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宋元城市叙事的“市井俗调”

自城市产生以来,其空间形态发生过多次大的变迁,具有历史转型意义的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是宋代的城市变革,西方学者称之为“中世纪城市革命”;另一次则发生在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强势侵入,使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

宋以前的古代城市基本上是属于以政治为中心的郡县城市,在经济上不存在与乡村分离的情况。当城市的商品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时,情况必然发生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发展了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都以城市与乡村分裂为基础。” 宋代作为古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坊市制度的瓦解,坊市制度被更为开放的市场制所取代。此前在汉、唐以来的城市规划中,市场设置在城市的指定区域,具体事务则由官吏进行严格管辖,如《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几乎所有的商业交易都必须在“市”里进行,北朝民歌《木兰辞》就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但是,到了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商业活动中长途贩运的主要地位不断受到挑战。而家庭手工业作坊则很繁荣,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自产自销,前店铺后作坊的格局逐渐形成,工商贾开始合为一体,工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城市空间布局亟待发生根本性改变。经过官府与民间的反复拉锯,北宋政府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沿街开设店铺被逐步允许,坊墙毁弃、市巷融合的格局逐渐形成。城市的市场不再是官家特设的管理区域,城内不再划分方形之坊,而是大街小巷纵横,店铺鳞次栉比。

宋代的城市空间变革造就了多元化的、极具立体感的“交互型空间”,街巷空间得以凸显与放大,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也成为市民阶层活跃的舞台。在这些多重复合、彼此交融的空间中上演了市民悲欢离合的世情故事,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化的文学叙事。可以说正是在宋代,城市作为一种空间形象才真正树立起来,并逐渐变得日益立体而饱满,城市空间与居住者形成了心灵层面的交互与激荡,居住者从外在身份到个性气质逐渐拥有了标识性的城市特征。以此为起点,城市与文学才真正发生了内在的精神联系,白话小说也从此成为城市叙事中最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文体形式。

本章内容除了概述宋代特色化的城市空间书写,关注的一个重点在于由唐至宋的转换。当城市空间的巨大变革发生之后,相应的城市叙事将会出现怎样的变换。我们选择唐与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加以分析比较,比如从《开元天宝遗事》到《大宋宣和遗事》的叙事语态改变,再如从曲江叙事到西湖叙事的叙事空间转换,以期管中窥豹,见出时代大变的历史格局。 VaqaR+4F/gZ5W4IGtrFsO1v9NaSfD6InjwraTb27RthHacjmXOD6Yf6dg8g8KP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