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以清政府“复界”政策落地为标志,“滨海客家”逐渐形成。大批滨海客家人也随后迁徙到海外,遍及“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批深圳客家人以契约华工或亲邻戚友契带等方式“下南洋”打工。同时,很多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客家人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迫害,流落到海外各国成为华侨。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旅居海外的华侨有12万多人,分布在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中南半岛、牙买加、塔希提、苏里南、美国、英国、荷兰、印尼等地,其中侨胞最多的是马来西亚,有5万多人。如客家童谣《月光哗哗》唱道:“针眼细,过安南。安南么米煮,回来牵猪牯。”安南即越南,这首童谣反映出当年深圳客家人为生活所迫,过番去海外打工的历史。

滨海客家华侨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先后建起了华侨华人社团,深圳客属海外社团有苏里南广义堂、美国纽约大鹏同乡会、塔希提中华会馆、美国纽约大鹏育英总社、马来西亚肖氏总会、旅荷华人联谊会、荷兰大鹏同乡会、德国大鹏同乡会、美国费城崇正会等。这些社团以爱国爱乡、服务侨胞为宗旨,团结互助,热心公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牙买加是西印度群岛中的一岛,面积4411平方千米。滨海客家人移民牙买加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1854年,472人。第二次是在1864年,有200多人。第三次是在1884年,680人。移民大多数是当时新安、惠阳、东莞地区的客家人。据1957年出版的《牙买加中华会馆会刊》记述,1884年出发的那批契约华工以新安县籍人最多,他们在澳门搭上“钻石号”,后转乘德国“亚历山大太子号”,于10月12日到达京斯敦。曾任牙买加总督的霍华德·库克的夫人戴氏,其父亲戴国昌就是当年移居牙买加的深圳布吉人。

2012年发生在龙岗区的一个牙买加客侨后裔百年离散、万里寻亲的传奇故事,让“滨海客家”引起世人瞩目。那年8月15日,一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来自美国的黑人女士走进鹤湖新居祠堂,向罗氏祖先上香祭拜。这位女士名叫葆拉·威廉姆斯·麦迪逊,是罗定朝在牙买加时与一位牙买加女子所生女儿的后代,即罗定朝的外孙女,中文名叫罗笑娜。罗笑娜回乡寻根问祖的消息一传开,引起罗定朝海外后人的关注,促成当年12月其海外血亲100余人返回中国寻根祭祖。

2012年圣诞节,罗笑娜带着外祖父罗定朝留在牙买加的20位后人浩浩荡荡地从美国来到深圳,与罗定朝在国内的后人相聚于祖居鹤湖新居。这个大家庭的重聚历时92年,罗定朝的后人携手而泣,含泪相拥,终于迎来了这份迟来的亲情。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同肤色的罗氏后人团聚在梦中的故乡,留下了一张令人难忘的“寻根”照片。

图2—6 罗笑娜(罗敏军提供)

图2—7 不同肤色的罗氏后人团聚在鹤湖新居(罗敏军提供)

为了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团结与交流,深圳各区、街道办都建立了侨办、侨联组织。以大鹏葵涌为例,1986年,侨港葵涌同乡会筹得捐款400多万元扩建葵涌中学,筹资100多万元扩建葵涌镇人民医院。侨务部门创办葵涌侨史馆,以侨史、侨乡、侨胞为主题,进一步汇集侨心,发挥侨智,维护侨益。而拥有15000多名华侨的龙华观澜,自2012年以来,先后编辑出版《观澜百年侨事》《百年观澜文化丛书》等专著,全面介绍观澜海外华侨的爱国爱乡事迹与家国情怀。

诚如杨宏海先生指出的,“滨海客家”是指历史上从闽粤赣聚居地迁向沿海地区的客家人。他们走出大山来到滨海,从“山客”变为“海客”,将原乡文化与海洋文化融为一体,既保留山地客家的耕读传统和勤劳坚忍的精神,又吸纳海洋文化的开放重商、包容进取的意识,从而形成与山地客家文化有所不同的新质文化——滨海客家文化。滨海客家集中分布在香港、深圳、惠州、东莞等地,而龙岗是滨海客家最中心的家。

滨海客家所在的深港地区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向沿海的延伸,是客家人大迁徙的一个触角,也是近代客家人开辟的又一个前沿地带。滨海客家人在深港为客家民系打开了一个难得的出海口,大量的客家人从这里扬帆出海,散居五洲四海。滨海客家人向着南海之滨进发,延续了几世纪,这一行动还在继续。在讨生活中,多数人归于平凡,然而万千个平凡如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澎湃洪流,磅礴向前,革故鼎新,同创伟局。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

[3]张卫东.客家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4]安国强.客家大迁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刘丽川.深圳客家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6]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谭元亨.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徙民系的文化史[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9]张一兵,等.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6.

[10]谢尚芸.20世纪“客家文化”概念的起源、运用及其建构[J].学术研究,2017(10).

[11]杨宏海.深圳客家民居的移民文化特征[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4).

[12]蒋荣耀.一个深圳墟市的诞生记[N].深圳商报,2016—04—17. LJgSpLJAdfyuVLWQ55YK9yrhFLHdcFj0GTMcJjmgnRt6Je6+w13nYjYzXCBsHo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