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爱

我喜欢的人是什么样的?我会爱什么样的人?与其在头脑中胡思乱想,不如用文字把这些想法梳理出来,在梳理的过程中,你的目标会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甚至在上班的路上你有什么新的觉察和思考,都可以随时用手机记录下来,再找个清闲的时间把平时的积累做个总结。这样你的目标才会是清晰的,你想要找的人也会越来越具体。

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或者实现的概率大一些,那么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目标。什么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真实的了解,这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夸大自己,就是过分谦卑,能够恰当地对自己做出评价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就像你要去参加拳击比赛,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准确体重才能和同一量级的人比赛。当然,人和人之间的匹配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不仅仅是看外在条件的匹配,还要看彼此心理上的匹配。外在的东西容易看到,心理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看明白了。

所以无论做什么行业,也无论恋爱还是结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会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我的建议是适度地学,选择性地学,带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去学。此外,作为普通人,有些知识够用就好,不是钻研得越深越好。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它转化成能力,最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些人会深陷某个知识系统无法自拔,学习的目的本来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结果越陷越深,之前的问题没有解决,学习本身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学习心理学相关课程的人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工作需要,或是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学习去解决的人,比如企业负责人、管理层、HR等;二是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人,比如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创伤、两性关系出现问题、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人等;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心理学可以成为自己谋生的一个职业的人,于是将其定为人生发展的新方向,不断深入学习。

很多人学完后回到生活中会有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觉得自己懂了一些新东西,看明白了一些事情,比以前提升了,进步了,甚至有了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心态。如果是这样,工作中同事可能会远离你,生活中亲友会感觉你不好接近,从而也会远离你。你也会从一开始的优越心态中受到打击,于是带着新的问题回到课堂上寻找答案。因此,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在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要带着选择性去学习,带着自己的问题和主见去学习和思考,不能全盘接受和生搬硬套。学以致用是要从众多知识中把适用于你生活中的部分拿出来实践,如果实践效果不好就要及时刹车和调整,千万不要陷进知识的误区,以为所有知识适合于所有人和所有人的人生,而每个人是不同的。

我想这不是学问的问题,是怎么运用学问的问题,就像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有了钱之后不会理财,不会处理和金钱的关系,驾驭不了金钱,有钱反而成了坏事情,给你的生活带来烦恼。

学到新知识后可以和家人分享,但是不能因此就有了心理上的优越感,认为别人都不懂你,甚至不如你的境界高,这样做,最后很可能让你感到周围人对你的“众叛亲离”,而事实上是你“离亲叛众”。我之前有个同事学习某个课程三年,单从学习角度来讲,她学习得很深入,但是回到家里后和自己的老公也用学到的那套方式去沟通,不断对老公进行“指导”,如果老公没有达到她预期中的改变效果,就会对其进行贬低和指责。长此以往,原本就紧张的夫妻关系不但没有得到缓和,两人反而走上了离婚的道路。我的这个同事在婚姻破裂后患上了抑郁症,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这么好学,结果却越来越糟。

现在市面上有些激励人的课程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来“控制”学员,制造焦虑,甚至会造成学员对授课现场的严重依赖,仿佛只有到了授课现场,才能让自己充满自信,才能找回自己。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觉得自己看透一切,但别人却觉得他格格不入。这样的课程为学员营造了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与现实生活是有冲突的,但是在这种情境中学员又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心理给养。就像你在电影院看了一部好电影,观影过程中你全程都很投入,看到伤心处你潸然泪下,看到激动处你心潮澎湃,看到幽默处你开怀大笑,电影结束时你都不想离开电影院。走出电影院,你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感觉特别不真实,你需要调整下才能适应真实的生活。这类课程就像是为你播放了一场精心拍摄的电影,让你久久不能忘怀。由于是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所以如果你信以为真,或者陷在其中走不出来,甚至还要按电影中的桥段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果肯定是周围人觉得你不可理喻。可是在电影院里你的感受很好,周围的人也和你一样流泪、大笑。你想不明白也搞不清楚,教你的老师可能还会告诉你:你们是先觉知的少数人。于是你只有不停地走进课堂,甚至成了主办方的一分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生活在被“艺术化”了的高于生活的童话世界里。

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老师和学生应该各打五十大板。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不是每个人的潜能都能通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以激发出来,人的内心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在课堂上喊几句口号,做几个游戏,流几滴眼泪就个个蜕变成蝶,甚至一飞冲天。有些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会运用夸大和扭曲的方法,传递一些当下让人听了心潮澎湃又觉得有几分道理的言论,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学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错误的引导。传授知识首先要审核和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不能仅仅把教育作为牟利的手段或者把牟利放在第一位。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其影响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把责任感和严谨性放在首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会夸大课程的效果或片面放大某个部分。还有些人靠一些听起来出人意料又似是而非的言论来博取大家的眼球,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以吸引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动机。如果你选择了教育这个行业,一定要慎重,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别人。带着很重的逐利心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其教授的课程很多是为营利而设计的。在这种心态下教授课程就会误人子弟。

在涉及对学员心理疗愈的课程中,我们要对参加课程的学员进行心理评估。这就像是开海鲜饭店,不是来了客人就上海鲜,并且把海鲜的味道竭尽所能地夸大。要知道有些人吃海鲜是会过敏的,就像有些学员的内心相对比较脆弱,甚至有一些隐性的精神疾病,不适合这些强烈的刺激。如果学员的内心受到创伤,培训机构的老师又没有疗愈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让他冲冲冲,不断加大和重复刺激,那么学员受到的伤害最后还是要由学员自己来买单。

有些课程的设计者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课程,对课程内容秘而不宣,而且不让学过的学员对外透漏一个字,搞得神神秘秘,并且为这种神秘披上一层貌似合理的外衣。人们的好奇心就被这种神秘感调动起来了。此外,还把很多经济行为包装得高大上。例如让学员去招募学员,美其名曰感召。而且这种招募任务隐藏在课程中间,作为学员完成课程目标的能力体现,还化身集体任务进行道德绑架等,这些做法很有精神控制的意味和传销的影子。

从学员的角度讲,确实有些人学习后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受益的,但是这种受益带来的副作用是慢慢展现出来的。很多人觉得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进步了,成长了,便也要求伴侣去成长,去学习,并且在生活中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最终却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这是因为平等是婚姻的基础,我高你低就破坏了这个基础,自认为高的一方觉得对方跟不上自己的层次而不舒服,被认为低的一方也会因倍感压力、无法沟通而更不舒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一份判断力、自主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地学,学了更不能胡乱地用。

学习是一个工具和方法,目的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你驾驭不了这个工具,反而为工具所用,工具就会成为你的主人。出现这种结果,你愿意吗? ytQBF+63Eo6HbYoI65gHElo6vKnQ0vBzYS5kZFpmOMIVNRHSD3HfGjF/imeX6C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