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不要把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如果说每位大师在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标签,那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标签是“创新”,尤瓦尔·赫拉利的标签是“简史”,瑞·达利欧的标签是“原则”。

那么,今天这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呢?他的标签是:卓越。

什么是卓越?吉姆·柯林斯自己说:卓越的门槛至少是,在过去15年里,一家公司的累计股票收益率超过股市平均水平至少3倍。

原来这就是“卓越”。持续15年以上,盈利能力是“优秀”公司的3倍以上。这可是无数企业家的梦想。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我读过柯林斯的第一本书,是一本超级畅销书,叫《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就是在尝试回答“如何变得卓越”的问题,非常棒。他在这本书里的一句警世金句广为流传: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这之后,我又读过《选择卓越》。你看,还是卓越。我还为他的另一本书《再造卓越》写过中译版推荐序。这本书的名字直译成中文是“巨头是如何倒下的”。它在中国出版时,名为《再造卓越》。倒下了,就站起来,继续追寻卓越。

吉姆·柯林斯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找到卓越的公司上,他分析它们,并寻找背后的普遍规律,然后把这些普遍规律写成书。而这一切的寻找,都是从今天你看到的这本书开始的。

这本书就是《卓越基因》,它其实是吉姆·柯林斯的第一本书,写于1992年。但是神奇的是,一直没有出过中文版。中国大部分的创业者、企业家,都是从《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开始了解柯林斯的管理思想的。这两本书,当然是超级经典的好书。它们都在2002年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一共20本,吉姆·柯林斯占了两本。也可能是这两本集大成的著作的光环,导致大家觉得回头再引入柯林斯的处女作意义不大吧。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中文版。

但是,最近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卓越基因》的审读版。出版社告诉我,柯林斯对他这本30年前的处女作,做了很多的修订升级。出版社希望把这个升级版带给中国读者。

作为一名也写过不少商业书的作者,我知道,修订出版自己的处女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面对的事情。尤其是对一名已经功成名就的管理大师来说。30年后的自己给30年前的自己批改作业,改得多,说明当时的自己太幼稚;改得少,说明30年来的进步太小。左右为难,特别不容易。但是,我非常想强调,这样的批改对读者而言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们能看到作者的思想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于是,我抱着一种考古的心态,快速阅读。读完后,我心中的一个重要困惑终于被解开了。这个困惑就是,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卓越基因”,到底有没有企业能“基业长青”。

用这篇推荐序,谈谈我在这本书里找到的答案,谈谈我对吉姆·柯林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看法。

就像《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一样,这本书里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

如果说卓越就是持久的超级盈利能力,柯林斯说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在这7个维度做得很优秀,这7个维度就是所谓的基因:用人决策,领导风格,愿景确立,运气,战略,创新,战术。

至于这7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能要麻烦你看书了。柯林斯说得很好,我就不再班门弄斧地复述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基本上对应了这些维度。柯林斯说,只要具备了这些要点,你就具备了卓越的基因。

除此之外,柯林斯甚至给出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这个路径图分为4个阶段:

(1)训练有素的人。在这个阶段,他介绍了培养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的思想和方法。

(2)训练有素的思想。在这个阶段,他介绍了兼容并蓄的融合法,斯托克代尔悖论,刺猬理念。

(3)训练有素的行为。在这个阶段,他介绍了飞轮效应,日行20英里征程,“先子弹,后炮弹”。

(4)基业长青。在这个阶段,他介绍了具建设性的焦虑,造钟而非报时,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等等。

柯林斯说,只要做到这4个阶段包含的原则,你就能拥有一流的业绩,卓尔不群的影响力,长久发展的能力。

仔细读,7个维度,4个阶段。对真正的创业者来说,这些一定非常有启发意义。

但是,我为什么说我一直有个困惑呢?因为我读了柯林斯的很多书。他的表述,他的语气,似乎总是在试图建立一种因果之间的“充分条件”关系。我调研了很多企业,甚至用了“双盲实验”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卓越”这个“果”的真正的“因”。你“只要”能做到这些,“就”能变得卓越。

“只要……就……”就是一种典型的“充分条件”归因法。你只要努力了,就能考上好大学。但是我们知道,努力只是考上好大学的“必要条件”。除了努力,你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聪明的报考策略,甚至一点点运气。努力,不是充分条件;努力,是必要条件。

果然,在《基业长青》里,被吉姆·柯林斯列为“卓越”的、被无数后辈公司学习的18家百年企业,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都遇到了各种经营问题。它们中的大部分公司,甚至都没有跑赢股市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它们大部分都“从卓越回到优秀”了。

这是为什么?它们不是有“卓越基因”吗?它们衰退甚至倒下,是因为卓越基因消失了吗?

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不是,是因为“卓越基因”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必要条件?

想要赢得蝶泳比赛,必要条件是什么?是你懂得正确的蝶泳姿势。这是必要的,是必须的。但是,懂得正确的蝶泳姿势,你就能赢得蝶泳比赛吗?当然不。因为参加比赛的每个人都会。

你会了,不一定能赢;你不会,就一定赢不了。这就是“必要条件”。

会用人,就能变成卓越企业吗?不。不少失败的企业,也挺会用人的。仅仅会用人,不一定会成功,你可能栽在产品不好上。但是不会用人,你几乎一定会死掉。用人,是卓越的必要条件。

有愿景,就能变为卓越企业吗?不。懂战略,就能变为卓越企业吗?不。会创新,就能变为卓越企业吗?不。都不一定。这些全部是卓越的必要条件。有了它们,不是一定能成功;但是没有它们,一定成不了。

不要把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理解了这件事后,再看吉姆·柯林斯的书,我豁然开朗。其实如何读他的著作的这把钥匙,一直藏在他30年前的这本处女作里,就藏在他的“7个维度”的其中一个维度里。这个维度,就是运气。

如何正确看待运气?

柯林斯在书里写道:

“运气事件”的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事件不是你引发的;第二,事件具有潜在的重大的结果(好的或坏的);第三,事件具有不可预测的要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会不会遇上运气——你当然会,无论是好运还是霉运……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这些运气。我已经开始相信,领导力是否卓越,一半以上取决于你如何应对意料之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成为卓越企业,其他6件事具有不到一半的重要性。另外一半多源于你如何处理“运气事件”。

那该怎么处理呢?

建议你仔细阅读这本书的这一章节。

感谢柯林斯,30年来坚持不懈地研究“卓越”,并且分享他极富洞察力和说服力的见解。他的管理思想,也许深深影响了好几代创业者和企业家。

感谢出版社,把这一切的起点,这本《卓越基因》引入中国。让我们看到这位管理大师深邃思想的起点。

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卓越。

刘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 ehDURjl+wllVr3CMNbZe5XBlZPl1uYpYL5p7c7MRL9zAmegfne+mbBae4KY2OJ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