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告诉母亲“很快”会回家,其实待他回到家,已经是四个多月后。当时褚时健所在的部队行动到禄丰附近,看部队暂时安顿下来,褚时健悄悄走出营地,疾走一个多小时,回到家看母亲。褚王氏惊喜万状:“你到底到哪里去了?”褚时健只好告诉母亲:“我在家待不住了,我搞革命,被人家抓去就麻烦了。”母亲似懂非懂,流了一会儿泪,问儿子:“你们是不是没什么吃的?”褚时健说:“想吃肉了。”母亲赶紧从屋梁上取下一块腊肉,褚时健接过来,说:“你坐着,我来炒。”褚时健用水洗了腊肉,取砧板拿刀切肉,没想到片皮时手抖了一下,刀一滑,在他的指头上深深切了一道,疤痕一直留到了今天。
“那块腊肉炒了以后,太香了。”褚时健回忆说。
那个香味,就像他手指上的疤痕,在记忆中、生活中一直留存。
吃完饭,褚时健又要走了,母亲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褚时健安慰她:“我在家里,一家人都要被牵连。我很快会再回来看你们。”
很快……其实不知何时。
褚时健的堂哥褚时仁、堂弟褚时杰在褚时健之前已经参加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这支队伍成立于1948年。褚时健参加的部队,是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二支队,主要在云南南盘江北部地区活动。堂哥褚时仁在二支队七连,堂弟褚时杰在八连,褚时健则在九连。
那时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还未开到西南,中国共产党主要靠地下工作和游击战来开展活动。在共产党组织武装力量时,聚集了一批当时追求革命和民主的大学生与中学生,且尤以中学生居多。褚家三兄弟就是学生出身的游击队员,堂哥褚时仁在读师范学校期间,就已经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还有一个后来成为褚时健挚友、领导的人从昆明长城中学毕业后也在华宁县加入了地下党、游击队,他就是后来成为云南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在后面的故事里,褚时健和普朝柱惺惺相惜、肝胆相照,成就一段岁月佳话。不过,在遥远的1949年,他们还是走上了同一条路却互不相识的两个华宁同乡。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后来被当作戏谑之语的话其实是一句地道大实话。当时的游击队生活,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难。作为群众力量,自卫军、自救军等游击队缺乏作为军队的基本素质,很多人其实不熟悉刀枪充斥的战争,而他们面对的对手,是国民党正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而且从装备上而言,国民党军队也成熟太多。“国民党老兵油子枪法很准,一打一个准。他们出动一个营,特别是晚上打仗的时候,我们就吃不消了。”褚时健说。打了几次仗后,褚时健得出经验:对方第一枪响后,如果幸运没被打中,必须马上躲起来,否则第二枪肯定中招,因为对方已经即时判断出你的位置了。在游击队里,他是懂枪的人。父亲在世时常进山收木材,有时会顺便打打猎,褚时健跟在边上,偶尔也会练上两手。父亲刚过世时,因为家乡不时有土匪出没,家里那把爷爷留下的捷克造步枪就由他负责扛。进了游击队,新兵训练射击,褚时健上来就比别人打得好,一个月下来,他在二支队九连里已经有了“神枪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