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若干思考

张占斌

【导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重点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这是我们党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具体化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并为此确定了时间进度表,制定了发展路线图,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明确要求。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汇报,并重点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反反复复研读这些讲话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情怀和锐意进取的历史担当精神。

一、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必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红线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可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更是几千年漫长岁月的期待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是为了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新中国70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就,有条件有能力来逐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推动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开始强起来。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人均GDP只有385元。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虽然目前在收入分配、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经验启示看,至关重要的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得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序。漫长的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演进,有许多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布不合理、少数人占据天下财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境地,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甚至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尤其对我们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际经验研究表明,如果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得好,也有利于全社会总体效率的提高,公平和效率不是矛盾的,应当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社会公平问题处理得好,就有利于全社会总体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们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问题。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第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解我国发展难题的艰辛探索,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雄心壮志。习近平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如何帮助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摆脱贫困,他在福建任职的时候就进行过艰苦探索,并出版了《摆脱贫困》的论著。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后,大刀阔斧地推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工作,使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站在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的时代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开始了新的战略部署,强调“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理解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科学内涵

应当说目前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社会上还不完全一致,从狭义角度讲,更多地体现为收入的增长,经济收入的增长。但是显然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增长不足以涵盖共同富裕的内涵。如果从广义角度讲,共同富裕显然不仅仅涉及经济收入问题,它涉及很多方面。但是也要考虑到,不能把共同富裕这个事情无限放大,包揽无遗,包打天下,不能把共同富裕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还是需要有个大体的边界和侧重方向。

第一,这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一个需要从政治经济学高度考虑和重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要把人类幸福、安全感、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因素考虑进来。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又要实现精神上是富有的、生态环境是友好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共同富裕不是搞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要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一样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不是养懒人,不是城乡和地区差异彻底消失。而是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也就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其前提是鼓励勤劳创新发展,要靠勤劳实干兴邦,靠勤劳实干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才更好分配,也更有分配调整的回旋余地。

第三,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的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我们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要量力而行,不能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不能脱离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越发展水平。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而是要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尽力而为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朝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共同富裕要强调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价值风尚。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在迈进过程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状态,那么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就有责任帮助后发展起来的人和地区,形成先富带后富这样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局面。比如,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落后地区,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来帮扶落后地区,等等。其中,脱贫攻坚就是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标志性事件。这方面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造财富的智慧和动力源泉涌流,同时也要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第五,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有系统观念,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这个问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把握这个问题。要抓紧制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要注重挖掘和总结,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三、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新发展阶段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把未来蓝图、制度方向、政策改进和实现路径明确下来。

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动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逐步减少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统筹和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大幅增强我们国家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第二,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一方面毫不动摇地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引领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经济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好。要保护好产权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同等待遇、同等保护。要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把为市场主体创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作为政府推动发展的首要目标。要选择一些地区、部门、企业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要下更大的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财富分配格局。包括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考虑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通过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激励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大发展。

第四,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统筹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推动共享和共同富裕。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共财政的职能,增强公共财政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提高公共财政在推动共享方面的放大效应。在金融资本这个问题上,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不能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这些资源,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多做贡献,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要完善金融科技创新和支撑,加大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

第五,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形成系统整体的公共政策支撑。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大水漫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还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的向往,推动高品质生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因此要把握痛点和堵点,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资源要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

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制度路径

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连串事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完善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调动方方面面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构建目标明确、方向一致、相融相济、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在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着力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秩序和分配结果,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合理安排劳动、资本和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挥财税和金融资源的调配作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营造全社会崇尚劳动、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三是通过改善创业环境、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多样化的理财工具等,拓展居民收入渠道,保护合法致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促进各类资本规范有序,引领数字经济和科技平台健康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五是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可研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在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着力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一是完善税收制度,包括完善税种、合理确定各类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完善收入和财产的个人申报制度和税收监管制度、严格税收执法等。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构建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三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重点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对城乡保障项目、保障标准、保障资金和保障机构和法规建设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五是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完善有利于第三次分配的法律和法规、有效的民间组织监管机制、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制度,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在深化社会配套制度改革方面,要着力增强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职能。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主要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公平教育制度、充分就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平竞争机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普惠金融制度等。保障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于分配起点、分配秩序、分配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分配结果,更是国家社会、城乡区域等各主体、各层面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合力作用的结果。共同富裕离不开分配起点的公平化、分配秩序的有序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化。 y9iBOrsSP5ExsjHZ5r19caQwdrF/2gnucdOGVCpTtVYoJC2Nsm9Lh+1GA1zJSk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