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在当时的昆明有着独特的地位,作为国内一流学府的组合,它在非常时期突然降临昆明,学识渊博的教师、资质过人的学生,给这座传统、封闭的西南小城注入了进步、先进的强心针,战时昆明的面貌甚至因为这所大学而变得不一样。
“褚时俊,你堂弟带的这个萝卜实在太好吃了。你们云南怎么还产这么香甜的萝卜?”褚时俊的大学同学吃着褚时健带给堂哥的用羊奶做的乳饼,大为惊叹。褚时俊大笑:“是啊,因为我弟弟太厉害了,他能把萝卜变成乳饼。”在褚时健的眼里,堂哥和他的同学们都不是一般人:超出一般人的聪明,又比一般人多出好几分书呆子气。
褚时俊是褚氏家族里的大哥,自小就聪慧懂事。高中毕业参加西南联大招考,昆明地区七八千人参考,只录取了两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学的是工科的机械专业,这一点尤其让褚时健仰慕。有一个星期六,褚时健放学后过去找堂哥,正碰上褚时俊在画图纸,老师要求把火车头的零部件及组合构造全部画出来。褚时健住在堂哥宿舍,看见他一直画到凌晨一两点。一看图纸,精致细密,标注清晰,字迹也非常清秀,褚时健很感慨:“大哥你太有水平了。”褚时俊告诉堂弟,有些同学甚至画一个通宵,这是考试的题目,要求一周后交卷。待褚时俊画完,褚时健又去找堂哥,看到桌上竟整整齐齐摞了厚厚一叠纸,这就是堂哥的试卷。“唉,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现在怕是看不到这样的大学生了。”褚时健说起堂哥,满是怀念。
褚时健常常跟着堂哥在西南联大的白碗食堂或绿碗食堂吃饭,“可能因为人多,就分了白碗绿碗,我和堂哥经常在绿碗食堂吃”。不管白碗绿碗,印象中饭菜的价格不贵,却相当难吃。但他发现堂哥和同学们从来不会谈论饭菜的问题,他们聚在一起总是谈论学业和未来,最多的是谈论国家大事。“共产党”“新华日报”这些词不断从堂哥他们的嘴里蹦出来,褚时健的思想认识打开了另一扇窗。
当时的褚时健与堂哥以及更多的云南学生大概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赶上了云南子弟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时期。被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优秀的思想大家熏陶过的头脑、视野,几乎能够全然更新这些学生的未来。谁能说褚时健未来做出的宏伟事业,和当年受教育的起点没有关系呢?
当时的昆明聚集了许多民主人士,比如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还有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以及一众从北方南下躲避战乱的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因为时局紧迫,中国内忧外患,这些爱国民主人士经常在媒体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也常在大学举行各种演讲。褚时健和堂哥一起,大量吸收着这些社会思想的养分。
抗战时期,共产主义思想也在昆明得到极大传播,延安的各种消息通过《新华日报》不断传到昆明等地。共产党人积极在各类高校发展党小组,褚时健的堂兄弟褚时俊和褚时杰就是在抗战时期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他们积极吸收共产主义思想,也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主张。
那时的《新华日报》尚不能公开发行传播,但学生们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报纸并组织传阅。褚时健说那个时候每到周末,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到联大和堂哥他们一起悄悄阅读《新华日报》,里面的语言、思想是那么鼓动人心。大家对报纸内容的讨论、各种发言,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更为他描绘了一幅未来景象。
1945年,褚时健开始固定参加各种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组织有了正式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