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日月山下的放逐

1957年11月20日,青海省文联在对昌耀做出“送农业生产合作社监督劳动”的决定后,并未让他立即动身。因此,昌耀在西宁迎来了1958年的元旦,继而又在2月18日度过了农历狗年的春节。

1958年不再开展反右斗争了,但它却是一个更为轰轰烈烈的年份——是一个以全国的农业生产“大跃进”为旗帜,把“革命浪漫主义”的想象力演绎到了极致的年份。

1958年3月,昌耀由文联办公室的人员陪送,来到青海湟源县的日月藏族乡“劳动”,劳动期限为3个月。

湟源县城位于西宁西部,相距约50千米;日月乡在湟源县城的西南部,相距约20千米。由此再往西约20千米,就是中国历史地理上著名的日月山。

作为祁连山朝东南方向延伸出的一个支脉,长约90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的这条日月山系,在青藏高原的诸多山系中原本算不上什么。但它却由于唐朝文成公主唐蕃和亲途经此处留下的传说,而闻名于历史教科书中。

日月山顶部因由地质纪元中的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赤岭”,昌耀在1981年所写的《驻马于赤岭之敖包》一诗中的赤岭,指的就是它。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西行和亲时,其父唐太宗为释女儿思乡之念,便赠予了一面有着特殊功能的日月宝镜。当文成公主一行登上赤岭,其身后农耕场景中她所熟悉的良田沃野至此结束,前边则是群山起伏,横无际涯的茫茫草原,公主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遂拿出日月宝镜,镜中霎时出现了“八水绕长安”的皇城盛景,这更使公主柔肠寸断。但当想到自己肩负的唐蕃修好和亲大计,公主遂决然将日月宝镜抛入赤岭东坡,以明和亲之志。由此而留下千古佳话。后世也因此而将赤岭更名为日月山,以示崇敬纪念之意。

然而,这段历史掌故却掩盖了日月山一个更重要的特征——它是中国自然地理上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中国西部地理气候上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都是以这条山脉分界的。另外,正像文成公主当年所见到的,青海省内的农业区和牧业区,也是以它为界。

更为重要的是,在唐代,它还是中华内陆的唐王朝与吐蕃王朝各自所辖地域的实际分界线。因为文成公主的和亲,公元734年,唐蕃双方使臣会盟于赤岭,并立汉文与藏文界碑各一座,碑文上刊刻有“甥舅修其旧好,同为一家”之句。20世纪80年代初,青海省政府在青藏公路穿越日月山的垭口(海拔3520米)的两侧,修筑了砖木结构、琉璃瓦覆顶、彩绘飞檐的八角形日亭和月亭各一座,成为青藏公路线上的一处著名景观。

日月山的确是一道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的奇观。直到今天,日月山以东,大片的墨绿色的青稞小麦,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绿树环围的村廓农舍,在川地、浅山、半垴山相衔接的地形中,铺展开农耕文明的图景。而当你乘坐的汽车驶上日月山垭口西望,则又立时进入了彤云漫卷辽阔无树的游牧时代。

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特征,才衍生出这片地域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在日月山以东现今的湟源县城位置,清雍正年间修建了丹噶尔城,道光年间又改为丹噶尔厅,用以作为中原内陆和西部游牧民族“茶马互市”的物流集散地。

还是由于这个原因,湟源县城周围是汉族农业人口分布区;靠近日月山的日月乡聚居的,则主要是藏族,他们以农耕为主,兼有少量畜牧。日月乡因此是藏族乡。

此后,我们在昌耀的诗歌中,不止一次地看到了丹噶尔这个名字,并感受到了一种古老的民间小商品的货殖物贸信息。而对于昌耀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他正是以这里为入口,获得了进入博大神秘的青藏高原历史文化腹地的路径。当然,我们还知道,他此后更成了这片地域的“义子”和“赘婿”。

3月份的青海没有风景,大地和树木的枝头不见一星绿色。处在由东部川地向西部日月山垴山地带过渡的日月乡,在大地缓缓抬高的斜面之上,被称作半垴山地区。日月乡这个季节天上的太阳发白,它最活跃的自然元素便是寒风。刮过地面的风把将化未化的雪粉、逐渐开始发酥的地皮,同时拔起,在枯树的枝头拉响一声声尖厉的哨音后,最终在它再也无力蹿升的空际哗然散开,为白太阳蒙上昏晦的浊黄。

带着自己行李、书籍和简单生活用品的昌耀,在乡政府暂先住了下来,等着进一步地下派。对于这样的生活,有着长期独自下乡生活经验的昌耀,早就不再陌生,他甚至喜欢乡下的生活。但这一次,他却显得郁郁寡欢,这使得原本就白净文弱的他显得年龄更小,近乎有点可怜,也因此引起了乡政府大院中一个人的注意。此人名叫杨公保,藏族,乡政府武装干事。既然昌耀还要被再往下分派,杨公保就在征得乡政府领导的同意后,把昌耀带回自己家所在的村庄——下若约村。他让昌耀住在自己的家中,参加村里的生产劳动。

这一年,杨公保的年龄虽然不过27岁,仅仅大昌耀5岁,但在社会角色的承担上,已经具有一种中年人的感觉。他不但早已结婚,而且已经有了一子三女,他的二女儿尕仁卓玛此时8周岁,三女儿万玛措也已经2岁。杨公保的父亲虽然在30岁的年龄上早逝,但加上母亲,自己两口和4个儿女,这却是一个有着7口成员、烟火气息浓郁的家庭。

昌耀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感到新奇、兴奋。在这家老少的世界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文静且浑身透着干净气息的汉族少年,并且,他的家是在遥远的南方;并且,这么文静的他还曾上过朝鲜战场;并且,他还是一个诗人。这一切传奇性的“并且”相加起来,使昌耀此时的“右派”身份不但显得无足轻重,反而还引发了他们对这位落难少年的怜悯、关切,乃至保护的情愫。“啊——啧啧,尕娃孽障着!”——这个家里的老奶奶这样叹息。“尕娃”,即孩子;“孽障”,即可怜。

几天之后,被每天早餐中的鸡蛋牛奶浇灌得滋润了的昌耀,逐渐从抑郁中走出,并喜欢上了这个家庭。这是从13岁参军之后,或者还可以把时间前推到空城堡中的童年生活为止,他再也没有享受过的上有奶奶,下有弟妹,中间又有父母的,烟火之气旺盛的家的生活。在心情颓丧的1957年,他曾在给五叔的信中感叹自己是无依无靠的“流浪儿”。而现在,在他的想象所不曾企及的日月山下,却有这样一个藏族人家接纳了他。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温暖,进而是一种几欲流泪的温暖。这个家庭院落中圈养的奶牛,颠着碎步无事忙碌的小狗,麦糠中刨食的芦花草鸡,傍晚灶膛中柴火的红光,点烧热炕时牛粪、柴草碎末阴燃时特殊的呛辛,矗立在房屋平顶上烟囱中袅娜的烟炷……当整个村庄由曲巷中流动的烟霭和暮风,将这一个个相同的庭院单元连接起来,并次第点亮灯盏,它对于薄暮中无家可归的人,无疑就是大地上的天堂。

1962年,已经离开下若约村4年的昌耀,在祁连山的流放营地写下了一首题名为《烟囱》的诗。根据写作此诗之前昌耀所有的生活经历来考察,它无疑就是昌耀对这段生活牵念不已的沉湎和回忆:

我是这样的迷恋——

那些乡村垩白的烟囱。

那些用陶土堆砌的圆锥体,

像是一尊尊奶罐,

静静地在太阳下的屋顶竖立,

没有一丝儿奢华——

我对这生活的爱情

不正像陶罐里的奶子那么酽浓,

熏染了——

乡村的烟火?

…………

1962.8.6

这首《烟囱》和前边援引的《水鸟》等其他4首诗一起,最初都刊发在1979年底出版的那部青海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三十年诗歌选》中。如果追溯我与昌耀的交往,那么,首先就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这首完全独立于一个时代政治抒情语境之外的诗歌,对于1979年的我是震撼性的。它来自土地的陈旧的温暖,它的本色性的纯粹,以及朴素与醇和,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诗歌审美体系,并迅即改变了我的诗歌注意方向。也就是由此开始,使我对昌耀产生了与一位大诗人相关的想象。1981年,昌耀对这首诗又做了辞采和表述层次上的丰富,并在诗的末尾注上了“1981.4.19重写”。重写虽然明显加重了此诗的艺术意味,但在我看来,它无论如何都不如这一原作来得那么本色自然。由之而使我一直耿耿于怀。

杨公保给了昌耀一个家,更确切地说,杨公保给了家破人亡之后,又陷入落难中的昌耀一种比家更温馨的感受。老奶奶的疼爱自不必说,尤其杨家的几个子女,在最初的腼腆好奇之后,接下来就是人来疯式的热情。有事没事总要往昌耀的房间里跑,炫耀式地带昌耀在巷道村外周游,进而以村庄的知情者和昌耀的保护人自居。特别是这个家中8岁的二女儿尕仁卓玛,因为长得漂亮出众,又心眼特多,处世活络,便在兄妹之中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愈发伶牙俐齿、聪明狡猾。跟村中的同龄孩子在一起,没有人能耍得过她,所以大家便送了她一个汉语绰号——“尖尖”。在青海方言中,“尖”,便是聪明狡猾之意。它在本意上应该有“奸”的成分,所谓的“奸诈狡猾”,但与机灵和智商过人这个意思相联结,便成了“尖”,进而还有了在同伴中做事或游戏时,总喜欢拔尖,也总能拔尖这层意思。亦即所谓的人中尖子,说“人精”也成。遇着昌耀这么一个兄妹们都以儿童的虚荣心争当保护人的白净书生,“尖尖”尕仁卓玛便要再次拔尖,要形成对昌耀保护人身份的垄断。而此时的昌耀,似乎也乐于接受“尖尖”的这种垄断。

昌耀和这个家庭相处得颇为融洽,似乎已成了杨家家庭中的一员,但这样却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在这个家庭中的辈分怎么排呢?按理,他只比杨公保小5岁,无疑是属于同代人,但杨公保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家中,都是支撑着一方天地的汉子,与他相比,小模小样的昌耀在给人的感觉上,显然不能与之辈分并列。而相对于家庭中的这群孩子,昌耀从年龄上无疑属于叔叔辈,但他们却很难从昌耀身上找到叔叔的感觉,并在内心更愿给他以大哥哥的地位。想来,这是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意识到了,然而却分断不清的一个问题。那么,就让它这样模糊吧,但正是这种模糊,最终却模糊出了另外的意味。

关于这个问题,暂先按下不表。

然而,这个天高地远的下若约村,同样不是桃花源。比如当村人大都把昌耀作为落难的“学生娃”看待的时候,昌耀在这个村的支部书记眼里,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右派”,并且就是看昌耀不顺眼。

昌耀要参加生产劳动了。青海半垴山地区3月份的劳动,基本上是围绕着春播而展开的。其程序首先是为农田准备底肥——先将粪肥从大牲口的棚圈中起出,然后是敲打粉碎,继而是用套着马或牛的大木轮车(亦即昌耀诗歌中的“高车”),或用套着小毛驴的架子车,再就是以人代替小毛驴的架子车,从村头往地头运肥。由于这里的农田大都是在坡地或梯田式的台地上,所以,运肥车无法直接进入农田,只有卸在路边。接下来的一项劳动工序,就是男女老少每人肩上斜背着一个背篼,在路边装上粪肥后,再背着转运到农田中。一背篼粪肥的重量,大约等于一袋50斤面粉的重量。农田中堆积的粪肥撒开之后,就开始了小麦或青稞的春播。在这一套工序中,人拉架子车的运肥和用背篼往农田中背肥,是比较繁重的力气活。也是没有赶车技术的昌耀所干的活。

春播的活干完之后,就是按照国家在1957年第4季度做出的“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农村工作部署,修整农田和兴修水利。兴修水利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兴修干渠、支渠、毛渠等水渠,把水引进农田中灌溉。修整农田对平原地区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而对浅山、垴山地区来说就是“与地奋斗”,把大地原生态的那种坡地,改造成梯田,从而使之能够引水浇灌。这两种工程叠加起来,就叫作“战山河”。这其中巨大的土方量是无法计算的,并且完全是用车拉、肩挑、背篼背的形式来进行的。我们在此后的许多电影和纪录片中,都看到过那种红旗招展、歌声浩荡的壮观场面,但这种群体壮美表情的表述,却遮蔽了无数个体蜡黄脸色上的虚汗。

昌耀不是在《辞职报告》中表示,要“参加农业生产去”吗?现在,正是兑现这一愿望之时。他跟村里的村民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他干活卖力,态度诚恳。也许,出一身热汗果真就可以把他体内陈积的抑郁给彻底蒸发出来,让浑身松快一下。然而,迄今为止从来未曾真正干过农活的他,比起村中的农民来,其劳动能力最多也就能顶得上个妇女,甚至连那些健壮泼实的妇女还不如。于是村支书就更看他不顺眼了,不但经常给他脸色看,还时而拿一些暗示他“右派”身份的话来刺激。昌耀是一个何等敏感的人,并且,他在杨家获得的关爱和情义使他更珍惜自己的形象,也更爱惜自己的羽毛。虽然他还不便和这位支书争执一番,却还是可以将自己鄙夷的脸色还给对方看一看的。支书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在他的记忆中,这个村子中的百姓还从来没有人向他这样表示过,更何况一个送到乡下来改造的“右派”——他竟然也敢!于是,被冒犯了的恼怒使这位支书更加变本加厉,而此时的昌耀,想置若罔闻也不行。于是,两人之间的摩擦便不断地撞出火星。

事已至此,村支书觉得再也不必顾忌什么了,便直接拿“右派”的问题敲打昌耀。而此时的昌耀,如果再听而不闻他也就不是昌耀了,便回敬对方:别老拿“右派”来压人,“右派”这个帽子对我太大了,我承受不起。别忘了,我还是个国家干部。

随口说出这句话后,双方都突然一愣。昌耀之所以如此,是一直笼罩在“右派”的心理阴影中,并专注于用劳动洗刷自己的他,突然被自己提醒了——我难道不真的就是一名国家干部吗?凭什么一再受你的鸟气。

对方之所以如此,也完全是基于同样的提醒:眼前这个被他看不顺眼的人无论再是什么“右派”,他国家干部的身份还不是要远远地高于自己?于是,支书一脸的悻悻然,嘴巴弧形的弓弦上,再也射不出更锋利的冷箭。

昌耀突然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心头不无快慰之意。

而对方,又岂能善罢甘休?如果这样,他这个支书也就不是这个村庄的“尖尖”——人群中的尖子了。

很好,你不是体力不行吗?我偏偏就要让你好好地锻炼锻炼。于是,派给昌耀的体力活被暗中层层加码。

而昌耀,他明白自己这时必须承受,离3个月劳动结束的期限不远了,挺过这段时间,一切也许都将会出现新的转机。

然而,不断加码的体力惩罚使昌耀终于失去了耐心——我病了,我需要休息,我是公民,我还有因病休息的权利吧?

事情终于发展到了最坏的一步,村支书使出最后的撒手锏——向上级部门做了歪曲真相的检举汇报。1958年5月1日晚,湟源县公安局的一辆吉普车开到下若约村,把昌耀直接带到了县看守所。

而收留了昌耀的乡武装干事杨公保,因此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纵观昌耀一生的人生风浪,这几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塄坎,但真正使昌耀栽下万丈深渊的,却正是这个小小的塄坎。事情就是这样,一只钻进飞机螺旋桨中的麻雀或乌鸦,可以使一架巨型飞机焚毁。

按照1958年这个时候的情况看,作为一个“一般‘右派’分子”,昌耀的问题并不怎么严重。当时就有众多的“一般‘右派’分子”,戴着这顶帽子工作在自己原先的岗位上。从对昌耀的处置意见来看,为期3个月的“监督劳动”这一关过了,那么,接下来的去向就应是收回文联,尽管是仍然戴着“右派”的帽子,却可以继续工作。

嗨啊——还有什么可假设的!1958年是中国农历的狗年。

对于昌耀来说,日月山下的这个下若约村,既是他落难中的天堂,也是他走向地狱的入口。

而这个村支书,仅仅在数年之后,突然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黄病”(这是当地人的说法,疑为肝腹水),其表征是脸色蜡黄,瘦如饿鬼,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IX307MJJPwE2RzVRRLTn9qmlvmQqvv9I7wRXf0Y2JtKRRyTK9ATMK2hQ+AC7K81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