练习:注意一种优势

注意到孩子具有的一种优势,设定一个目标,要在下周看到孩子表现这种优势,并与孩子就此开展一次谈话:

“你在学校的筹款活动组织中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真让我佩服。你梳理了参与者的名单、设立了目标、依照计划行事,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确保每个参与者的工作都得到认可。你做得这么好,我真为你骄傲。”

“在决定吃什么零食前,你及时打消了吃零食的念头,真是太棒了,我真希望自己能跟你一样自律、自制。”

“我很高兴看到你跟爸爸在那次争执之后重归于好,要继续保持这种宽容。”

“看到你这么努力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都忍不住佩服你的学习热情、毅力。”

“哇,你做的这件衣服非常有创意,你真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 Qaj+hmFMldl0kZZlyjR7E5AvQXK8Hx2dohSC9X7Za/H9FWh9HoGJn1lRiwY7Mq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