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人,或许正在读本书的你,或者你的伴侣,就完美符合了这种人的特征。
他们眼中的“完美人生”,是衣食无忧地生活在一座孤岛上,给他们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他们就能自得其乐。
他们陷入爱河的表现是:爱一个人,宁愿晚上默默打开ta的朋友圈,一遍遍把ta爱听的歌单曲循环,也鼓不起勇气给ta发一条信息。
甚至,在普通的社交场合,他们想要融入别人的圈子,又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对于别人主动的付出,他们承担不起那份“恩情”,只能捂住耳朵,逃得远远的。他们能在自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披荆斩棘,但让他们主动请求别人帮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难事。
也许你和ta是多年的朋友,却从来没听ta倾诉过什么烦恼,讲过什么心里话。他们的社交,很有可能让你感觉是一种敷衍——彬彬有礼,但不包含任何实质性的交流。
在别人看来,他们是最坚强、最独立的一群人,既不需要别人的呵护和照顾,也不需要最基本的陪伴。
这种人,极有可能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回避型依恋者”。
他们从不给人添麻烦,却被有些人看作“最可恨的一群人”。他们就像一个黑洞,吞噬掉了你投入的情绪价值,却给不出任何回馈。
想要骂他们,你却找不到理由。他们整天都是一副随随便便的样子,“只要不影响我的小日子,随便你怎么都行”。他们这样的态度,让你觉得想发脾气,但又找不到一个爆发点,两人之间的不满,难免越积越多。
这些人消耗了别人,但他们自己,又从人际关系中获得了什么好处,或者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吗?并没有。
对于两性之间的好感,他们的期待类似于“我可以喜欢你,但求求你不要喜欢我”。如果你把他们当作重要的人,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暖心,而是因为成为期待的对象,觉得压力倍增,因此想要快速逃离这段关系。
他们冷酷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无法满足的被爱的渴望和恐惧。他们不敢表达,只不过是担心自己的期待一次次落空。他们痛的时候找不到肩膀,赢的时候也没有人为他们鼓掌。坚强独立的背后,是一种抹不去的酸楚。他们谁都不愿意亏欠,唯独亏欠自己一段真实的感情。
没有谁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孤零零的一个。只是曾经的生活教会他们,人和人之间没有可能相互依靠,心与心之间也无法进行真心地倾诉。于是他们用厚厚的硬壳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自己去寻找生活的乐趣,遇到问题也一个人解决,受到了伤害,就一个人默默舔舐伤口。
这种过于独立的心态,是生活教给他们的。有时候他们会隐隐觉得失落,但自己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些人一般不会主动改变。“是手机不好玩,还是视频不好看?”当你打破他们固有的生活模式,他们可能会皱着眉头这样问你。
在现实生活中,回避型依恋者的数量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宅文化”的流行、婚恋热情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一个人也挺好”,这些都可能是回避型依恋的一种具体体现。心态的收缩,让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情感热度,去负担一段真诚的恋爱。
人生是一场不太漫长的旅程,一个人的心灵能够品味的东西终究有限。也许,当你打开关闭已久的那扇窗,才会发现,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是山川湖海,而是另一个人的心灵。
如果你或者你的伴侣是这种类型的人,那么你不妨看看这本书。一本书的力量有限,不一定能改变谁,但至少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看过一句话,想在这里送给所有回避型依恋者:
对抗过,勇敢过,
相信过,释放过,
敞开真心给人们看过,
也诚恳地诉说过,才是值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