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推进和经验启示(代序)

魏礼群

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是不断探索、开拓、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其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不断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了科学理论,经历了丰富实践,创造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党的百年理论不断创新引领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党百年全部事业不断拓展并取得伟大成功,根本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思想理论。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思想理论来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提出了“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如何改造中国社会”,将来如何“治理国家”和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孕育了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包括要“改换”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包括要“依靠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从当时形势和任务出发,提出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作为重大指导方针。党的一大就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又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包括要“关心群众生活”,保障劳动人民受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权利。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写进党章。由于致力于对旧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确立了我们党领导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思想。包括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要把全国人民群众进一步全面组织和动员起来,将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针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工作,向全社会推广依靠人民群众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枫桥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治理探索的突出贡献,是探索了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道路、制度和方法。

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决策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党和人民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战略,提出放开搞活的方针,迸发社会活力,让社会活跃起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演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的治理策略。强调建立各方面责任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治理探索的突出贡献,是推动改革开放,把社会经济搞活,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增进社会经济效率,强调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相辅相成。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发展为“四位一体”,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社会治理思想。更加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基层建设,特别是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建设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追求,致力于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思想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接续创新理论引导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伟大胜利。在这些伟大的胜利中,最鲜明的标识是使中国由几千年的传统社会治理向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变,并为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把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

二、党的百年征程中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如同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样,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征程,也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于改变旧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在局部地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和治理制度。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地方红色政权,为党中央和人民军队提供落脚点和出发点。为此,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妇女解放、宗教制度改革、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探索。(1)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建立伊始就发动农民打倒土豪劣绅,1928年颁布井冈山《土地法》,1930年“二七”《土地法》颁布,随后成为土地改革的依据。西柏坡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彻底平分地主土地。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土地生产关系。(2)依靠群众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中,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中央苏区时期,民主选举制度日益成熟。抗日根据地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三三制”,团结各阶层的一切抗日力量,建立起党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在根据地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政治制度。(3)开展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中央苏区开始探索劳动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形式,同时在乡村设立列宁小学,开展全民教育。每个村成立卫生委员会,开展卫生运动。陕甘宁边区党组织领导农业大生产运动。(4)形成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1929年古田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了坚强的党组织及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随后在抗日根据地全面实行共产党领导。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新民主主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中的社会治理实践,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致力于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探索与制度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大力革除旧社会种种弊端,建立新社会秩序,烟毒、娼妓等社会陋习被革除,实行男女平等制度,完成土地改革,建设人民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从1949年到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部委颁发的重要法律法规多达1261件。随后提出和执行“一化三改造”总路线,农村互助合作社普遍建立,私营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地位。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基层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全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随着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国家全面管控社会和高度组织化的治理模式。在城市中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农村中组建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制度。在全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规范和管理人口流动。历史地看,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力地避免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早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但这一时期权力过分集中,国家管得过宽、统得过死,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社会缺乏活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历史教训十分深刻。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实践,为后来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了道路,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致力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党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全社会活跃起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在于释放社会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982年12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治理结构和主要原则都作出了新规定。包括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加强乡级基层政权建设;也包括实行法治。2004年3月,《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同时,随着生产流通、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逐步推进,放松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管理,推广社区建设,实行基层自治制度,大大增进了社会活力与效率。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形势,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兼顾效率与公平,积极推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等社会领域改革。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以后,国家自上而下全面加快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做出全面部署。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在某些社会领域不适当地推行市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所弱化,也放松了社会监管,新形势下新的社会矛盾增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动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包括: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领导,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更加重视和保障民生,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全国各族人民普遍享受小康社会生活;创新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完善和调整人口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贯彻总体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制,广泛开展平安中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探索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法治化、制度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普遍推行网络化、网格化,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涌现出来,浙江诸暨“枫桥经验”被广为推广。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会贯通、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积极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这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全方位推进、全面提升。

三、党的百年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平凡历程中,从局部到全国,从初创到推进,既有顺利成功,也有挫折失误,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变革飞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百年来中国社会领域深刻变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拥有伟大建党精神的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必定要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优势,确保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性、有效性。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建立起来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年实践基础上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而引导包括社会治理在内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我们要自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社会治理创新,这是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三)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历经百年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是探索和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历程的重大成就与贡献。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国情,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社会治理的有益做法,但绝不能照抄照搬。特别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的文化思想精华,为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种模式。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

(四)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党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必须始终坚持整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致力于从根本改造旧社会到全面建设新社会,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既探索和推进国家层面的宏观社会治理,又探索和推进地区和城市的中观社会治理,还探索和推进城乡基层直至家庭的微观社会治理,全面建设平安中国、平安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今后,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要求,全面、系统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方位、整体性地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六)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共同推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重视社会治理中的政治方向、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基层自治,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行社会主义法治、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基层群众自治,并使之有机结合、协调推进。这是全面、系统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只有综合运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等多种治理方式并使之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四治融合”,才能使社会治理方向明确、刚柔相济、宽严适度,建设充满活力与和谐有序相统一的更加美好的现代化社会。

(七)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这是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保障。要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八)必须始终坚持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党百年奋斗史,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动员和组织基层群众参与革命、建设和治理,把党的政治基础和组织根基牢牢地扎在中国广阔的基层社会中,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要坚持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放在基层,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坚持发展和推广“枫桥经验”,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网络化、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九)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与其他领域治理协调推进。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充分证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和政治建设与治理、经济建设与治理、文化建设与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融为一体,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全面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思想。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观,以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十)必须始终坚持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都注重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无论是组织和动员群众,整顿和治理社会积弊,还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正常运行,都讲求实际效果,以达到预期目的,来选择采取相应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既要看到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和成熟性程度,更要看是否管用,能否有效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能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今后,要着眼于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更加注重科学治理,把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提高治理现代化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效能性。

百年风华成就辉煌,千秋伟业更展宏图。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给予我们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赋予我们更加坚定的底气和信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忘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奋力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UZxam0vs7CbxKFTQJ1Ty6b1a1b/CscTW0BpvFNcZMuk2pgxIloChn1+CSALQw7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