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版说明

燎 原

《昌耀评传》首版本200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二个版本《昌耀评传》(最新修订版),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为了版次表达一目了然,这个增订本定名为《昌耀评传》(第三版)。

现对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在此书的第二个版本中,我曾分别撰写了《修订本说明》和《修订本后记》,为避免信息繁杂,此次全部删除。对于其中的重要信息,则抽取原文移植于此。

1.《修订本后记》中的如下文字:

这是我继《海子评传》之后,第二部中国当代诗人的评传。但与第一部不同的是,它是我对昌耀的还愿。昌耀曾经用谦卑而清澈的光束照耀了我,现在,我要将这一光束返还回去,使他从幽暗中豁亮现身。

这段文字,援引自此书的首版本《后记》,表达了我书写这部评传的缘起与初衷,故特别保留于此。

2.《修订本说明》中涉及与此书相关的两位重要人物,这里必须再次提及。

第一位是刘启增。

《昌耀评传》出版不久,在我要将样书寄给一位重要的当事人——青海民族学院的刘启增教授时,却从其亲属处获知,他已去世。这个信息让我顿时心生惊骇和“后怕”,刘启增曾与昌耀一起落难于祁连山及新哲农场等流放地,没有他陪同我采访并提供资料,昌耀漫长流放生涯中的诸多经历,都将成为谜团。那么,精神矍铄而又顽劣的刘老头,该是一位特意等待我的使者,为我进入他们那代人共同的命运腹地而带路,一旦使命完成,便倏然隐遁?这使我再次醒悟到,这个世界内部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清算机制,该受报应和该得偿还的,一定都会各得其所!正如历史把荣耀还归昌耀。

第二位为韩作荣。

在《昌耀评传》写作期间曾给我以同样重要的帮助,并为此书撰写了序言的韩作荣先生,转眼间也已成为“故人”,于2013年11月离世。韩作荣是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和编辑家,也是昌耀少有的知音和挚友。早在1979年,昌耀以无名者的身份复出诗坛之初,时任《诗刊》编辑的他,就似已看清了一个未来的昌耀,由此一路扶持陪护,直至昌耀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而将韩作荣先生的序言重置于这个“修订本”,既是向他的致敬,更因为这篇序言的不可替代。

基于同样的原因,这个第三版仍保留了韩作荣的序言。

二、第三版的增订情况说明。此次增订的重点,是对昌耀的早期写作,亦即他在河北荣军学校时期和初到青海时期,大量写作信息的增补。包括他发表诗作的刊物、详细的作品篇目、他在《河北文艺》所召开座谈会上的发言、该刊对他的重点推介、相关人士之于他的评价等等。这些信息显示,昌耀初出茅庐便恍若一颗新星自带格局,而他最终的气象,则在此时即可找到依据。但这些信息,无论在昌耀生前自己编选的诗文集,还是这部评传的前两个版本中,都仅有蛛丝马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李文钢博士,在其《昌耀与〈河北文艺〉——昌耀早期佚稿发现记》一文中,提供了这些信息。但有趣的是,据李文钢表述,他是“根据燎原先生在2008年出版的《昌耀评传》一书所提供的昌耀生平信息,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搜索技术,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昌耀先生的早期佚稿”。现在,当我又据此进行第三版的增补时,还是想对他说声谢谢。

也正是由于插入了这些信息,原版本的相关章节便显得臃肿,所以,此番特做了局部的技术调整。诸如第三章内《蓬勃的青春渴望爱情》、第四章内《渐进中的民俗学气质与民谣风》这新增设的两节,原先都统辖在各自的上一节。此番则按相应的内容归类从中断开,另起一节。

是的,在诗歌史不动声色的大规模淘汰中,我亲眼见证了昌耀“逆袭”式的持续走高。在他去世之后,随着其若干诗歌选本的相继出版,201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又出版了由我选编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一位诗人的生命,正遵循着文学史上那类经典性作品的传递模式而延续。愿这部第三版的评传,能为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昌耀而助力。

2021年4月20日
写于威海蓝波湾 7XEVo31Rpdy7SoTxziIrxm9aPlqBY+bAeiRwlV3PuTosSFgJNgWEU2Z8hhYuF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