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穿搭的秘诀,就是穿出你自己

通过衣品,你既可以取悦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

衣品这个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穿衣的品位。好的衣品,不仅可以最大化地修饰和衬托你原本的气质,还可以直观地向别人透露你的身份特质和兴趣爱好。通过衣品,你既可以取悦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服饰品位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其中包含了三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同场景中得体自如表达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穿衣这件事虽然日常且平凡,但其实是你内在的核心能力的投射,不断地刻意训练这三种能力,不仅能提升你衣着的观感,更重要的是能帮你获得更多的机会。

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塑造好衣品的前提条件

第一种能力是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 穿衣服这件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例行的习惯和规定动作。每天上班之前机械地选择当日的穿搭,晚上参加朋友的聚会之前打开衣橱随手取出一条裙子换上,外出参加正式的商业谈判会议之前临时抱佛脚买一套商务装……这些场景你是否很熟悉?多数人对衣着抱持应付的态度,只有少数人是认真在对待。通常一个人的一生总共只有三万多天,假如每一天都马马虎虎地过,多少有些遗憾。

有时候我喜欢站在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些人的身材小巧,却穿着大女主范儿的廓形西装和高腰阔腿西装裤。也有人身材微胖,有轻微的拜拜肉,却选择了一条束腰的贴身连衣裙,风风火火地奔走在上班的路上。每当看到这样的行人,我大致能猜出她们在服饰上找不到自我风格的原因——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缺乏清晰的认知和了解。这类人的问题是,以为自己穿着很好看的衣服,其实恰恰踩中了雷区。

只有清晰了解自己的长相和身型,才能够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和改良,规避短板,凸显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穿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我的一个好朋友,先天的身材条件特别好,又瘦又高,腿也很长,大家都很羡慕她的身材,但是她也有苦恼,就是腰身偏长。你可能会问:腰身偏长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在于,假如衣服选择得不够恰当,人就容易显得上半身偏长,下半身偏短。我的这位朋友曾经也被这个缺陷困扰,明明身高体重都很标准,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身材比例看起来五五分呢?通过对她进行专业的身型分析测量之后,我得出了“腰长比例不对”的结论。针对这个身型问题,我告诉她,弥补和修饰方法就是不要选择太过于紧身的上衣,因为那样容易让腰部显得更长,同时尽量选择高腰裤和高腰裙,再加上一件略微宽松的罩衫。这样,就能很好地规避身型上的小问题。

还有一个常见的身材问题,就是个子矮小。很多人因为自己个子矮而不自信。我观察了身边小个子的客户和朋友,发现他们最常见的弥补方法就是“外增高”(通过抓高发型或者戴帽子)加“内增高”(通过穿内增高鞋或者垫增高鞋垫)。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显得高挑一些,但既费力又显得很刻意,而使用服饰调整的手法,就会显得轻松且不留痕迹。比如,我会建议我的客户尽量选择上下身相近色彩的穿搭,避免在腰间系上色彩非常突兀的腰带,这样能够让上下半身有色彩的承接和流动感,显得高挑;另一种方法,是在身体的上部选择一处佩戴醒目的配饰,比如时尚的耳环或者项链、丝巾等——当别人的视觉落点出现在颈部及以上位置的时候,容易产生高挑的视感。

我常常将服饰调整称为近景魔术,也就是通过色彩、形状和线条的设计,将你希望被看见的地方突出,不希望被看见的地方隐形。人会产生视觉错觉,而服饰调整运用的就是这种视觉错觉的原理。比如见图1-7,请观察一下每张图中间的黑色椭圆,你认为哪个面积最大呢?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最左边的图形里面的黑色椭圆是面积最大的,而最右边的这个图形里的黑色椭圆是面积最小的。

图1-7

实际上是这样吗?并不是。三张图里黑色椭圆的面积是一样大的。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最左边图形里的黑色椭圆是最大的呢?原因在于参照物的大小不一样。由于围绕在黑色椭圆外的白色椭圆的面积不同,衬得黑色椭圆的面积看上去也发生了变化。最左边的图形里,黑色椭圆周围环绕的白色椭圆是最小的,而最右边的图形里,黑色椭圆周围环绕的白色椭圆是最大的。因此,最左边的黑色椭圆被衬得很大,而最右边的黑色椭圆被衬得很小。

在做服饰调整的时候,我也常常使用这个原理。比如夏天女生常穿的热裤,腿粗的女孩往往觉得穿不出好的效果,我给客户的建议通常是,大腿粗的女生需要穿宽口的热裤,这样能够衬托出你大腿的纤细,假如穿窄口的热裤,就容易显得大腿更粗(见图1-8)。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于图案的选择:很胖的人衣服上的图案不能太细碎,否则就容易显得身材更胖,中等甚至偏大一号的图案才是更好的选择。在高跟鞋的选择上,我也会提醒客户,假如你的小腿非常粗壮,那鞋跟一定不要过于纤细,因为从身后看起来,纤细的鞋跟容易衬得你小腿更加粗壮,而适度粗一些和宽一些的鞋跟反而能够衬得小腿比较纤细。

除了参照物的原理之外,线条也会有视觉引导的作用。日常没有仔细观察的人,通常不会注意到图1-9中左右两种线条的差别。假如这是两件衬衫,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将其定义为斜纹衬衫,选择哪件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差别。但在我的工作中,我会将其中的差别分析给我的客户:左边的这张图,条纹视觉的方向是从左上往右下引导的,也就是说,假如这是一件上衣,那么视觉点是往你的腰部引导的;而假如这是一条裙子,视觉点则是引导到你的脚部(见图1-10)。右边这张图,条纹的视觉引导方向恰恰相反,是从左下到右上,也就是说,假如这是一件上衣,视觉点是引导到你的肩膀和脖子处(见图1-11);而假如这是一条半身裙,视觉点的引导则会落在你的腰部。或许你会纳闷,引导到哪个部位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假如你是一个对自己的颈部比较自信的人,你就应当充分地把颈部的优势展现出来,选择右边这种图纹的上衣,不知不觉中别人的关注点就会落到你的颈部;假如你是一个对自己的脚部很自信的人,那选择裙子的时候,可以选择左边的图纹作为裙子的图案,这样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别人注意你的脚。这就是服饰调整中视觉引导的效果:你想要被关注到的部位,总能够被看见;你不希望别人注意到的部位,很难有人留意到。

再来看图1-12。你一定已经猜到我想要问什么了。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斜线纹路组成了一个视觉箭头的符号,左边的箭头指向下,也就是说视觉向下引导(见图1-13);而右边的箭头指向上,视觉向上引导(见图1-14)。要选择哪种图案的上衣或下装,就要看你希望别人的视觉落点在哪里。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1

图1-12

最后一张能够体现视觉差异错觉的图形是关于扣子的(见图1-15)。如你所见,下面左边这张图,像是间距比较近的双排扣,而右边的这张图是间距比较远的双排扣。假如这是一个人穿上身的图,你会觉得哪一位比较胖呢?显而易见,右边的这位像是身型比较宽胖的人,而左边的这位显得相对苗条。就连扣子这样的细节之处,采用单排扣还是双排扣、大扣子还是小扣子,都有着设计上的差别(见图1-16)。假如你很了解这些服饰调整上的原理,就一定能够最快速、最便捷地选到真正凸显你优点和规避你缺点的服装。

图1-13

图1-14

图1-15

图1-16

除了熟悉服饰调整的原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长相和身型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你的五官是大的还是小的,你的五官线条是硬朗的还是柔和的,你的身型最大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你需要凸显的位置是哪里,等等。如同生病需要对症下药一般,穿衣也是一样,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塑造好衣品的前提条件。

清晰的自我认知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能力。在职场上,能够准确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短板的人,能做出合适的职业选择;在商场上,能够准确自我评估、清晰地知道个人的优势和劣势的人,能选择和自己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来组建团队;在衣着上,能够准确认识自己的长相和身型特点的人,能更好地呈现和表达自己的特质,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信,收获积极的外部反馈。

不同场景中得体自如表达的能力,是打造好衣品的必备特质

第二种能力是 不同场景中得体自如表达的能力。 在许多热播的影视剧中,你会发现男女主角对于不同场景的穿衣法则总是把控得极其精准:上班的时候穿着白衬衫加深红色半裙,干练知性;在家里的时候穿着自然舒适的家居服,温柔贤淑;去参加宴会或者聚会的时候穿着真丝材质的连衣裙,精致有度……

想要掌握恰到好处的场景感,需要你熟悉不同场合的着装规则,也需要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场景之下,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很可能不只是好看,更重要的是,你能够通过服饰的款型及材质等,得体地表达你的角色定位和意图。

因此,关于衣品的呈现,我分为 自我表达 刻意表达 两种类型。

自我表达的重点,是结合自己的长相和喜好,释放出个人特质的魅力。在东方的文化中,自我表达大多是很含蓄腼腆的,即便我们内心想要被他人关注和重视,在着装上也很少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服饰是最能够简捷迅速地传递个人特质的视觉信号,在服饰上稍加改变,就能让他人更好地了解你的内心。

刻意表达是为你的“人设”而服务的,也就是说,你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服装去辅助你完成这个角色的表达。这就好比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的塑造,优秀的导演在做角色定位的时候,会精心设计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服装,甚至很严格地选择长相和气质跟这个角色相匹配的演员。很多一炮而红的影星,除了具有精湛的演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演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

除此之外,生活中许多场合的着装,也都有刻意表达的要求。如果刻意表达的部分没有拿捏得当,会释放出错误的视觉信号,令他人误解。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赈灾晚会,当天有很多艺人出席。大多数艺人,即便是非常知名,也只穿了朴素的白T恤和牛仔裤,但是有一位女艺人穿了一条华丽的小礼服裙,在现场一片朴素休闲着装的映衬下,这条小礼服裙显得非常亮眼和出众,却和现场的主题格格不入。显然,这是不得体的表达。在赈灾的特定场景下,艺人们出场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一起参与赈灾的行动,共情灾区人民的感受,而非彰显自我和炫耀外表,因此,华丽的着装显得没有诚意,也极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在刻意表达中,得体往往比好看更加重要。

再假定一个场景:一位职业女性,在职场上是一位具有权威感的领导,同时她的另一重角色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这个周末她要参加孩子的同学聚会,应该怎么穿呢?在这个场景下,她的刻意表达是为“妈妈”这个特定的角色来服务的,假如还是像日常一样穿着具有权威感的着装出席,就容易令现场的氛围变得严肃,更不适合同其他妈妈展开交流,因此,最佳的选择是彻底切换到妈妈的形象,选择温柔淡雅色调的着装。我也曾看到一些妈妈出席这类场合的时候着装虽然不生硬,但又过于随意,穿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宽松卫衣和打底裤。这样的表达合适吗?答案依然是不合适。

试想你是这个孩子,你会希望和自己一起出席好朋友的聚会时妈妈穿什么服装呢?我也是位母亲,有两个女儿,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她们对妈妈的形象是有要求和期待的,假如我今天穿了一条好看的连衣裙,女儿会非常欣赏地看着我,对我说:“妈妈,你今天好像公主呀!”可见,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有一个温柔漂亮的妈妈,是值得自豪的,甚至可以提升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这个场景里,你不仅不能穿得太职业化和强势,也不能穿得太随意和朴素,最得体的穿搭是温柔漂亮的连衣裙加上简洁淡雅的妆容,这会让你的亲和力大大提升。

总而言之,自我表达展现的是你的魅力和个性特质,刻意表达则是服务于特定角色的。这两种衣品的表达方式,分别满足着你对自我的期待和他人对你的期待。

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成为懂欣赏、懂选择、懂创造的人

第三种能力是 个人的审美能力。 个人的审美能力是三种能力中最难速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环境要素的成全。一个在充满美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识别美,也更具有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缺少美感的培养,缺少感受美的氛围,身边的人对于美都不关注,那么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他在成年之后,很难理解“什么是美”。我的时尚圈和艺术圈的朋友里,八成以上的人都有一位懂得美的妈妈或者生活精致的奶奶,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和模仿中,他们也养成了很好的审美品位。

虽然关注审美的大多数是女性(似乎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在时尚设计师中,也不乏高审美素养的男性,比如山本耀司先生、阿玛尼先生和迪奥先生,等等。以迪奥先生为例,我们在迪奥的品牌中能看到特别多花朵的产品造型,大部分的产品设计也都表达出极致女性化的韵味。我曾经在迪奥的展览上了解过迪奥先生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家里有一座美丽的玫瑰花园。他的母亲是一位颇具艺术气质又非常热爱生活的女性,迪奥先生的童年时期,有很多欢乐时光是和母亲在玫瑰花园里度过的。母亲带着他修剪枝叶、欢闹嬉戏,这些美好的画面,就停留在了迪奥先生的记忆中,也成了他日后创作的非常重要的灵感来源。无独有偶,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也是如此。苏州著名的园林建筑狮子林是贝聿铭先生的家族产业,他童年的时候在狮子林里度过了一段时光,对于建筑的认知和启迪有很多源自他那段时光的观察和美感积累,他的建筑代表作也无不透露着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观念。

我采访过一位时尚圈的好友,他也有一位爱美的长辈——他的姑妈。他的记忆里仍留存着小时候姑妈家的各种时尚杂志的影子,他说他经常翻看那些杂志,不知不觉就会被其中漂亮的色彩和图案吸引,因此长大之后,他也毅然选择了时尚领域作为他的职业赛道。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有些丧气,似乎拥有审美能力的前提是拥有殷实的家庭环境。其实并非如此,在时尚界、艺术界和建筑界,也有很多在普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有些人甚至家境贫寒,但是依然能够在美学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比如被誉为“光影魔术师”的安藤忠雄先生,他就出生于一个极其贫寒的家庭,童年时和奶奶住在一个阴暗黝黑的小房子里。有一次,由于房顶失修漏雨,只好请工人到家中维修。奇妙的感受发生了,在工人掀开他家屋顶瓦片的那一刻,一束阳光照进屋里,幽暗的空间一下子变得明亮和美好,安藤忠雄先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幸福。他开始意识到,自然和建筑的交互作用是如此奇妙。从那时起,安藤忠雄先生萌发了要做一名建筑师的理想。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设计院校,但是他独特的清水混凝土建筑风格以及结合自然之光的建筑设计举世闻名,向世人表达着他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由此可见,审美的能力来自你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来自你对于美好的发现和认知。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积累审美能力,那么它一定可以慢慢融入你的人生。

审美跟衣着又有什么关系呢?高级的穿衣品位是一个人审美情趣的最好展现,审美能力是衣品非常重要的加分项之一。同时,就像我刚刚提及的时尚设计师和建筑师一样,审美能力是将你对美好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拥有良好的审美品位,你就能够在服装搭配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去把控服装的质感和细节。

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的人,也能够敏锐地从时尚电视剧中解读服饰搭配的亮点。普通人在看剧的过程中或许不会关注到的细节,审美能力强的人都能轻松地捕捉到,并应用于自身。审美能力是一种感受当下的能力。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的资源,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之下,人们可能很难停下来,去关注周围正在发生的美好,好的审美能力则能够让你在繁忙中抽离出来,去感知更多美好的事物。当你不断地吸收关于美的讯息,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服饰和日常生活中时,你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变化。比如,当你被邀请去参加某个时尚聚会,是选择用一个名牌包包来装点自己,还是选择一个别致、有韵味、有设计感的单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

提升审美能力能够让你成为一个懂欣赏、懂选择和懂创造的人。

懂欣赏,指的是你能够开放所有的感官,捕捉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信息。你会开始留意到很多平凡的美好,比如,早晨窗外清新的空气、甜美的樱桃、掉落的金黄色银杏叶、低头赶路行色匆匆的路人、小区里玩滑板车的小女孩……曾经和你无关的场景和事物,都会陆陆续续跃入你的视野。懂欣赏还表现在能够读懂经典之美,建筑、艺术品、博物馆和奢侈品牌,都是传播和承载美的核心载体,但不懂欣赏的人,很难读懂它们。有时候,我会被客户问这样的问题:“这个包这么贵,我看不懂它到底哪里好。”“博物馆和美术馆太高深了,我不知道进去要看什么。”“这个话剧看得我要睡着了。”每当遇到这样的客户,我都会建议他们先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先学会欣赏,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学活动。

懂选择,指的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去挑选最适合你的。选择的方法论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挑选一件衣服,大到选择一份工作、一位终身伴侣。选择的能力与经济水平无关,而取决于认知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选择保持升值的资产,而回到生活中,你首先应当清楚究竟哪些是增值类产品,才能知道如何选择。

我经常给客户分享一个观点——在经济学中,金钱的流向只有三个去处:“投资”、“消费”或者“浪费”。而想要成为一个富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把金钱尽可能地多放在“投资”的格子里,合理“消费”,杜绝“浪费”。以买衣服为例,大部分人都认为衣服是大众消费品,买衣服是一种消费,我却不这么认为。假如你购买了一件价格1000元的衣服,而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你,使用的场合非常少,而且周围人都觉得你穿着并不好看,或者穿出门大家都觉得这件衣服是你花200元购买的,那你可能很快就不喜欢了。这1000元就投到了“浪费”的格子里。假如这件衣服是你比较常穿的风格,在日常的多数场合可以用到,周围人对它的评价是中规中矩,那么这1000元就是在“消费”的格子里。哪种情况属于“投资”呢?就是花1000元买一件能够点亮你气质的服饰,不突兀,不张扬,低调有品位,在很长时间内它都可以发挥价值,和你衣橱中的很多衣服都能混搭,在不同场合你穿着它都会很自信,周围的人会以为你是花3000元买的。在刚刚的例子中,1000元穿出200元的视感,那你在机会成本上亏损了800元,而将1000元穿出3000元的视感,多出的2000元就是你的审美溢价。当你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能通过提升审美能力做出溢价选择,在无形中让财富增值。

懂创造,指的是你可以在原有的框架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没有创造能力的人,习惯单一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而懂得创造的人,会给生活源源不断地增添惊喜和乐趣。比如,乔布斯就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人,他所创造的苹果手机打破了人们对于键盘的依赖,兼具美感和功能,使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再比如当代知名艺术家徐冰老师,他是新英文书法的开创者,将中国古典的书法与西方的英文字母融合,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极富创新精神。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的展览作品《何处惹尘埃》,首展是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徐冰将在美国“9·11”事件中收集到的残骸灰烬吹到展览中,经过24小时,在展厅地面上显示出六祖慧能的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整个展厅被霜一样的灰白色粉尘覆盖着,充满宁静、肃穆之美,同时又给人一种很深的刺痛感,既紧张又脆弱,好像一阵轻轻的风都能够将它吹散。这就是创造的魅力——令你拓宽思考的边界,产生全新的认知。

除此之外,创造能力也能让日常生活更有温度。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接连几个月的时间,大家被困在家中。这个特殊时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氛围的营造。假如你是一位懂得审美,也拥有创造力的人,我相信在宅家的这几个月里,你会让家中充满生趣。我的嫂子是一个特别会做美食的人,记得疫情防控期间,她几乎每天都给孩子变着花样做不同的早餐,还给我们准备精致的下午茶,一扫我们被疫情笼罩的阴霾。

我没有嫂子的好厨艺,但我也是一个喜欢在生活中发挥创造力的人。我会给女儿亲自动手做衣服。比起在店里买的衣服,自己动手做的衣服更有家的温度。我并没有高超的技法,只是依赖审美和创造能力。比如我在自己的衣橱里翻到一件闲置的白T恤,于是上网淘了一些“贴烫画”,用熨斗熨在白T恤上,就成了一件卡通款的童装,花费不到10元,耗时不到5分钟。别看手艺这么简单,女儿却爱不释手,用她的话来说,这件衣服是妈妈亲手做的,独一无二,充满了妈妈的味道。生活就是这样,需要我们花时间、花心思去装扮。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模样。

依霖的小贴士:如何提升审美能力

每天一小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素材库

假如你想在审美这件事上实现质的飞跃,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专属的审美提升素材库,不定期且持续地往里面添加素材。比如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来一场寻找美的旅行……当你有意识地往素材库里增添内容,日积月累,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当你将审美能力的提升纳入你的日常规划里时,你就会发现美在生活中俯拾即是。许多“90后”的年轻人喜欢拍照和写手账。他们的手账本就是审美素材库,在不断地添加和累积的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摄影爱好者的影集也是如此,养成记录的习惯可以很好地见证自己累积的过程,当然,即便没有记录下来,摄影的训练也已经在悄然改变着你的审美能力了。

向优秀的人学习,融入环境

向高手学习是提升审美品位极好的路径之一。人是特别容易被环境影响和同化的,假如你周围的朋友都是很在意衣着和形象的人,那么久而久之,你也会越来越重视这件事。比如在金融圈,大多数人习惯穿西装和职业套装,这种装束也渐渐成了这个圈子的规则,假如你穿着随意,很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和格格不入。反之,假如你周围的朋友都是比较休闲随意的着装,那你穿得太过隆重,也会感到别扭。根据过往我服务过企业客户的经验,一个重视审美品位的领导,他所带领的团队也会比较在意审美,而一个从不强调审美的重要性的领导,他的团队着装通常也会比较随意。

摆脱舒适圈,突破审美定式

假如你的生活总是保持固定的模式和千篇一律的习惯,那么你很难找到审美上的突破。打个比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日三餐是例行公事,餐桌的意义也仅限于用餐而已。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西班牙的朋友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餐,按照中国人的午餐习惯,我准时在12点前到达了,他惊讶地说:“你这么早来?午餐下午3点钟才开始。”我才意识到,12点用午餐仅仅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已。

但餐桌对于有些人来说,也不仅仅是果腹的地方。我认识的一位生活美学博主,把餐桌定义为社交场和美食游乐场。她布置的餐桌是我见过最富有生活气息和美感氛围的。她会使用一些精致的茶杯和碟子,装饰品除了简单的鲜花,更多的是餐桌上原本就有的食物,比如葡萄串、小蘑菇、山核桃、杏仁以及小南瓜,等等。她通过想象和创意将这些我们平时很熟悉的食材按照色彩和形状重新组合,真是奇妙极了。她告诉我,餐桌的布置和餐食都是需要根据社交的对象和人数来设定的,比如,当你和先生、公公、婆婆一起用餐,那餐桌上一定要有软一些的食物和汤,可以照顾到老人家的用餐习惯;假如你和闺密一起用餐,那餐桌上制造氛围的陈设就相当重要了。很多人会忽视独自一人用餐的时刻,一般就是随便着急地扒拉两口饭,应付了事,而一个人的餐桌其实是你最能够安静享受的时刻。如果你能够充分享受这个时刻,那一定是个有审美感受力的人。 K0GtxPmRuUn4D2Tax2KyPmyypi0/zLcHHn9WEKsomagLPv52CgJv9jHdPGXBAB7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