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爸妈的期待

我在从事特教领域的这十几年里,辅导过无数家长,几乎所有我接触过的家长都向我分享,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孩子能像一般孩子一样地学习、交到好朋友,不要被贴上标签。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孩子当下接受什么样的疗育课程,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家长终极的目标,通常都是希望孩子能回归到一般主流的学校体系里,特别是能融合在普通班级,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

期待孩子能在一般的幼儿园学习,当然是个很理想化、很美好的目标。但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想让孩子融合?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每当有妈妈向我说:“我要让孩子去上幼儿园。”我都会问她:“妈妈,您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问完后,我最常听到的答案有几个:“医师说我的孩子已经可以去上学了”“我想让孩子早点去适应环境”“幼儿园有一般发展的孩子可以跟我的小孩玩”“我的孩子可以有其他模仿的对象”“这样我的孩子可以有更多元的刺激”。这些回应,都反映出家长的心情,因为只要是身为家长的,都会有同样的期待。

期待是期待,但是我们的期待是否符合孩子的需求,这是需要仔细思考的。我问这个问题,目的是要帮家长理清自己的思绪,从中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请记得,任何我们为孩子做的决定,都需要花时间和心力去了解、分析,再判断哪些才是现下对孩子来说最有意义的。

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好几位家长跑来跟我说:“袁博士,我后悔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当我演讲结束时,有几位家长同时来找我聊天,说他们其实在之前就听过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疗育课程,但是缺乏进一步的信息,就没有考虑过要接触。直到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开始在学校不断出现行为问题,他们正好有机会来听相关演讲,没想到一听完才发现原来应用行为分析是一套具有科学研究支持的教学方式,可以针对孩子在语言沟通、社交技巧、认知学习、扩展兴趣以及行为与行为管理各方面的困难,规划个人化的课程,因此感到很后悔,竟然让孩子错失了学习的机会,这几位妈妈都对我说:“如果当初早点知道,也许孩子今天就会不一样!”

也有家长对我说:“袁博士,医师说我孩子的能力不错,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就会好了。所以我把他送去学校,虽然在认知的学习方面他都能跟得上,但是常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不是常常去捉弄别人,就是情绪一来就大发脾气。老师尝试安抚他,刚开始还算有效,但是后来状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我是不是太早把他送去幼儿园了?医师不是说他已经可以上幼儿园了吗?”

我听到这些家长的心声,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好多次。每一次我都好奇地想知道,如果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是那么的重要,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家长对于选择课程的判断力?选择幼儿园就如同选择疗育课程,也需要正确的判断能力。我的孩子现在适不适合去幼儿园?去了之后是否要重新调整疗育课程?要如何定义孩子真的在幼儿园学到了东西?这些都是关键问题,千万别草率决定,更要留意自己的心态。

应该避免的心态

我统计分类了一下,发现这些后悔的家长有四种常见心态。

◆“人家说”的心态

口耳相传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不但想把好的东西跟好朋友分享,有时候也喜欢议论,这是人性。但是家长切记,别人跟你分享的是他个人的经验、他的孩子、他的价值观,甚至是只有他能理解的有限范围。这些分享可以听听,当作参考,但不能拿来决定孩子的命运。原因很简单,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他的经验不等同你的经验,他的价值观也不是你的价值观,为了自己的孩子,爸妈应该多做功课,自行去了解。

◆“好不容易有人愿意收”的心态

在现实的状况中,的确不是每一间学校都愿意收我们的孩子。有很多的孩子还没入学就被拒绝,也有很多的孩子在学校出现行为问题,造成老师的困扰,到最后还是以“退货”的方式收场。只要经历过的父母应该都知道,想找一间幼儿园并不难,但是要找到一间愿意接纳孩子又有技巧能教导我们孩子的学校并不多见。于是家长到处“逛学校”(school shopping),一旦有机会被“录取”,会紧紧把握这个机会,甚至愿意放弃其他的疗育课来配合学校。尽管其他的疗育课程很重要,也都对孩子有帮助,但是因为“好不容易有人愿意收”,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个入学机会。

当然,如果这间“好不容易愿意收”的学校,引导孩子的方式也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么真的恭喜你,因为这确实是个难能可贵的机会。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好不容易有人愿意收”的心态,而选择了一间不适合孩子的学校,那么你很有可能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自己的努力。

◆“那一间学校很有名”的心态

还记得甜甜圈知名连锁店开店时,大家一窝蜂去买,甚至花钱请人去排队,一排就排好几个小时,虽然辛苦,但买到了也心甘情愿,就是因为它有名。选择学校也有类似的现象:一群妈妈在等孩子上课时,通常都会分享各自的资源,如果正好在这个时候家长重复听到某个老师或学校的名字,就会认为某某老师很有名,也因为大家都想上他的课,都受到影响,急着想要帮孩子排课。其实我们的生活周遭有很多“没有名”的好事物,学校也是一样,父母在选择时要追求的不该是名气,而是要实际去了解什么样的学校才是适合孩子又对他有帮助的。

◆“先去试试看”的心态

这也是一些家长常有的心态,当爸妈不完全了解孩子目前的需要、不知道别人的建议适不适合,甚至是还没做好完善的判断时,往往都会想要试试看,就是“先试了再说”。

该不该试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有些孩子还是适应得很好,但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如果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入学,可能会因为一个不好的经验而产生挫败感。如果导致他后来更排斥上学,到时候父母可能会有更多的困扰需要解决。因此在尝试之前,请先多为孩子设想,考量一下他现有的能力和状况,做好准备再开始。

培养判断能力

一个人的判断力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就如同很多其他的能力一样,需要多做练习。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的孩子对我来说重不重要?

·孩子的学习对我来说重不重要?

·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重不重要?

·帮孩子做好准备对我来说重不重要?

·我在孩子身上投资的金钱和时间对我来说重不重要?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重要”,那么你是否应该多花些时间跟精力去了解,并自己下判断?以下是我给家长的三大提醒:

1.去了解!去了解!去了解! 也就是亲自去接触、询问、多做功课,不要轻易听信不相关的人说的话。

2.注意要均衡。 儿童发展是全面性的,不是只有单一方面的发展,就像营养要均衡,学习也要均衡。如果是需要疗育的孩子,但为了上学而放弃所有疗育课程,孩子的进展有可能会因此停滞。

3.靠自己判断。 当你把该收集的资料都收集齐全,记得问问自己:哪些孩子的学习目标是最需要优先考量的?哪些课程是现在对他最有意义的?我帮孩子做的安排是否符合他的需求?

亲爱的家长,养育孩子很辛苦,教育特殊儿童更是不容易。尽管在帮孩子做决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对或错,我们还是要自己多问问题,多整理,学会做个会自己判断的父母。

了解孩子的发展

要学会自己判断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先学会观察孩子。我们都认为自己身为孩子的父母,对孩子都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我们需要再提升对孩子观察的敏锐度,从中认识孩子的发展状况,比较他与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程度是否相近,还是有着明显的落差。该从哪里观察起呢?有几个方向家长可以参考。

◆如果孩子已经入学

学校老师的观察是个很好的指标,他们看的孩子多,很容易就能看出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多聆听老师对于孩子的描述,并持续地观察孩子,看看是否一般的引导方式就能够改善孩子的学习状况。

◆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

家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很难知道孩子是否落在一般的发展范围内。这时候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可以判断,就是邀请有相近年龄孩子的亲朋好友一起聚会,在小朋友互动时,可以从中观察自己孩子的反应及表现。建议不要只透过一次观察就判定孩子的能力,有些孩子需要多接触几次才会愿意展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

已经确诊或是正在接受疗育课程的孩子,父母大多清楚知道孩子的强项及弱项,也正在朝着发挥强项、加强弱项这些方向努力。但是在接受评估时,孩子很可能会出于一些因素,像是不适应环境、不熟悉评估他的治疗师、缺乏动机,而显示不出真正的能力,不能呈现完整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学习观察自己的孩子。以下是一些初步的观察项目,爸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孩子有没有这些能力。

观察孩子能力的清单

沟通能力:

·表达需求(主动说出“我想吃饼干”“我想上厕所”。)

·描述事物(“他堆的积木好高喔!”)

·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你看我画了一条鱼。”)

·回答别人的问题(阿姨问:“你假日去哪里玩?”孩子回答:“儿童乐园。”)

·提问问题(孩子问:“今天的点心是什么?”)

·与他人对话(能针对一个主题与人来回交谈。

A小朋友:“我要当超人。”

B小朋友:“那我要当蜘蛛人。”

A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打坏人。”

B小朋友:“坏人去那家店抢东西了。”

A小朋友:“快把他抓到警察局。”)

社交技巧:

·对他人有兴趣(走到其他小朋友旁边看他们玩玩具。)

·跟小朋友一起玩(坐在其他小朋友旁边一起玩乐高。)

·对同伴做出适当的反应(小朋友问:“你要不要一起玩红绿灯?”孩子回答:“好啊!”)

·有基本的游戏技能(会玩捉迷藏。)

行为及情绪:

·无攻击性行为(不会打人、咬人、破坏。)

·可表达自己的情绪(能说出“我好生气!”)

·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哭了几分钟后能自己去找件事来做。)

·可独自进行适当的活动(没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在一边画画。)

·主动参与活动(看到小朋友在听故事会一起参与。)

·愿意配合他人(玩游戏时配合其他孩子的游戏规则。)

以这份清单来检视孩子的能力,目的是让爸妈多了解孩子缺乏哪几项关键的基本技能,缺得越多,可能就代表孩子需要花越多的时间练习这些技能,这会是你要不要马上把孩子送去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考量。如果孩子学习效率高、基础能力够,很有可能在学校也能学会一些他需要的能力,家长可以根据这些观察来评估孩子上幼儿园和疗育课程的比例。

这是孩子需要的吗?

上一般的幼儿园,表面上看来,能让特殊儿童看起来像其他孩子一样,但不见得是对我们的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都想看到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在同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提供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的优点,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两面,为了孩子,考量必须要更全面而且详尽。那么除了理想化的结果以外,融合可能会有哪些缺点?

◆浪费特殊儿童的学习时间

孩子在现阶段的能力都是落后的,也就是一些基础能力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时候应该依照孩子个人的能力,用更多时间去学习需要加强的技能。但是如果他们这时是坐在教室里,跟大家一起上一些他们不理解的课程内容,随着年龄增长,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只会越拉越远。很多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跟别人不同,自尊心受到伤害之后,不是行为问题增加,就是变得退缩。这个我们原以为对孩子好的环境,反而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给班级老师带来压力

老师除了要确保班上的学生能够正常学习、不受到干扰,还要顾及特殊孩子的情况,确实是很大的挑战。除非人手足够,不然基本上,老师的精力只能专注在教学、维持班级的纪律上,实在很难有余力去为特殊儿童设想,或是思考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师拒收我们的孩子。

◆孩子被排斥

孩子一入校,老师就开始有压力,有些老师要花很多心思跟其他学生的家长解释,有些老师也要花时间教育班上的同学。如果在这时候,我们的孩子出现极端的问题行为,严重到老师无法掌控,学校就会开始出现关于安全的疑虑。这一点也是很多普通学生家长的担忧,担心特殊儿童会干扰到他们的孩子。处理不恰当,受影响的家长就会出现对立的情况,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所有家长都希望特殊儿童能在一般的幼儿园里学习,跟一般发展的孩子相处,某方面来说,这样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但事实上,很多专家都同意,如果我们认为孩子能在这些班级上自己主动向同学学习,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真是如此,医师的诊断就不具任何意义,孩子也不需要额外的疗育服务了。 VLQRTudbBfYuHqAm2ldIoQ7B4r4UiOUyzaw1j3/BAVnDxqu9DJBdCbVtB07k04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