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早的“原住民”

东莞最早的“居民”,是生活在水里的鱼虾蟹贝。气候温暖湿热,海洋的咸水与珠江的淡水在这里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盐供给水里的浮游生物食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等级森严的海洋世界里,鱼虾蟹贝往往会因此成为最后的王者,被浮游生物喂养得肥肥胖胖的。

所以当“蚝岗人” 来到此地的时候,他们首先发现的就是这群鲜美、敦实的“海洋王者”。没办法,一退潮,岸边全是它们的踪影,随便抓一把都是肥美多汁的美味。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东莞从蚝岗人便开始了。

当时的东莞只是汪洋上的一个个群岛,“东莞原住民”除了捕捞不费力气的蚝,还包括随处可见的黄沙蚬。跟蚝一样,蚬也是从那时起就生活在这片河流泥沙里的“居民”。

3 000多年前,当秋风吹起,潮水退去,如今的虎门填村头社区、石排镇龙眼岗、企石镇万福庵村等地的海边,黄沙蚬成堆地躺在岸边。考古学家在后来的报告里写道:在这里挖出的成堆的蚬壳都两瓣张开,完好无损,说明那时人们就掌握了通过加热使贝壳张开的技法。

《寻味东莞》纪录片 摄

《寻味东莞》纪录片 摄

《寻味东莞》纪录片 摄

这跟今天水乡片区人们吃蚬的方法神奇地保持了一致。“我们小时候,蚬真的多到在河道里随便一铲全都是。你拿个竹簸箕,几个小时能铲出几百斤,洗干净直接煮,水都不用加多少,就是蚬汤了。”中堂人稳叔,也是《寻味东莞》纪录片里制作蚬肉饭的家宴厨师,这样回忆道。

这大概就是蚝和蚬这类软体贝壳类动物对东莞的“深情”:变身蚬肉饭、蚬肉丸、蚬肉煲饭……成就独属于东莞水乡片区的滋味,甚至成为如今水乡片区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pBuLQRC/d/FwC1u6gNZyqdJLHhXJDdKfX573Uxel3qcrxSctcDEcB3CXt7PEUg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