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加尔尼埃夫人,圣伯努瓦街3号的旧货商,宣布说她要把财产都卖掉。一个寡妇,为生活所累,要卖掉她的商店,这类事经常发生。一处待售的地方,只不过是在圣伯努瓦街。相信上帝吧。事情就像火药一样,变得困难了。就像火药,四十八小时之内,巴黎鲁埃格餐厅 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于是开始了,来的人络绎不绝。
人来人往持续了一年。加尔尼埃夫人天天坐在商店的门口等那些埃斯帕利翁 人。持续了一年,是的。因为,加尔尼埃夫人说,我的小店要卖七百万法郎。七百万,我说了。算了,五百万,五百五十万,六百万。七百万,我说了,加尔尼埃夫人固执己见,一个苏也不能少。整个街区的人都斜眼看着她。有些人认为她实在是有点过分了。能成吗?还是成不了?然而埃斯帕利翁人络绎不绝地来到她面前。我不急,加尔尼埃夫人说。她不过是碰巧才到圣日尔曼——德——普雷街区的,但是她的眼力很好。她和大家一样,知道那个把蒙他拿餐厅卖掉的老板只卖了一百万,而不是应该的一千万。于是她坚持着,不肯降价。一年。埃斯帕利翁人放弃了,害怕自己把价格抬上去。但是加尔尼埃夫人还是把店卖掉了,卖了七百万,卖给了别人。事情还是能成功的。
她赢了。街区的人都为她感到高兴。
路埃尔格却不气馁。只要看到有一点点的不得力,它的军队便会赶来支援,迅速投入战斗。他们已经占下了整个香榭丽舍大街(除了戴尔比不是他们的),所有的林荫大道。而这条圣伯努瓦街,这条长达四百米的大街,很自然成了路埃尔格的梦想。在我们这条街,事情是反过来的。卖不会让人觉得惊讶,正相反,不卖往往让人觉得奇怪。但是,即便对一个埃斯帕利翁人来说,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加尔尼埃夫人就是一个证明。亚美尼亚的理发师在这里已经待了二十年——最大的眼中钉之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喜欢理发。还有他的邻居,立陶宛鞋匠,他老得不能再老了,可是他固执地不愿死去。对他的生活来说,最大的温情莫过于给小学生换鞋底了。怎么办?当然,还有这座老人院,占着这么漂亮的一幢楼,却只有二十五个老太太住在里面,都是在七十岁到九十一岁之间,但是她们从春天开始就不太能睡好了(地下室打开了天窗),她们不能适应这恰恰舞的节奏——在今年,而一旦换了个街区,她们又会感到厌烦。
所以路埃尔格等着。我们会坚持的。给我们留着地窖,当然,路埃尔格把一切都开发了,但是在街道下端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要塞纳河的水涨上来,所有的地窖都会被淹掉的。还有河岸书店,是的,也许。但是为什么不是国家印刷厂呢?为什么不是圣日尔曼的禁酒团呢,是命运的嘲弄?那才是个让人梦想的地方呢。
对于不清楚内情的人,我们可以透露一些信息。据最近统计,巴黎有3 650个埃斯帕利翁人。在巴黎他们有8 100座咖啡馆。但是在埃斯帕利翁,可没有一杯咖啡能喝的。因为贫困,埃斯帕利翁人生活节制,他们有其他事情要做。18世纪时,埃斯帕利翁人在巴黎送饮用水。现在,这段历史早就过去了。埃斯帕利翁人的“郊区”占地可不小,这里成了面粉业的首都。这里是科里塞咖啡馆,人们会向你解释说,那里是皇家协和咖啡馆,还有花神咖啡馆。
我们不恨埃斯帕利翁人,恰恰相反(除了他们搞的那些个霓虹灯,让他们的咖啡馆都成了一副样子,并且咖啡馆的顾客都被照成了完全一样的苍白失血的脸),哦,不!正相反。但是如果我们试图“超越”路埃尔格的话,试图用一种比较并且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我们就一定要做一个对照,这对照会让我们呐喊。也许有很多人都没有通过对照这一步,他们仍然心安理得地在埃斯帕利翁人那里消费,一副无辜的表情。
《法兰西观察家》,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