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而今天,把这样的一部传记作品,再次译成了汉语,希望其意义不仅是文学的、历史的,更应是精神的、意志的,甚或信仰的。罗曼·罗兰的其他传记,已经影响了很多的中国人,不分年龄与性别,但是,他的这几部涉及印度精神的传记,皆是第一次译成汉语,故尤为特殊。

因为,中国在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命运之坎坷,丝毫不亚于印度。故甘地的精神:那种深沉的,深入了宇宙灵魂深处;那种传统的,几千年逶迤而来,浸润过各个时代最优秀的人心而久垂不废的;它的永恒性,直接植入存在界的普遍性土壤当中。于是,出现甘地式人格的印度,对于我们的启示便拥有了极强劲的理由。

20世纪的中国文化气运翻转之际,很多人愿意把梁漱溟比作中国的甘地,作为传统精神的代表,一个行动的儒家,尤其是儒学在心学意义上的重新开出。梁漱溟的一段著名的话是“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并有“以苍生为己念”的悲愿,入了这个世界来努力。或许,两人确实有一些相似,譬如,20世纪太虚大师于1940年出访印度,就会晤了甘地,时在2月13日,两人在甘地的纺纱声中交谈良久,彼时,太虚感叹道:“中国现在进行抵抗外来的侵略,并已渐得胜利的把握;唯建成现代的,或胜进的国家,前途尚远。同时,也有人提倡乡村建设的运动,与甘地先生此间所提倡者略同。”显然,“提倡乡村建设的运动”就是指梁漱溟的举动。

最后,我们用一个甘地的小故事来结尾,看看一位波澜壮阔的圣者之心灵,究竟又是如何细腻:

一次,甘地坐火车外出,踏上车门的一瞬间,火车刚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小心掉到了车门外,甘地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朝着第一只鞋子掉下的方向使劲扔去;看到了这一幕的人甚是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甘地说:如果有人正好从铁路旁边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就是一个收获!

是的,这就是甘地,他给了自己扔鞋子的选择,也给了别人捡鞋子的机会,而大多数人都只会抱着没有用的鞋子,两头懊丧。

闻中
己亥年中秋古墩路 O7vpSuIDuCDAMOCUj+8bcCnrI1Kcv2Q+dtD4bF5AsS+L7c19eiLnsziVbExSyF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