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蔗基鱼塘里的美味

有村的地方,就有鱼塘。而深挖鱼塘、垫高基田、塘基种蔗、塘内养鱼,是岭南独特的风景线。鱼的排泄物沉至塘底,成为营养丰富的腐殖质塘泥;塘泥则发挥其营养价值,成为塘基边甘蔗的肥料。这种奇妙的创意结合,带给东莞人的不仅是更多的创收可能,还有本地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味。

珠江水系广泛分布的鲮鱼、鲫鱼、草鱼和鳙鱼,是农民鱼塘的首选。将鲮鱼去骨取肉,去掉鱼皮和鱼腩,剁碎后反复搅打,直至打出胶质,再用拇指和食指一挤就是冼沙村著名的鱼丸。当地几乎人人都会做冼沙鱼丸,在宴席上它会作为压轴大菜呈上,寓意来年吉祥有余。还有一种更复杂的吃法,是取鲮鱼肉碾压至纸片般薄,在里面包入肉馅,人们叫它鱼包,最早只有在酒楼才吃得到,如今生活富足,它也成了寻常百姓的食物。

塘基种植的甘蔗则成就了本地丰富的糖水文化。农耕时代,每个村都有炼糖的土作坊。甘蔗种好后,糖厂收一部分,剩下的都可以留给自家榨汁炼糖。南方的夏天可不只一个“热”字了得,此时如若稻谷不够吃,而体力又大量消耗,糖水便成了人们补充体能的指望。

《寻味东莞》纪录片 摄

明朝时由东莞虎门人陈益引入中国的番薯是糖水最早的原料之一,番薯切块后加冰糖、水煮熟,干完农活饮一口,果腹的效果立竿见影。糖水逐渐发展,衍生出糖不甩 、芝麻糊,甚至是“暗黑糖水”紫菜香蕉糖水,统统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满足人们体能和味蕾的双重需求。

水乡片区过渡到山区之间,是东莞的丘陵地区。这里既拥有便利的耕地,也拥有丰沛的水源。更多的人愿意在这里扎根,也演化出了独属于东莞丘陵地区的饮食风格。 p3ggWmLI42BVTfmfkyWJXJJFvTY545/Fw7x/XVMwAk8ugvLkZ3gI49+k68vFSZ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