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莞五彩缤纷的粽子

东莞的不同地域,端午包的粽子各不相同。

水乡片区的村民,比如稳叔所在的中堂镇,还有附近的道滘镇、望牛墩镇、洪梅镇等,家家户户首选的粽子风格是裹蒸粽。这种粽子的外形看上去像小元宝,也有人说像五角小枕头,拳头般大小,是最能代表岭南的粽子形状之一。麻涌人会用当地最多的芭蕉叶当粽叶,所以他们制作的粽子也有“蕉叶粽”的昵称,而其他水乡片区则大多用传统粽叶或竹叶。

去皮绿豆、咸蛋黄和五花腩肉是裹蒸粽的必备原料,也会有人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莲子、花生等拥有美好寓意的食材。

五花腩肉用盐、沙姜粉和蒜蓉腌制;泡好的绿豆蒸熟,加上蒜蓉、白糖和盐,一起炒到粉糯;糯米也要加上盐和白糖,用花生油拌匀。正如前文所说,传统水乡人家为了让劳作时体力支撑得久一些,会在很多食物里加糖,这个习惯自然也被带进了粽子里。所以吃一口地道的水乡裹蒸粽,口中会体会到甜咸交织的独特鲜美。稳叔这种制作粽子的老手,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十便开始忙碌―他和稳婶一人负责原料,一人负责品控,再外招几个乡亲,连轴转一个月,基本就可以满足邻里街坊甚至本地酒店的订单需求。

而在樟木头、清溪等客家山区,灰水粽则是端午的首选。

樟木头人巫姨做了一辈子灰水粽。在她的记忆里,一到端午前,外婆和妈妈就会坐在一起,分别制作甜、咸两种口味的粽子。咸粽子跟裹蒸粽的制作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在调味时不会加糖;甜粽子就是灰水粽了,“荔枝木烧成灰制灰水,里面会加入苏木条点缀”。

东莞山区普遍有种荔枝的习惯,所以当地人会将荔枝木烧成灰后用来泡米。取一口大锅放入水,里面加入榕树叶、榕树根和荔枝灰,浸泡一段时间,过滤后的成品便是泡糯米的灰水。“虽说看起来黑乎乎的,但这是最天然的碱水。”巫姨说。

苏木则是一种可食用的天然染料。把苏木树劈开,树里的巴西苏木素会迅速氧化变红。这样的木条放入水中,水会被染成红色;放进粽子里,糯米也会如抹了胭脂一样,呈现出明亮诱人的玫瑰红色。

天然碱水浸泡过的糯米,被巫姨的巧手卷进粽叶里,粽心插入了一根洗净的苏木条。苏木晕染过的灰水粽非常美丽,用细线切开,泛黄的糯米中如点绛唇般透着淡淡的艳红,像一个“第二眼美女”,平凡的外表下,拥有极致美丽的内心。

在灰水粽上撒白糖是最传统的吃法,浇蜂蜜则更添花香的甜润。尤其是坐在樟木头的老屋里,吃着这样一份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粽子,再抿上一口客家人自制的清茶,当真神仙来了都不换。

虎门林旁粽是东莞所有粽子里最特别的存在,甚至绝大多数东莞本地人,也是看了《寻味东莞》后,才知道家乡居然有如此奇特的粽子。林旁粽的传承人林容弟的媳妇梁珍玲在嫁进林家时,并不会包这种粽子。

钱钧墀 摄

《寻味东莞》纪录片 摄

“知道还是知道的,小时候村里还是有长辈会做这种粽子,只不过人很少,而且粽子的形状没现在这么多。菜篮、鱼篓这两种形状肯定是有的,我小时候都见过,其他都是慢慢挖掘出来的。”梁珍玲一边手不停歇地编制着菜篮模样的林旁粽,一边回忆,“而且以前也没时间做那么多,都是搞一两种,拜完神后煮给小朋友吃。”梁珍玲今年57岁(截至2020年),她记得虎门的端午是不扒龙舟的。“这里过端午没有中堂那么热闹,节日活动就是包粽子,只不过包的绝大多数还是道滘的那种(裹蒸粽)。林旁粽没什么人会做,村里一两家会做的就多做一些分给邻里,主要还是用来在(农历)五月初一拜神。”

林旁粽

目前只在虎门镇南栅社区梁珍玲家的“臻品玲食”有售。梁珍玲喜欢旅游,所以店铺并非常年开门,也不是到了就有售。她说最保险的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十到六月底,此时她一定在店里包粽子,随来随有的吃。来店后可以尝试添加梁珍玲为微信好友,日后可以通过微信跟她订购林旁粽礼盒。

臻品玲食

地址:东莞市虎门镇南栅社区八行坊道下路22号

推荐美食:林旁粽

目前传承下来的林旁粽,一共有8种不同的形状,每一种都象征着不同的祈愿:“菜篮”寓意富贵丰盛,“鱼篓”意味年年有余,“虾迳”寓意招财进宝,“枕头”寓意高枕无忧,“神靴”寓意风调雨顺,“凉鞋”寓意丰衣足食,“笔架”寓意学业进步,“狗头”寓意家宅平安。

“我们农村人哪有那么多文化,求的无非是来年可以没有灾害,家人平安,孩子成绩好,粮食可以丰收这些。”梁珍玲说,“而且用这种粽子拜神比那种道滘的裹蒸粽好,它形状在这里,所以拜神的时候不用拆开(就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拜完了煮一煮还可以吃。道滘的裹蒸粽拜神时要拆开给神看见里面的东西,拜完后香灰都落在上面,就不能吃了。”

吃林旁粽的方法比较“粗暴”―找到粽子的中间点,直接剪开来食用。享用时,“清香”会是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但不同于其他粽叶那种扑面而来的米叶香,露兜草的滋味需要更安静地品尝。馅料是花生、红豆、花豆和五花腩肉,这是梁珍玲这几年的改进版本。

“以前(用的馅料)就是红豆和花生啦,拌上盐吃咸的。”梁珍玲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嘛,而且都喜欢道滘粽中那种咸蛋黄、五花肉,我们也有尝试!我试过加瑶柱,也试过加咸蛋黄,但好像做出来的味道都不够和谐,最后决定加五花腩肉就好。这是我们试完觉得很好吃的。”

这8种造型,除了做起来费时费力,也包含着虎门人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和巧思,所以如果你只想留作纪念,并不想剪开吃掉,也可以跟梁珍玲说。“我帮你塞上棉花就是!”她笑着说道。 ENww7JHCorg16L6JJvTZF2tikYYODN/e61V6WObpBfFsdLaOGSk6jI7gnjbYur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